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网络加号禁令下九家移动医疗公司的转型之路

2016
03/17

+
分享
评论
况扶华 / 健康界
A-
A+
健康界整理了互联网医疗业内有代表性的各家企业的挂号业务模式、禁令下的公开回应和未来业务的转型计划。

在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历史上,有两份文件地位举足轻重。2009年国家卫生部出台了《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以及2016年网传北京市卫计委出台了《北京市卫计委关于开展对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预约挂号加号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清理工作的通知》。

第一份文件开启了互联网医疗的产业之旅,而第二份文件却可能将导致七年之间生长起来的互联网医疗产业发生重大转型。

移动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患者端商业模式有很大的同质性,一般包括挂号、问诊、陪诊和诊中、诊后管理等。而挂号行为由于是客户刚需,可以起到很好的导流作用,不少互联网医疗公司都有所涉及。

网上流传的北京市卫计委的文件中还附有与医生个人合作加号的商业机构名单。虽然名单没有公布,但来源于医生个人加号的医疗资源被切断后,各家互联网公司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响。

健康界整理了互联网医疗业内有代表性的各家企业的挂号业务模式、禁令下的公开回应和未来业务的转型计划。

挂号生态中的两类企业

开展挂号业务的企业根据挂号业务的合作对象可以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医院进行机构合作,一类是与医生个人合作。也因此,在挂号禁令下,对各家的影响大小也不一样。

第一类:与医院合作起家的企业

这种类型的代表企业有健康之路、就医160、微医集团(原挂号网)、华康移动、趣医网等公司。

这些企业一般起步较早,如健康之路(2000)、就医160(2004)、微医集团(原挂号网)(2010)、华康移动(2012)。经长期发展,已“霸占”全国医疗资源的半壁江山。但趣医网是其中特例。虽然2014年才成立,但它背靠京颐股份(2004年成立),对接京颐股份已经打下来的医院资源,而且大搞免费战略,故而在医院合作上也占了先机。

第二类:与医生个人合作的企业

这一类代表企业有一呼医生、传太医、E陪诊、好大夫等。

这些企业多在号称2014移动医疗元年的这一年横空出世。如一呼医生(2014)、传太医(2015)、E陪诊(2015)。但好大夫是其中特例,好大夫成立较早(2006)。

与医院合作起家的企业盘点

这类企业起步身份是互联网服务商,在机构合作基础上积累了医生资源,有条件开展与医生个人合作的加号业务。在挂号禁令中虽然会受影响,但公司规模大,历史长,业务方向多元化,受影响较小。

健康之路

公司简介:健康之路全称为健康之路(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0年创办于福州,创始人是实达电脑公司高管张万能。2000年福建省开启“数字福建”进程,卫生信息化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政府层面的支持。健康之路的预约诊疗服务也成为12345政府便民热线的服务项目。在全国大部分省市有预约挂号业务。

挂号业务模式: 2009年之前公司业务是单纯的有偿预约挂号,预约挂号免费政策出台后转为转为提供健康卡年卡服务。每张卡100元,包含免费挂号服务和收费专家电话咨询。2014年百度投资其6000万美元后,大部分挂号业务资源倾斜到百度医生名下。

对挂号禁令的回应:在最近的公开表态中,张万能表示“健康之路虽然拥有很好的医院和医生资源,却一直把持着没有进行加号的服务。因为健康之路从2010年就明确的知道,基于号源和资源稀缺性来构建的商业模式都经不起挑战。”

就医160

公司简介:就医160是深圳市宁远科技公司的主打产品。由有医院信息科主任背景的罗宁政、王明等2005年创立于深圳。目前是深圳市卫生局、东莞市卫生局的官方预约挂号网站。在全国大部分省市有预约挂号业务。

挂号业务模式:患者通过就医160APP进行预约挂号。官网介绍称暂不收取预约挂号服务费。旗下的“医生助手”有加号功能,官网宣称注册使用“医生助手”的医生超过2万,三甲医院医生占比超80%。

对挂号禁令的回应:挂号禁令出台后,罗宁政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公开表态,称就医160 从未开展过任何类型的“有偿加号”服务,所提供的所有加号服务均为免费。

微医集团

公司简介:微医集团原名挂号网,由廖杰远2010年创立于上海。成立之初,廖杰远为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旗下的医联预约平台提供互联网服务。2012年医联预约平台改名为挂号网,成为医联预约平台指定预约网站。

