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患者的投稿:住院手术的体会和点悟

2016
03/06

+
分享
评论
瑞明 / 健康界
A-
A+
本人如今康复很好,有精力把住院期间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与医患朋友共享,抛砖引玉,共同思考。

前不久,实实在在作为病人接受了一次住院手术,也实实在在体验并完成了一个病人的身体变化、心路历程和心理感受。如今康复很好,有精力把住院期间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与医患朋友共享,抛砖引玉,共同思考。

因为时下医患的话题比较敏感,所以正文之前还是说明一下,以免引发误会。第一,本人不是医生,不是各种专家,但也不完全是医盲,所以对医疗行业还能够有一些自己的独立思考;第二,本人水平有限,写此长文只是一种朴素的表达方式。其中目的首先是感谢为我治病的医务人员,他们忙碌、辛苦而紧张,我用这种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就像许多患者给医生护士写感谢信一样;其次是想通过这篇文章,让更多的医生护士深入地了解病人的生理和心理体会,以便在治病救人过程中,人文因素更多一些,更人性化一些,既考虑针对具体器官的治疗又考虑病人的心理感受,进而从“人”的整体上提高治疗水平。第三,医疗问题是世界难题,医患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感兴趣的多看看,不感兴趣的取关不看,千万不要上纲上线。

一、体会

这里所要表达的体会,纯指生病和治病过程中身体和心理的客观感受。

体会之一:“好人”变病人。本人农村长大,军人出身,一贯身强体壮。偶尔的感冒发热等小毛病不在话下,所以这次生病初始也并不在意,自以为小事一桩、问题不大、不当回事,对自身的调节和自愈能力很有信心。但没想到在之后一个多月里用尽了各种土办法来治疗,结果竟越来越重,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黔驴计穷、无计可施了。随着病灶病情加重、体力不支、情绪低落、免疫力下降等不良症状接二连三的出现,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好人”而成为病人了。由此体会到:但凡不是特别娇气、矫情的人,一般不会稍有不适就找医生。至少有两条:一是身体有病变自己处理不了;二是影响到了生活和工作。不到无可奈何的时候,谁也不愿承认自己是个病人,不愿轻易找医院医生。不说到医院后各种排队等候才能轮到的挂号、看病、交费、检查等等的复杂程序,就是想想去医院的停车难进门难也令人发愁!所以在这里想给我们各大医院的医生们说:有些病人来看病,从专业角度看可能算不上大病,但对于一个正常的人,由“好人”变成病人的过程很是不易!某个人来找医生看病,他首先承认自己是个病人了,这是向疾病认输、向医生低头求助!他从自己病情发展的经历、感觉、体会和认识方面,至少是自己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甚至是走投无路了,才来找医生的专业帮助和专业救治!

我们的医生在接待病人的时候,

一定要理解、体谅病人的这个生病的过程和这些体会!

一定要同情他而且重视他!

一定要让他感受到找到医生的那种家人都无法做到和无可替代的安慰和温暖!

一定要让他感受到把自己托付给医生的那种信任感!帮助他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振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希望!

体会之二:病人来求医。人们把找医生看病称作“求医”,与求学、求职、求官、求爱、求婚、求生等等类同。很多时候求医看病、看病求医是分不开的一个词。一般情况下,病人找医生看病是来寻求救助的,而决不是寻衅滋事的。病人到某个医院看病,有的是四方打听反复对比而后选择来的,有的是托了各种关系找来的,有的是一个地方治疗不好碾转来的,还有的是老病号回头而来。不管哪种情况,都不是盲目而来。见了医生,病人对医生的提问必然是有问必答,恨不得把心都掏给医生。病人的这个时候,真可谓“尊严诚可贵,隐私价更高,若为健康(生命)故,二者皆可抛”!要知道,有的病人对亲人都不一定说出来的隐私,会对我们医生说!医生不可能记住每一个治疗过的病人,但病人一定会记住给自己看过病的医生!

所以,我还想对我们的医生说:面对病人的时候,真的是要视病人如亲人!甚至视病人如自己的孩子!他是无助的时候来求助的!我们真的不要辜负了病人的信任、托付和期待!

我深知:医生也是人而不是神仙,做到这些很不容易!但自古以来,良医与良相齐名,做医生的职业要求,我们得努力做啊!虽然当下的社会环境令人堪忧,甚至有些失望,但也要看到,尊重医生还算是社会主流吧。

