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医生助理岗位 提升医疗服务内涵

2016
03/23

+
分享
评论
刘巍 黄教琛 / 健康界
A-
A+
医生助理这一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职业,旨在协助临床医生完成一系列临床医学工作,大大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对于中国的医院来说,医生们在门诊时不仅要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还需要完成很多与医疗无关的事情。但医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没有办法解决患者与医疗无关的问题,只能拣"主要"的问题解决,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患者的治疗上。这样,就容易引起患者不满意,他们会有更多的疑问甚至认为医生不负责。显然,这不是医生的本意。因此这时候就需要其他力量介入,即引入一些除看病医生之外其他的工作人员,同步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在单位时间里解决他的大部分问题,或是安抚他们焦虑恐惧的情绪。

医生助理这一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职业,旨在协助临床医生完成一系列临床医学工作,包括协助解释临床诊断,制定治疗计划,操作具体临床事务,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医护联系小组开始试行医生助理。该院副院长、眼科玻璃体视网膜学科主任徐格致教授是医生助理工作的发起者和实践者。在他看来,医疗行业是服务行业,服务理念是第一位的,医疗设施设备反而位居其次。医生助理的设置正是贯彻这一观点的有益实践。

中国式医生助理

没有时间回答患者的所有疑问,是大多数临床医生面临的共同问题。徐格致教授将门诊患者的提问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最核心的疾病诊疗问题;第二类则是围绕疾病诊疗产生的医学常识性问题,比如我手术前要做什么准备么,手术时痛不痛啊,手术麻醉是打在哪里的……;第三类则是一些非医学问题,比如检查在哪里做?住院处在几号楼等。如果接诊医生没有时间耐心细致地解答,通常会令原本焦虑的患者更加烦躁恐惧,甚至发展成心理障碍。

然而,医生的时间是有限的,以徐格致教授为例,他每次半天的专家门诊就要接诊50余名患者,平均每名患者的接诊时间很短,无法回答患者的所有问题。

20世纪90年代,徐格致教授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研究生时,就发现那里的医院医生助理十分普遍。通常一位医生会有3〜4位助理,年资越高的医生,助理越多。一位助理曾这样对他说:"徐医生,你不用跟他(患者)讲那么多,你在病史上写好是什么诊断,该做什么检查,是开刀、吃药、还是打针,剩下的交给我们。我们会为他解释,告诉他接下来去哪里,去做什么事情。"

如此一来,医生与医生助理各司其职,患者的疑问和焦虑也得到最大程度的化解。

在医疗人力资源配置较为紧缺的中国公立医院,迈出医生助理岗位设置的第一步并不容易。徐格致教授便向医院提议,在N3级别的护士中挑选合适的人选担任医生助理,为医院三级学科的主任每人配备一名医生助理,从而摸索出一条中国公立医院的医生助理模式。

徐格致教授

徐格致教授的医生助理是宋护士。他与宋护士的合作首先是在门诊。俩人在同一间诊疗室里工作,由徐教授对患者的疾病做出诊断,并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案,然后由宋护士解答与医疗关系不大的一些问题。即,医生负责的工作内容是技术含量高,风险系数大的诊疗决策,其余的可以交给医生助理。

如果医生助理在解答过程中有不清楚的地方,会与医生即时沟通,这样的沟通往往十分简洁高效。如果患者需要住院手术,宋护士就会在病房中与患者继续保持沟通联系,包括参与该名患者出院后的随访。

"所有徐医生的患者,从门诊到入院、手术、手术后到病房的两次复诊,包括到徐医生门诊复诊,都是由我来安排完成的。在病房,我会对患者进行术前和术后的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时,我会对他们做出院宣教,包括出院以后应该注意什么,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遇到哪些情况需要及时联系我。然后,我会跟患者电话预约徐医生的复诊时间。"宋护士对健康界表示。

在她看来,患者都会有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他们更愿意同自己长期接触的医护人员建立信任关系。很多患者从门诊转到病房,再次看到宋护士,就感到放心很多,把宋护士看成是他们的亲人。

探索医生助理职业路径

尽管在当前中国,医生助理还不是一个正式的专业职位。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的先行者们已经在思考搭建一条医生助理的职业路径。

在美国,医生助理的职业教育发展得十分成熟,本科生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与医生助理相关的课程,通过积累学分,最终获得经国家认可的相关硕士学位,例如医生助理硕士学位,同时必须通过美国医生助理证书的考试。美国医生助理协会(American Academy Physician Assistant, AAPA)统一监管50个州内超过95,000名医生助理的工作,及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

在徐格致教授看来,一名医生助理需要具备较强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能够与患者建立信任感。这点很重要,因为这份工作需要同情心、耐心和亲和力。其次,医生助理的候选人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护理专业知识,临床护理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积累。一名好的医生助理要有仔细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反应敏锐,动作迅速,能主动配合医生。另一方面与患者沟通时具备一定的技巧性。

在实际工作中,医生助理与医生的默契非常重要。宋护士刚开始跟徐教授工作的一段时间里,会观察和学习徐教授的整个工作流程,了解徐教授的工作习惯,徐教授与患者的交流方式。与此同时,徐教授也会观察宋护士是如何与患者交流、沟通。

对于一名医生助理来说,这样的学习过程对其专业知识一定是有益的,因为宋护士是学护理的,眼科护理与眼科临床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她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甚至需要进手术室去了解这个手术怎么做,才能有针对性地回答患者的提问。

徐格致教授认为,医生助理这一职业并不是应急而生的,而是基于现代临床医疗工作的团队合作特点,根据其医疗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实际需要产生的。

相对于由护士担任的医生助理,年轻医生或研究生跟专家门诊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眼科的专业知识,提高临床专业水平,熟悉整个临床的诊疗思路流程,虽然他也会做类似医生助理的一些工作,但在徐格致教授看来,两者工作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相对于流动性较大的年轻医生来说,常年从事医生助理的工作人员更加稳定,而且由于身在护理岗位,可以和患者保持从门诊到病房再到出院的持续联系。"徐格致教授认为,与医生和患者都保持持续联系,这一点是医生助理的最大优势。年轻医生并不能替代医生助理的工作。

由于医生助理岗位的设置,必然会令本来捉襟见肘的护理人员更加紧缺,这也是阻碍很多医院设置医生助理的症结所在。

徐格致表示,"对于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解决观念上的偏见,医疗和护理工作如果不能紧密结合,那么对患者的医疗服务就会存在很多缝隙,针对性不强,效率也不高,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是不利的。"

在他看来,医生助理也可以理解为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延续和拓展,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进步,护理专业也随之得到了发展,护理学的内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不再是简单的铺床、打针和发药,护理的内容更强调知识性和科学性,更注重患者个性化护理,更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以及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因此医生助理实际上是护理工作的另一种形式。

医生助理岗位的出现,特别是从护理部队伍中选配较多医生助理时,如何在保证病房护理工作前提下,将护理工作延续到门诊即做好医生助理工作,交上让患者、医院、社会都满意的答卷,这正是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未来想要探索解决的问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岗位,医疗,助理,宋护士,医生,患者,门诊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