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潮:分级诊疗别像熔断机制,说停就停了

2016
01/09

+
分享
评论
李子君 / 健康界
A-
A+
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雷海潮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理事长辛有清在凯盛2016峰会上坐到了一起,这两位始终走在医改最前端的人用各自的姿势聊起分级诊疗时,爆出一个接一个的梗。

分级诊疗这是最近几年被重新提出来的话题。在二十多年前,中国原本有良好的分级分工转诊制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忽然有人认为分级诊疗限制了居民选择就医的权利,仿佛看病应该像到商店买食品、挑衣服一样自由。新的改革路径安排打破分级分区诊疗的格局,鼓励病人选医院、选医生。这条路走下来,人们发现“看病难”问题越来越凸显,医疗卫生资源严重浪费,当每个人都想寻求就医方便时,造成了大家最大的不方便。

大医院需要庞大的门诊量支撑才能可持续发展,患者不信任基层把社区医生当做“开药的”,分级诊疗的推进似乎走入了“死胡同”。1月8日,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雷海潮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理事长辛有清在凯盛2016峰会上坐到了一起,这两位始终走在医改最前端的人用各自的姿势聊起分级诊疗时,爆出一个接一个的梗。

雷海潮:身体不舒服找个全科医生才靠谱

生病之后,是到大医院挂专家号,还是寻求社区医生的帮助?如今,多数人会选择前者。患者现有的就医习惯让分级诊疗的推进困难重重。雷海潮说,不如换一种思维考虑首诊问题。当身体不舒服时,如果能够寻求到哪怕是不太专业,但是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是不是更好呢?

由于我国没有建立成熟的家庭医生制度,社区给人的感觉始终是缺医少药。全科医生或许的确不像专科医生对疾病了解得那么深透,但是对于疾病的基本常识、基本的救治道理和治疗原则却有大体上的把握。“如果将医学知识结构用T字形表达,上面一个横表示知识的宽度,下面一竖则是在某一个领域钻研的深度,完整的T字形才是科学的知识体系。”雷海潮说,任何改革都需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全民动员,希望正在逐步建立起来的分级诊疗制度,不要像熔断机制一样,说停就给停了。

辛有清:专科医生不知道张大妈的婆媳矛盾

辛有清这样形容分级诊疗的好处:社区医生知道张大妈跟儿媳妇有矛盾,会跟因为头疼前来就诊的张大妈聊聊这位儿媳妇的各种优点,聊着聊着,大妈的头就不疼了,但到了大医院,专科医生只能给大妈做核磁、做CT,让大妈花了2000多不说,也没解决婆媳矛盾问题,头越来越疼。

很显然,基层医疗机构和三甲医院原本就应各有分工。按照现在的设想,分级诊疗体系建成之后,三甲医院会更加专注于疑难危重的治疗、科技创新和医生的培养,在全行业起到引领的作用,从一般性的服务,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状态。

大医院医生进社区是否有利于基层诊疗水平的提高呢?在辛有清心里,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医生下社区只是一项权宜之计。“我曾经去社区出诊,我是肾内科医生,一上午20个病人,有适合呼吸科的,有适合消化科的,但是一个肾病患者都没有。”辛有清说,全科医生可能不专于某个专业,但是对危险因素的筛选、对疾病可能发生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显然优于专科医生,如果我们用专科的能力标准来评价全科医生,实际就是错误的。

谈到时下热门的“轻问诊”,辛有清表示,互联网上可以谈恋爱,但是没有人会在互联网上结婚,更不能在网上生孩子,医学也是一样。医学是含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人文服务,如果用互联网进行简单的病情了解和咨询可以实现,但想要真正了解疾病、判断疾病,互联网还远远做不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雷海潮,机制,熔断,医生,诊疗,医院,疾病,社区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