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明医改,我的几句心里话

2015
12/19

+
分享
评论
徐毓才 / 健康界
A-
A+
关于三明医改的争鸣,其实并不始于今天,也将会一直伴随。

最近,三明医改可以说成了最火热也最敏感的话题。这次“火起来”,缘于央视“新闻联播”长达5分多钟的报道,显然人们已经意识到,三明模式要在全国推开了。一些经常关注医改的媒体也因为过于敏感而回避,一些网友也在打听我对三明模式的看法,因为在这个非常时期,任何关于三明医改的言论都会成为话题,也难免招致拍砖,但苦思冥想好久,我还是想将心里话讲出来,点赞也好,拍砖也罢。

1.两年多来,我一直关注三明医改

第一次,就三明医改感兴趣,也是缘于媒体。那是2013年8月,媒体报道,三明医改“走了一条不靠增加财政投入的改革路径”。通过研读一篇《三明医改背后的加减法》的媒体报道,我随即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三明医改有多少期待与隐忧》。期待的是这种不花钱的医改能够取得实质性成果,担忧的是一些措施能不能起作用,如药品跟踪监控是否能够挤压出药价虚高水分? 没有政府投入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年薪制能不能实现?

第二次引起我的关注,是2014年4月,三明在全国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视频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当时就有一种预感,三明医改有可能被当做中国医改的又一个“样板”。然而,仔细琢磨,三明医改怎么看都不像“医改”倒更像“改医”,因此仍有不可持续之虞。表达这一观点的文章题目是《三明医改的“致命伤”》,后来被很多媒体转载,名称又叫《五问三明医改:到底是“医改”还是“改医”》。而这一观点被6月份《健康报》刊发的一篇《医改三明模式 推还是不推》采用。

第三次关注三明,是2014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三明介绍了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经验。会上,三明以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质、医生回归看病角色、药品回归治病功能“三个回归”为要求,医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他们认为,让医生回归到看病的角色,就需要给医生应该有的待遇、较高的年薪。三明参照国际上通行的惯例,按照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3-5倍支付给医生,目前已经达到3倍水平,让医生的劳动得到应有的报酬,使他们生活的更有尊严。随即就有人质疑,“医生年薪制能在中国推广吗?”笔者撰文《三明医改的医生高薪合理吗?》也表达了三点担忧,一是钱从哪里来?二是政府直接按“职称”定“年薪”能不能调动积极性留住好医生,三是考核怎么做?

第四次,关注三明缘于今年10月份,《人民日报》发表三明医改的调查文章称,三明医改已经全省复制,孤岛已不孤!而且这是2月份对三明医改操盘手詹积富进行了专访之后的又一次。时隔8个月,作为中国第一大党报,接连发文传播三明医改经验,对当下即将在全国开始的药品招标和深水区医改传达了什么信息?笔者撰文:《三明医改全省推广,哪些经验可以复制?》

第五次,是11月25日,由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卫计委等部门联合主办的全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培训班在福建三明开班了,预示着三明医改已经得到了相关高层的认可,三明的经验,要向全国传播,将成为影响全国医改的重要因素。笔者撰文《三明医改模式要全国推开了》。

而这些,还不包括一些媒体的采访。

2.三明医改确实是“实干”出来的

最近,一些网友问我怎么看三明医改。我坚定地回答,三明医改是目前中国医改做的最实,最有成效,也基本形成一套体系的、唯一的。

2014年11月,一家媒体邀请我谈谈三明医改。我的基本观点是,三明医改的动机和初衷是医保基金面临“崩盘”逼出来的,不过值得称赞的是,政府并没有为此增加大量的投入。但必须清醒的是,这些成绩的取得并不是取消药品加成,解决医院高药占比的结果。这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努力,一是在“违背”上级“不准二次议价”的政策下实施“药品限价采购”等一系列“重拳”,大量挤压药价虚高水分,配合很多地方并不有效的“重点药品监控”、“惩治药品耗材回扣”等措施重拳出击;二是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让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逐渐回归合理水平,医院可以通过医疗服务获取一定补偿,以弥补因取消药品加成而减少的收入;三是大幅度提高医生的报酬,实行院长、医生年薪制,将“灰色收入”变为“红色收入”。这些改革都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作为主流媒体,必须客观公正全面报道三明医改,而不能选择性报道,以避免社会公众产生误解。

