大医之道 | 孔祥清:拥有“两只右手”的外科医生

2016
05/10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
A-
A+
行医近30年没有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发明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孔祥清教授是这些记录的创造者。

与孔祥清打交道并不是第一次,印象中的他是挺健谈的,也很平易近人。不过,这一次面对面的独家专访,则让我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那善于创新和敢于担当的精神,在赢得业界认可的同时,也获得了患者的尊重。行医近30年没有发生一起医疗纠纷,这足以证明,孔祥清是一位既有技术又善于与患者沟通的医者。

留学德国获得“两只右手”

1月21日上午,在极寒天气即将到来的南京城,已经飘起了雪。当堵车迟到的我,一路狂奔至孔祥清办公室时,他温暖的笑容融化了冬日的寒冷。

90年代末,孔祥清到德国亚琛科技大学读博士,当时,他自认为只是一名擅长手术的“工匠”,不过,初来乍到,他却没有资格独立手术。机缘巧合,孔祥清不但独自完成了手术,还让老板对他另眼相看,他更是被老板称为有“两只右手”。绘声绘色地说起这段故事,虽然时隔近千,孔祥清仿佛又回到了当年。

在德国,介入手术一般由两个医生同台完成,平时,孔祥清作为助手总是和他的德国小老板同台手术。2001年的那一天是个偶然,手术时间到了,小老板因为有急事没有赶到,他打电话给孔祥清:孔,你先做吧,我事情处理完马上过来。

那是一台室间隔缺损介入手术,通常需要四个小时,孔祥清在一个半小时内将手术顺利完成。几十分钟后,德国医生赶到,看到坐在手术室外的孔祥清很生气,“你坐在这干什么?”“手术做完了。”孔祥清告诉他。

小老板无论如何也不相信,他翻看了手术相关记录后一声不吭地就走了。 “当时心里那个紧张啊!心想完了完了,当时我在德国才待了一个多月啊!”

中午交接班时,小老板向大老板汇报了这事儿,孔祥清被大老板留下了。这更是把他吓得够呛,“那个后悔啊!”当时孔祥清想尽量挽回,连忙说:“我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的。”大老板立即反驳道:“不对,他说他没有上台,是你一个人完成的手术。”更让孔祥清没有想到的是,大老板直言:“在我们看来,一个人独立完成介入手术是不可能的,但检查了你手术的所有影像资料,你确实做到了。原本明天的一台手术,提到今天下午2:00做,你准备下,就你一个人做,我们俩会看着你做的。”

下午2:00,手术准时开始,现场共有五名德国医生观看孔祥清独自手术。准确、精细、稳妥,介入导管在孔祥清双手的支配下在病人的血管、心脏里行走着,游刃有余,一台一人操作的介入手术,仅用了一个小时就干净利索地完成了,在场的五个人叹服不已,从此,两只“右手”的中国医生孔祥清令老板和同行刮目相看。

这场“考试”之后,孔祥清获得了一连串特许,老板迅速为他特批手续,办理了德国行医执照;女儿、妻子到德国看他,老板亲自到机场街机,并请他们到家里做客。

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对手术的态度,“以前都是做完手术才会问我有什么意见,这分明是在考我,后来术前就会征求我意见,不一致时他们会听从我的建议。”

孔祥清并没有因飙升的地位找不着北,除了当好医生,他没有放弃留学德国的初衷——专心科研。他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技术、理论、创新方面有很大的短板,他要利用在德国读博士的机会,把这个短板补上。

科学发明走向56个国家

2015年1月9日上午,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孔祥清教授主持完成的“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新器械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项目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奖项也是江苏省医疗卫生组唯一荣获的此类奖项。这一里程碑式的奖项,进一步奠定了孔祥清科学家的地位。

“如今,我们的这项技术已覆盖了56个国家,就是欧美发达国家也用的是我们的器械。”说起这项发明,孔祥清脸上洋溢着由衷的自豪。

当年,他婉拒了德国教授的邀请,义无反顾地回到国内,回国后就萌动了要自己发明创造的想法。正好,2003年的时候,有一家企业的工程师带着一副草图找到孔祥清,这一在他看来不符合要求的图纸,被他全部推倒重来,他亲自画了封堵器的草图交给工程师,从此走上了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新器械的发明之路。

孔祥清的这项发明走上世界的舞台,他认为得益于2009年法兰克福世界心血管大会上的一场实况转播,他的技术和器械让国际心血管专家都眼前一亮。

2010年,孔祥清再次被邀请到国际心脏病大会上做了4场讲座,如何选择病人?如何操作?选择该项技术有什么注意点?……孔祥清成了一名合格的“推销员”,国际专家们更是给他取了个外号,人称King Kong。

从此之后,孔祥清带着他的“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新器械新技术及其临床应用”项目真正走向了世界,他自己就跑了十七八个国家宣传推广,“这是一项完全中国掌握的技术,这种情况在心内科领域是唯一的,在医疗领域也不常见,在这项技术上,国外落后我们10年!”孔祥清心中的喜悦,不仅仅是因为这项技术简单地解决了某一个疾病,而是发明了这项技术和产品后,能让更多的患者从这项新的技术中获益,也为中国争了光。

“艺术家”医生没有医疗纠纷

当然,孔祥清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医生的本职,“行医近30年,我没有发生一起医疗纠纷。”面对当下纷乱的医疗市场,孔祥清不免感叹。

在孔祥清看来,医患矛盾是个“畸胎”,医患之间本该联手共同对抗疾病,但现在却是医患双方站到了对立面,这80%是沟通问题,“年轻医生不擅长沟通,高等医学教育在这方面的缺失,使得教出来了一群‘工匠’,实际上,医生应该是艺术家,既要懂技术,又要会与人打交道。”

多年前,他接诊了一位18岁的年轻女孩,在找到他之前,女孩已经看过4家医院了,每家医院的医生都明确告诉她:“你心脏有问题!”这可把女孩和家人吓坏了,她学也不上了,和家人一起四处奔波求医,医生开的各种药就有一大袋,但吃了却并不见效。

孔祥清看了她的检查结果后,拍着胸脯告诉她:“你没事,小问题,放心好了!回家该干嘛干嘛,药也不用吃,有这钱不如买老母鸡吃!”当时,女孩再三问他,是不是不用吃药。“不用吃,出了问题找我!”孔祥清斩钉截铁地答复,当时,女孩跪下来就给他磕了个头。孔祥清至今仍然记得女孩当时石头落地的神情。

“她患的是室性早搏,有点小症状,这种病与焦虑、紧张也有很大关系,如果我还说她有问题,女孩这辈子就完了。”

“这时,需要我们医生有担当!”

孔祥清,男,现任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同时兼任FSCAI、FESC、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医学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结构心脏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江苏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

擅长:熟练掌握各类常见心血管病的诊疗,尤其擅长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心脏介入治疗方面主攻先天性心脏病和心脏瓣膜病的介入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孔祥清,大医,外科,医生,手术,德国,技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