体会之三:住院(手术)前后大不同。这里主要想说说手术前后。手术前,人的饮食、行动、感觉尽管不太正常,但大部分病人总还是能吃能动,忌讳不是太多,许多人还是清醒着自己走进手术室的。可是一经手术,变成了麻醉状态下躺着并插着各种管子被人推着出来,而且人体情况发生了极大变化:不说病人的昏迷不醒疼痛感觉如何,只看各种生理指标的异常、饮食起居的受限、生活习性的改变、病人的一切看起来都变得十分脆弱等等,如此之大的反差,对病人对家属的心理冲击和影响,许多是让人感情上难以接受的!这时候的病人和家属,全部精力集中在病人的病情上,对病情的忧虑以及预后恢复的担忧,导致思维反应特别敏感、情感有些神经质等等。所以这里又想对医生说:对于病人,特别是手术前后,我们的医生一定要抽出专门时间给病人或家属详细讲解一次病情(或是叫满足病人或家属的知情权),包括病灶情况、治疗情况、一般预后情况等,越全面越好、越详细越好、越具体越好。有的病情不宜给病人直接讲,就要给家属讲。话是这么简单,但这是分析多少医患纠纷原因和教训得来的!我们的医生一定不要轻视和忽视!

一定要定期或不定期查看病人(或是叫落实医师查房制度),要知道手术后的病人,见到自己的主管医生就像见到自己的救命稻草,有医生来看就会感到心里踏实、高兴!

一定要及时、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疑问(或是叫人文关怀),请理解病人手术后才发现对自己的身体和医学知识是一无所知,他(她)会对自己的病情担忧不已,所有的动作都变得小心翼翼,有一点点异常就会大惊小怪,提出的问题可能婆婆妈妈,有的病人还会没来由地提出一些不可理喻的问题,用神经质形容这时的病人真不过分。

一定要守护病人的秘密(或是叫保护患者隐私),因为有的病人信任医生胜过信任父母,有的病人把自己最隐秘的东西都敞开给了医生,有的病人心理承受力低其病情只能与家属交流等等,一千个病人有一千种情况别人不知道但医生护士知道,医护人员应该为此感到自己的神圣!并且责任重大是不是?

呵呵,做到这些是不是比较难啊?难做也得努力做!为了病人,也为了和谐医患关系!就是没有为医生?!哈哈!

二、点悟

住院期间,在思维精神恢复正常之后,回顾了手术前后所发生的变化,也思考了当下医疗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汇总起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点悟之一:病人、医护与疾病。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王国,在国王的统领下,各个系统各个部门协调运作,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所有子民安居乐业,享受着和谐和平的时光。但突然有一天,敌人偷袭了这个王国,并且成功地利用了这个王国里一些不坚定不坚强不健康分子。国王起初没有重视抗敌,结果敌人很快攻占了这个王国的要害据点,最后导致这个王国自身的力量支撑不住,甚至岌岌可危!但国王并不想因此而亡国,只好求助外援来共同抗击敌人以恢复秩序。

这是我住院期间想到的自编的一个故事。这个王国就是我们的身体,国王就是我们的大脑,敌人就是疾病,外援就是医生护士。病人和医护是天生的一对盟友,共同的敌人是疾病,这个关系非常明确,也是人们甚至整个人类战胜疾病的基础。但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因素把医疗服务市场化,把治病救人看作市场行为,把医患关系市场化利益化,导致病人和医护传统的联盟关系模糊、淡化甚至极个别情况下破裂,真令人痛心和痛惜!

希望我们有关的政府部门能够进一步改进医疗政策,广大民众能够正确树立自己的就医观念,重新构起医患之间铁桶一般的联盟关系,一致战胜人类的天敌——疾病!

点悟之二:治病花钱与花钱买服务。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些人们形成了一种意识:我看病交了钱,你就得给我治好病。似乎交钱与治好病是等价交换。勿庸置疑,看病需要交钱。但把交钱就必须治好病成为看病求医的目的,就有点不切实际了。可以把治病救人的行为称作医疗服务,但医疗服务决不与普通的商品服务、市场服务相等同!市场服务的等价交换原则决不适用于治病救人的医疗领域!

医疗不是商品,医院不是市场。在一般意义的商品和服务范畴,恐怕没有人为了购买某一种商品或者得到某种服务而愿意舍家弃业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了治病救人就能够在所不惜!也恐怕没有人愿意为某人购买一种商品或者获得某种服务而为其捐款捐物,但为了治病救人就会慷慨解囊甚至全社会都会伸出救助之手!

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看病就医与买房子住宾馆不一样,治病花钱与花钱买商品、花钱买服务有着本质的不同!生命无价!为拯救生命而开展的医疗救治行为就能用价格明码交换吗?如果能,这个世界上救人一命到底要多少钱呢?

要知道:治病交钱是交给了医院而不是交给了医生,这些钱是维持医院——这个治病救人的平台能够正常运转的成本费用,那种把看病花钱看作是花钱买医疗服务的说法真的是太浮浅了。在当下国家的政策环境下,如果病人到医院求医看病不交钱,医院就得关门,那就没有高水平的治病救人平台了,那人们生病的时候,才真叫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悲哀了!不可想象!

