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 | 公立医院为何与第三方机构“勾结”?

2015
10/22

+
分享
评论
吴帅 / 健康界
A-
A+
什么样的经营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公立医院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意见,以免走偏。

近日,有媒体报道:今年8月初,如使用微信公众平台“V大夫”,市民能够在自己选定的时间和医生见面咨询病情,还能直接加号和插队,使得先挂号还不如用“V大夫”预约快。媒体连续两日刊发报道,曝光这种影响正常挂号就医的现象,并将情况向广州市卫计委反映。昨日,市卫计委回函说明其调查结果,要求所有医生在正常工作时间不得与第三方盈利机构内外勾联,利用稀缺号源和床位,向市民提供有偿服务。

公立医院与第三方商业机构合作,媒体用了“勾结”,一个感情色彩鲜明并且强烈的词语来定性,表达出来的态度就是严重不同意。管理机构看起来同样旗帜鲜明,提出“二者不得内外勾联”。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首先,公立医院的资源属于公共资源,这是一种共识。而在所有的资源中,医生属于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人们到医院的最主要目的是看医生。从这个角度而言,公立医院的医生同样属于一种公共资源,这种资源的合法合理分配,属于一种公共利益的分配。

所以,公众对自己的利益保持着敏感,这是一种本能,是保护自己合法利益的前提。也正因为这样。无论是公立医院发展特需服务,随意扩大特需病房的床位数量;还是某些权力机构动用权力之手,要求专家们集中服务于某位官员;或者是像这样的优先挂号服务,医院把号源优先提供给第三方商业机构。这些行为都很容易引来舆论的反感和批评。

公立医院的病床、号源都属于公有性质,并不专门属于医生或者院长们私人所有。这将意味着,当掌权者动用这种公有资源替自己私人谋取利益,就属于一种不正当行为,甚至涉嫌腐败。

但在当下,因为在医疗体制内,公私界限的划分异常模糊。在公立医院,不少医生会误以为病床怎么安排,属于自己的事情,所以优先会安排给熟人,或者是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大利益的病人,很少有人真正意识到这会是腐败行为。医院院长也把这种自己管理的资源视作为私有,所以才会看见现在的这种怪现象,那么多的医院和第三方机构进行商业合作,居然直接跳过了管理机构。这个合作的消息不正是媒体“透露”给卫生部门的吗?

在中国,公立医院像是一种怪物,披着非营利的外衣,却在干着营利的事情。公立医院本应国有,但在资产的划分和管理上,却时常呈现出混乱,公私不分。一些医院院长经常把医院资产误认为是自己的资产,从上到下,账目混乱和权力滥用,最后造成了公立医院塌方式的腐败,这种现象屡见不鲜。

在卫生资金紧缺的时代,公立医院及医生需要借力于商业力量,无法做到与之完全的绝缘。但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它不能侵犯到公共利益,这是一种底线。这还意味着,什么样的经营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公立医院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和意见,以免走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院,机构,勾结,医生,利益,资源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