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路同行”,关注抑郁症

2016
04/05

+
分享
评论
陈铮 / 健康界
A-
A+
很多人把抑郁症简单地理解为是“郁闷”仅是心情不好,抑或是“小心眼“想不开,更有甚者极端地认为得了抑郁症就无法治愈了。这些都是对抑郁症的认知偏差。

在所有的精神疾病中,抑郁症最广为人知,却也最容易被误解。很多人把抑郁症简单地理解为是“郁闷”仅是心情不好,抑或是“小心眼“想不开,更有甚者极端地认为得了抑郁症就无法治愈了。这些理解上的偏差,恰恰又造成了公众谈“抑郁”色变,因为病耻感而不能正确面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人们的健康、生活、工作带来严重影响。

4月1日,由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全国抑郁症协作组主办,辉瑞中国支持的“抑路同行 - 抑郁症大众教育路在何方“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汇集了精神科专家、心理学专家、专业学术团体及媒体代表,旨在凝聚各方智慧,共同对抑郁症疾病科普教育进行全方位探讨,为公众正确认知抑郁症、积极应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行之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

会上,本次论坛的主席,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抑郁症协作组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王刚教授指出: 以前公众把抑郁症看成是思想问题、心理问题,现在随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很多人逐渐开始了解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这是一个进步。 但是目前,抑郁症的就诊率仍然不到10%。如何让公众更好地认识、了解抑郁症、让抑郁症患者不再讳忌就医、让我国有效的精神卫生医疗资源能得到充分的利用,需要各方群策群力。

正确认识抑郁症,发现端倪及时求助专业医生    

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是许多人都体验过的情绪,也是一种正常而自然的心理现象。抑郁不可怕,人生中总会碰到一些不顺意的事情,不能把偶尔的情绪低落划归为抑郁症。而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愉快感缺失为主要临床特征。对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季建林教授表示:理解抑郁症,公众不能简单化和仅从字面上理解,望文生义。认为抑郁症就是不开心,或者认为感到忧郁就是抑郁症,我不忧郁、没有悲伤的事我就不是抑郁症。抑郁症是个疾病的名称,需要注意通过症状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因为心理、精神科的许多疾病,它的核心是内心的冲动和精神上的功能性疾患。

首都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杨凤池教授也疾呼,公众对抑郁症认识上的一大误区就是容易混淆“抑郁”和“抑郁症”。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人群的抑郁情绪有增加的趋势。但是有抑郁情绪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得了抑郁症。抑郁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遗传因素,性格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不是造成抑郁症的必然因素。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抑郁症,大幅度提高公众的心理健康水平,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

王刚教授指出,作为普通大众,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或自己可能有情绪方面的问题,最需要做的不是冒然做出判断或诊断,而是鼓励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家来做。这一点很重要。

抑郁症是可治疗、可治愈的疾病

对于抑郁症的疾病特点 ,季建林教授指出有“三高两低”:高患病率(中国情感障碍的月患病率6.2%),高复发率(90%的患者在抑郁首次发作以后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复发,约75-85%的患者五年内会复发);高自杀率(抑郁症终生自杀死亡风险是10%左右,大概有1/10的抑郁症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有自杀、死亡的风险)。与“三高“相对的是:低识别率和低治疗率。目前对于抑郁症的认别和治疗均不足10%。

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抑郁症并不可怕。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经过抗抑郁的规范化治疗是可以有效控制,获得最大程度临床治愈,症状缓解。 

此外,针对抑郁症高复发的特点,抑郁症患者应接受全病程治疗,即分为: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期治疗,以降低复燃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一般急性期治疗6-8周,以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治愈;然后巩固治疗4-6个月,而后维持期治疗1年左右,但首次发作的维持期治疗会短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多次复发的患者甚至需要终身用药。

目前,常用的抑郁症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最常用和首选的有效抗抑郁治疗方法。心理治疗可辅助药物治疗,改善正在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预防抑郁症的复发。

值得注意的是,抗抑郁药物一般在治疗后1-2周左右才开始起作用,而并非患者臆想中的“立竿见影“。所以,患者对于治疗要有一定的认识:治疗期间不能刚服药觉得没作用或觉得症状缓解了就擅自停药。如果在急性期的治疗维持不下来,则更容易复发,对于控制病情和再次服药也更困难。同时,很多患者对药物治疗有很多认识误区:担心抗抑郁药物有副作用,怕越吃越傻,担心药物成瘾等。实际上抑郁症对身心造成的痛苦和对工作、生活所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药物的副作用。而且随着治疗,副作用是慢慢可以被适应的,治疗依从性非常重要。

资深媒体人张进也结合自身的经验谈到:抑郁症患者要打消病耻感,勇于求治。很多患者患病后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认为自己可能有了心理问题,觉得自己意志不坚定。其实,抑郁症往往不是单一因素所致,不要靠想当然地自己给自己“诊断”、“对症”下药,需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千万不要因怕丢脸而拒绝积极就医,不要害怕吃药,疾病不是耻辱,治疗才是出路。同时,坚持全程治疗,不能把它仅仅理解为心理“感冒”,如果发现迟迟不见效,心理会受到很大的打击,所以需要做到长期心理准备,积极勇敢面对。

抑路同行,让阳光照进心灵

抑郁症患者往往生活在一个自我封闭的“玻璃罩”中,外部的世界,现实、透明、看得见,却是隔绝的。在患者处于疾病中时,身边人的“共情”、"倾听“、"适当的肯定"等对患者来说很重要。

勇气和信心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也是重要一环。张进谈到,没有信心就没有了一切。信心来自于科学治疗,自我的信念,以及其他的方法,比如说运动、心理治疗,各个方面一起配合可有有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

在谈及身边有人出现抑郁症倾向,作为家属朋友应该怎么办时,王刚教授也特别提到寻求社会支持的重要性。通过找到一个正确的社会支持系统,不管是来自亲人还是朋友,有一个倾诉的对象,谈出心里的困惑,周围人给予理解帮助,坚强的社会支持系统对应对抑郁症是非常有帮助的;此外运动也是应对抑郁的有效办法,研究发现,运动对抑郁症治疗的贡献度在20%。但是当重度抑郁的病人精力减退,兴趣丧失,运动不起来,这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医学帮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抑路同行,抑郁症,关注,患者,疾病,心理,公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