在我们国家,政府和公益的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但为了体现医疗领域的特殊性,我还是有时有点过激地想,是不是“医疗服务”这个词该改一改了?医疗救治、医疗救护、医疗保障哪个更贴切些?如果硬要把治病救人称作是“服务”,那我提几个问题:

哪种服务会伴随每个人的一生?从生命的孕育、降临,直至生命的终止都随时可能需要?

哪种服务像医疗救治这样始终是性命攸关?经常是惊心动魄、与看不见的魔鬼生死搏斗?

哪种服务常年累月昼夜不停与人的生命抢时间?随时准备救治危及生命的病人?

哪种服务像看病救人这样只能单向过去、不能回头、没有重来的机会?

正所谓:时光不能倒流,生命不能重来,医疗不能假设。

哪种服务场所要人们排队等候非常麻烦但还得耐着性子忍着难受继续等待?

哪种服务还没接受服务就把300元的门坎费非法炒到4500元也有市场?

哪种服务全世界各国政府都作为重点想办法解决但没有一个国家的做法令人满意?

哪种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需要5年本科3年规范化培训有的还得3年研究生毕业才有资格上岗执业?

哪种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有正高、副高、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这可是相当于厅级、处级的领导干部啊!有谁想过让我们的厅级、处级官员如此这般来不论贫富贵贱、不论白天黑夜、不论男女老少每天忍辱负重跑来跑去不停歇地服务是个怎样的情况啊?

类似的问题还能提出很多。这么多的问题还不够特殊么?与一般意义上的服务概念有多少可比性呢?

点悟之三:医患信息不对称。在以前听说的医疗纠纷中,经常听到一些人说医患信息不对称,患者是弱势群众。我最初听到这个词还觉得有些道理,但听起来总还是感到有点怪怪的。这次自己住院是体会明白了:病人在关键时候的医学专业知识是太缺乏!简直是太无知了!平时似乎了解一些人体结构的知识,似乎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也似乎了解一些养生常识,但一旦某个器官有了毛病,导致“好人”变成“病人”,才发现自己除了知道这个器官的名称和基本的功能外,真的是一无所知!不知道它会如此重要!不知道它是如此复杂!不知道它会出现如此的危险和意外!不知道它与全身器官如此密不可分!更不知道受到了损害后如何治疗如何修复!在接受治疗的时候真的是信息太不对称太弱势了!

可是话说回来,这样的结果怨谁呢?我的回答是谁也不能怨!难道为了治病的信息能对称、患者不弱势,每个人都至少上5年医学本科3年医学研究生再专业培训若干年吗?难道骨科大夫修成专业后再用若干年去修肝胆专业吗?难道妇科大夫还得再修神经专业去?难道儿科大夫修成专业后再去攻读老年医学专业?等等等等!而这一切皆不可能!那么骨科大夫得了肝胆方面的病也成了信息不对称的弱势者了!妇科大夫得了神经方面的病也成了信息不对称的弱势者了!儿科大夫老年以后生病也成了信息不对称的弱势者了!

这是个全世界都永远无解的题!不谈了,大家各自想象去吧!

点悟之四:医疗与意外。在我的这次病程中,有过两次休克的意外情况,使我想到了这个题目。第一次,检查结束正在穿衣服的时候,第二次,手术结束正在与医生交流谈话的时候。在一切都很正常的情况下,突然昏迷过去、瞬间失去意识、霎时失去知觉,再醒来时只觉得像是睡过了一下,唯一不同的是满头直冒大汗、全身大汗淋漓。我想说的是:在我休克之前,谁也没想到这两个危险的发生!

一般正常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病人通过治疗会康复出院。但人体这个系统、这个王国太复杂了!寄生在这个系统和王国里的各种疾病更是复杂!复杂到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就与其斗争,想办法要消灭它,但到今天仍然只是在被动地应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况,同一个人的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情况,同一个人同一时间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情况,同一个人同一时间同一部位的检查结果与实际情况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况……等等。客观地说,医疗与意外是一对孪生兄弟,特别是重病病人。

住院期间,正好看到了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蔡国栋,在为患者实施手术的过程中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倒在手术室,最终经抢救无效去世的报道。报道内容很实在,遗憾的是报道最后强调的是医生超负荷工作、高强度劳累,而没有向公众说明人生的风险、意外和当前医疗技术、能力、水平的局限,从而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疾病、医疗与意外。实际上,蔡主任这种情况,不是做手术的过程中也可能发病,也可能抢救无效!而且现实中的这种情况还不少!

正如一句行医名言所讲: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我无意为极个别的医疗过错作辩护。但现在有些病人或家属对医疗的期望值也确实有些过高,需要回归到正常的客观的医疗现实中来。

罗罗唆唆一大堆了。本来还想到有两个话题:“病人治疗前后的正常与不正常”和“当前的舆论宣传与医疗”,但篇幅太长了,耽误大家时间太长了对不起大家,以后有时间再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点悟,投稿,患者,病人,医生,医疗,疾病,医院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