挂号业务模式:早期微医集团以单一挂号业务为主, 2015年原挂号网推出“微医集团”概念,提出“精准预约” 和“团队医疗”。推动成立乌镇互联网医院和乌镇互联网医院与浙一互联网医院的战略合作。公司定位为乌镇互联网医院的技术提供方,自称目前已接入全国1600多家重点医院。

对挂号禁令的回应:挂号禁令出台后,3月初微医集团董事长廖杰远借乌镇互联网医院与浙一互联网医院合作的新闻发布契机表态。他说,自2010年成立以来,微医集团所有号源全部来自医院,一直坚持免费挂号,并在打击黄牛方面曾作出诸多努力。“我们主要为卫计委、医院层面提供网络预约平台服务,对用户是免费的、公益性的,所以并没有受到影响。”。

华康移动

公司简介:2012年医药人刘波创办于深圳。公司以预约挂号切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合作对象为省级或市级的卫计委。目前主打智慧医疗业务。

挂号业务模式:华康官网称公司拥有深圳、呼和浩特、海南、黑龙江等省市卫计委的授权,为上述省市800多家公立医院运营在线预约挂号服务。患者通过其“就医宝”APP可以免费预约号源。

对挂号禁令的回应:华康移动甚为低调,并未像其他企业那样纷纷借各种场合发声。

趣医网

公司简介:京颐股份的董事长李志参股上海趣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同时也担任趣医网的董事长。京颐股份成立于2004年,主要业务涵盖移动医疗、医疗物联网、医院HRP、HCRM等,定位为智慧医疗技术及服务提供商。

挂号业务模式:作为京颐股份的合资企业,趣医网将京颐股份为医院服务的经验和技术,延伸到了院外移动医疗领域。趣医网提供的挂号服务由趣医院APP完成。目前推行免费挂号,且有挂号补贴。通过向第三方服务供应商收费的形式,确保商业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对挂号禁令的回应:由于趣医网不但是与医疗机构合作,而且挂号免费,政策对其业务的影响似乎并不大。不过趣医网并不放弃发声机会,强调自己的业务定位是“为医院提供更好服务”。并用“1+2+3”战略描述自己的业务架构。1指打造医院的统一平台“医院+”;2指趣医院APP和趣医分级诊疗平台;3指保险、网络医院和支付。3月6日,趣医网旗下全资子公司趣护网宣布进入陪诊业务。

与医生合作加号的企业

第一类:免费加号,把加号业务作为其主营业务模块的导流,如好大夫、E陪诊。这类企业业务会受到影响,但尚还有其他盈利来源。虽然好大夫和E陪诊的预约挂号业务不收取患者额外费用,但显然此项刚需业务是该公司实现其他赢利模式的巨大助力。

好大夫在线

公司简介:好大夫在线创立于2006年,隶属互动峰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自我介绍业务模式为五方面:1查询医院、医生信息;2医患咨询平台;3病情优先的网上转­诊平台;4就医经验分享系统;5疾病管理平台与医生合作建立院后患者随访平台。

挂号业务模式:虽然在公司介绍里并没有专门把预约加号列为业务内容,但网站首页顶端醒目地列出了好大夫APP的广告。该广告链接导向的视频广告曾在北京电视台播放,并请某北京三甲大医院的主任医师出镜说明流程。

对挂号禁令的回应:好大夫在线CEO王航认为,好大夫在线的医生加号是基于“病情优先原则”而非“排队优先”,实际上能够更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因此他呼吁“政府部门(制定政策)不宜一刀切。”

据报道,已经有部分医院要求医生全面停止与好大夫的相关合作。不过好大夫方面解释称,“好大夫的在线收费服务,使用的都是医生业余时间和自有时间,未占用公立医院的出诊单元,不存在用公众资源谋利的行为。”

e陪诊

公司简介:e陪诊由岳建雄创立于2015年。以护士陪伴就诊,提供挂号取号,诊前提醒,专车接送,就诊陪护,预约检查,取送报告,诊后关爱一条龙的陪诊服务为特色。

挂号业务模式:该公司也提供了加号服务,称覆盖北京3000名专家医生。早医挂号软件于2016年2月上线。生不逢时,还未满月便遭遇新政影响。

对挂号禁令的回应:禁令出台后e陪诊创始人岳建雄很快发文表态,认为“加号被禁从行业发展来看就是好事……没有未来的加号业务对移动医疗公司也是一种毒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更是直接将加号定义为“贩卖稀缺资源,增加就医成本。”