三明医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干”。这个“实干”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结合当地实际,做了切实可行的实事,效果有目共睹;二是方向是正确的。如果把医改分“改政府”和“改医”两部分的话,三明在“改医”方面进行了大胆有效的探索;三是具有现实意义和操作意义。如挤掉药品虚高水分、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医生薪酬、加强年薪制考核等。

在“三明医改推向全国,有哪些可以复制?”这个问题上,我的观点是,一是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孤注一掷的勇气。面对医保基金已经崩盘的严峻局面,三明并不是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而是一开始就下定决心,敢于直面挑战,而且十分罕见地将事关医疗、医药、医保的“三医”事项由一位市领导主管,这种敢于冒天下之先的精神显示了市委市政府的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改革气魄。

二是坚定不移的正确路径。在三明医改的动作中,一开始就抓住了牛鼻子,剑指药品与耗材的价格虚高。一是敢于突破不准“二次议价”的“戒规”,创造性实施“限价采购”。二是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与很多地方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小脚女人走路不同,也与重庆大面积普调不同,三明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也很有可借鉴的地方,他们开始只对五类80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特点是项目少,可控;幅度大,给力。正是这次调整,配合完成了药品零差率,而且政府不补贴。三是建立具有刺激性的医务人员薪酬体系。实现了医改之初提出的要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的目标。

三是真抓实干的改革勇气、工作作风。三明医改的落实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明确了方向之后坚决走下去,实实在在干下去,而不是自欺欺人喊口号,直面困难而不是绕着走。

3.三明医改仍然在路上

关于三明医改的争鸣,其实并不始于今天,也将会一直伴随。这些并不奇怪,改革就是这样。也并不会因为主流媒体和高层认可而息声,也许还可能因为要推向全国而争议更多。因为在改革过程中,总会有观点不同,利益诉求不同,有得有失。

对于三明医改,我始终认为,其目标和方向正确的,措施是务实和有效的,但方法和路径是否可取,是否还有更好的,值得各地探索。就目前网上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如挤压了药企利益,名医逃离等等,也很正常。如果能够客观的想一想,就会理解,药企利益,合理合法的必须要保障,因为没有合理合法的利润空间,药品研发就会停止,最终产业链就会断裂,从长久看,受损失的还是医疗行业和老百姓。但对于不合理不合法的那些利益恐怕必须铲除,如果全国“统一”了,没有了现在药品购销过程中那些“潜规则”,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未必不是好事;名医流动,也很正常,对于人才,流动是正常的,只要想走的就走,想来的就能来,而且来的也有名医,这就成了。

如今,三明已经给自己杀开了一条路,正是进一步深化的好时机。当下最关键的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因人员变动而“动荡”,让政府之手有力到位而不越位,让市场之手发挥作用而不使坏,建立起可持续的改革之路。把着力点放在四个方面:第一,建立现代医院制度,着力在医院去行政化方面下功夫,确保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第二,深化人事制度、职称晋升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年薪制更加充满活力。第三,探索药品价格市场化形成制度,特别是医保支付价改革,突出重围,不被利益集团所“绞杀”。第四,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努力让价格与价值逐步相符。

去三明培训的各级官员和各级公立医院院长,如果不能够掌握三明医改的真谛,没有舍弃既有利益的决心,没有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尊重,甚至继续绕着走,那么即使办再多的培训班也仅仅只是培训而已!

而关于三明医改的争鸣,也许还得听听一位医改专家的观点,围绕三明医改的讨论和思考,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又一次思想动员。这种百无禁忌的思想碰撞所产生的火花,对进一步明晰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突破口和路径,具有烛幽照微的积极意义。

(本文作者为陕西省山阳县卫生局副局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心里话,医改,三明,药品,医疗,媒体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