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医四院:精准利用护士资源,打造护理“家”文化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质量不仅反映医疗水平,更对患者的康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一家大型新建医院来说,一支精炼、高效、现代化的护理队伍,是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以下简称:“浙医四院”)护理部,从筹备至今,通过缩小护士“战场”、精准分配护理岗位、配备护理秘书、运用移动护理设备等举措,逐渐形成了“护理资源高度整合、护理流程高效顺畅”的特色护理体系。
护士资源用在刀刃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伴随着浙医四院的筹备,医院护理部也走过了五年的筚路蓝缕。护理部主任盛洁华犹记得,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杭州)的办公场地,连纸、笔、复印机甚至都没有。刚搬到义乌时,办公桌都是用木板拼搭起来的。医院第一批筹备人员,要面对事业与家庭两地奔波的抉择。如何在艰难的创业阶段,聚拢起优秀的护理人才,打造一支属于浙医四院的护理队伍,成了医院护理部的头号任务。
起步虽然艰难,但浙医四院护理部在螺丝壳里面做起了道场。盛洁华告诉健康界,护理部首先在内部设置上,确保管理路径清晰,采用责任制护理。每个病区除了护士长之外,还配置了一名教育护士、一名护理秘书、2-4名护理员,支持临床一线护士工作,每位护士分管6-8名患者,分成六个组管理患者,每2组设置一名组长。组长的年资高于一般护士。据盛洁华介绍,这种设置既方便护士的管理,又让护士们更清晰地明确职责范围,遇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咨询对象,让年轻的护士有安全感,同时也培养了组长的责任感。
其次,培养专科护士。护理部在结合本院实际与其他医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护理逐步走向专科化。盛洁华说:“我们招聘和培养了糖尿病教育、静脉治疗、伤口造口等一批专科护士,让这些更专业的人,为全院一线护理人员提供咨询和指导。”盛洁华表示,这样做对护士来说,又多了一个发展的平台,而病人也得到了更专业的护理。专科护士的选拔与成长,在一般的医院需要八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由于浙医四院刚刚起步,在设定招聘专科护士的工作年限时,我们把工作年限设定在四年以上。”盛洁华说:“我们招聘的护士,前期要经过临床多科轮训,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对专科的兴趣,以及包括英语在内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再次,配置护理秘书将护士资源“腾出来”。在全国各地都在闹“护士荒”的背景下,护理部果断引入了护理秘书这一角色,把一些非护士可以做的事情转移给护理秘书,护士真正被用在专业的临床护理。据盛洁华介绍,引入护理秘书后,护士可以将精力集中于疾病管理、病情观察以及和病患的沟通上;护理秘书可以做一些辅助工作,比如联系、接待、物品领用、收费等等。除此之外,医院后勤也全方位给临床一线护士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如小车物流用于物品、药物等的配送,大大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对护士来说,有了护理秘书的协助,护士不再为繁琐的维修、请领和签收工作而分散精力,有了更多的时间深入病房护理患者,从而提供了更优质的护理。
对医院、医生和患者来说,护理秘书通过其特定的角色功能,成为了护理工作对接外界的枢纽,如医院各部门的网上信息、电话通知或文件接收、科室间会诊、工作联系、医嘱执行、检查申请、预约等,均及时给予传递、疏通、协调、反馈,使各种信息交流保持在顺畅状态,从而提高整个医院的工作效率,也间接提升内部和外部顾客的满意度。
给护士配个移动“助手”
作为浙江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浙医四院的信息化建设起点颇高。然而在现实护理工作中,不管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管理普遍存在如下难题:患者信息取不到、抓不全;护理文书查不完、核不准;护理工作数据出不来、用不了;护理工作执行不到位,很多行为无法追溯。为了加强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杜绝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发生,各大医院均将目光投向了信息技术手段。
盛洁华告诉健康界,医院每个病区都配有六辆移动护理车。病房门口的每一辆护理车都配备了一台电脑、护理用品、口服药、静脉用药等,相当于一个小的移动护理工作站。一位当班护士告诉健康界,从病房到护士站会有段距离,现在通过移动护理小推车,在完成基本的护理之外,还能就近采集、评估患者信息、查阅患者的检查报告,便于对患者的实施健康教育等。
护理工作站的移动化,实现了从桌面到移动的转移,减少了护士来回跑动,大大节省了体力,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便捷的核对功能,减少了医疗差错,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给药用药环节流程;还可以优化信息存取流程,加强医疗管理效率,保障医疗质量,更好的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理念。
营造护理“家”的文化
医学的本质是人文。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设备水平逐步提升,人员配置基本到位的情况下,利用文化建设对人的培养同样十分关键。
在接受采访中,盛洁华表示,浙医四院也遇到了人才问题。“对我们来说,义乌这个城市比较小,可供随迁护士家属选择的工作机会不如大城市多,因此也会遇到某些员工不得不离职。”但令盛洁华等人高兴的是,医院领导层非常重视引才和留才,从各种渠道帮助解决员工家属的就业、子女入托入学等实际问题,让员工感受到医院大家庭的温暖。
另外,盛洁华认为新聘员工都很年轻,在经验积累上仍有欠缺,所以在护士的培训上,浙医四院实行了独特的双重培训方式,一方面依赖于各家兄弟医院,如浙一、浙二、邵逸夫、妇保、儿保等浙大系医院等“浙大系”医院。“哪个医院哪个科室最好,我们就把护士送到那里去。为了拓展大家的知识面,我们的护士会在几个科室之间轮换,半年一个科(内科两个、外科两个),为期两年。两年后再定科室和方向”。另一方面,在培训期间,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五都有“回院日”,为护理员工安排继续教育讲座,包括人文、专业的讲座,进行知识和方法上的补充,并及时更新医院和护理部的信息,增加新加入护士“家”的感觉。盛洁华说,在培训新员工时,护理部会把具体且可操作的要求和考核标准告诉大家,在强调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之外,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爱心,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浙医四院筹建团队从成立之初就提出“品质立院文化铸魂”的办院理念,以医院文化建设解决“魂”的问题。医院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层面开展文化建设,从开设人文大讲堂到各式专题活动,从各项规章制度的拟定到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从理论专题学习到党组织建设,都体现了对文化建设的关注。
在盛洁华眼里,她认为只有我们的员工得到了关爱,他们才会更关爱我们的患者,对于护理员工的人文培训,可以让他们对医院在品质、文化等领域的追求,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理解与传承;医院在文化建设上的努力,在不断提升着每一个医护人员的水平,也让员工在一点一滴中感受到了浙医四院“家”的关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