第二类:收取患者费用,企业与医生分成。加号服务是企业主要盈利模式,如一呼医生、传太医。这类企业的生存建立在号源上,不转型则希望渺茫。

一呼医生


公司简介:一呼医生成立于2014年,由互联网从业者马海平创始。一呼医生专注于在线诊后服务和专家预约服务两个领域。直白些说,加号业务和随诊业务是主要的特点。通过针对患者使用的专属APP“一呼医生”及配套的微信服务号,患者可以获得在医生出诊当天的加号服务。

挂号业务模式:针对加号服务,一呼医生平台收取服务费用从100,200到500元均有。公司发展迅速,官网介绍里称已经实现了注册医生数量在10万级上的突破,获得了A轮融资1000万美元。

对挂号禁令的回应:央视曝光号贩子通过一呼医生倒卖黄牛号后,一呼医生曾公开发表声明称,移动医疗企业是“黄牛天敌”,将通过技术和机制完善,避免号贩子对移动医疗平台的利用。声明还提到“我们积极呼吁主流媒体,充分了解并充分保护移动医疗创业企业的创新属性和改善医疗服务体验的积极性,充分保护新生的创业企业。”在北京市卫计委出台挂号禁令后,一呼医生市场部负责人对健康界回应称:“一呼医生的加号免费,患者支付平台服务费用,获取包括在线诊后咨询服务、健康资讯服务,是一种免费+增值服务的方式。”

传太医

公司简介:传太医成立于2014年,隶属于北京泛宇精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为有医药企业背景的苑光波。2015年4月,传太医第一版App正式上线。其打出的口号是“48小时快速加号”。创业团队大都是医疗代表出身,凭借掌握的医生人脉,直接上门找名医洽谈合作。

挂号业务模式:医生端为医生提供医生助手,协调除问诊以外的其他所有问题,如协调时间、协调团队、写病历、叮嘱注意事项等。 用户端为患者提供加号+导诊+陪诊+回访服务。媒体曾报道其“利用价格杠杆激励医生。不同于其他平台免挂号费或低价挂号费的情况,传太医平台上的挂号费用在99元到999元之间。”

对挂号禁令的回应:传太医大概算是对挂号禁令危机反应最快的一家移动医疗企业之一。2月29日被法制晚报报道其加号行为,但在其3月7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创始人兼 CEO 苑光波表示,在卫计委全面清理医生与商业公司合作的文件下发当天,传太医就停止了 APP 端大部分的传太医服务和传太医 VIP 服务,仅有合作的民营医院还在运行。传太医早已做好了转型的准备,而转型的方向正是 “健康管理 + 保险”。

敢问路在何方?

虽然明令禁止医生与商业公司合作挂号和加号的官方机构目前只有北京市卫计委,然而考虑到北京的首都地位和优质医疗资源的高度聚集,实际上也代表了一种国家政策的明确风向。显然,面对政府管理部门的产业清理整顿风向,从业者都嗅出了危险。万一不小心被作为文件附件里的商业机构给清理了,前期投入岂不都付诸东流?

在此行业风声鹤唳之际,各家移动互联网医疗机构老大不约而同地通过媒体发声,或表示自己从不加号,或表示加号从不收费,实在没法否认的企业则开展危机公关,借各种机会表示下一阶段公司将大幅度转型。  

从1月“东北姑娘一声吼”到现在管理机构明文规定,禁止移动医疗企业参与瓜分挂号资源。两个月的时间里,政府、移动医疗企业、医院、医生,各路人马的议论纷纷也终于接近尾声。北京市卫计委主任方来英3月15日在一场与医院院长、医生和移动医疗行业代表的对话中,明确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变革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远程在线诊疗、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电子病历,以大数据运算和分析为基础,建立慢病管理模块……才是移动医疗的未来。”方来英坦言,从这个标准衡量,目前国内的移动医疗平台,要通向医疗健康服务的实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方来英建议,移动医疗企业应尽快找到与现有医疗格局互动的“突破口”。在新医改中,被视为最重要但梗阻也最多的“分级诊疗”,理应成为移动医疗企业的转型契机。

(本文综编自亿邦动力网、亿欧网、健康界、36氪、法制晚报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禁令,九家,医疗,挂号,医生,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