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 | 掌上医院尴尬如鸡肋,医院是否还应上马?

2015
08/03

+
分享
评论
相海泉 / 健康界
A-
A+
功能雷同、粘度差,加上微信、支付宝等轻应用的冲击,掌上医院似乎已经成了一块尴尬的鸡肋。

2012年,国内出现掌上医院APP,因为站在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加上门诊查询、预约挂号、检查检验结果查询、自助缴费、院内导航等各种功能的逐渐丰富,一度颇受医院管理者的垂青,各地上线医院层出不穷。

仅仅三年之后,掌上医院已经不复当年盛况。这不仅表现在患者的装机量和意愿,从健康界采访到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医院也已经热情不再。

窘境

“你手机上装了几个掌上医院APP?有一个吗?”面对健康界的提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院办副主任管九苹反问。

笔者滑动手机,确实,一个相关的APP都没有,虽然之前曾经因为工作原因陆续下载过几个,但最后都删掉了。

这就是面向患者端的掌上医院的现状。

管九苹介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虽然也有掌上医院APP,但是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微信公众号上。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信息中心主任杨杰告诉健康界,他们目前只在掌上医院上实现了医院、科室、专家介绍以及预约挂号功能。之所以还没有加载更多功能,是因为“在准备加强版的医院APP解决方案,专业深入不足的医院APP存活的难度很大,存在被替换或合并的可能。”

即将上线掌上医院的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也只启用了门诊查询和挂号功能,该院信息设备处处长朱晨告诉健康界,他们不会用APP进行缴费,“因为还要与支付宝相关联”。儿童医院的患者很多是新生儿,因为身份证问题,容易在与支付宝、微信等应用对接时出现问题。

医疗行政部门对掌上医院的态度同样审慎。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网站管理部主任徐利剑表示,中心鼓励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手段提供面向居民的医疗服务,包括疾病治疗、康复、保健知识的宣传,覆盖诊前、诊中、诊后全医疗流程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如预约服务、医院及专家相关信息资源的公开等,“但针对医院的业务,是否需要采用一家医院建一个APP的形式,需要深入探讨。”

瓶颈

54Doctor创始人周鹏远长期专注于医院互联网(网站、APP、微信的深度开发及应用)的研究,他判断:“大部分以患者端为主的掌上医院APP,将会很难存活。”理由有三:

第一,下载难。下载的时候一般是扫描医院官网或者海报上的二维码,大部分人都会用微信扫,而微信不支持非腾讯应用的下载,所以必须跳转到第三方页面,这会导致很多人放弃下载。“我们在帮助医院进行推广的时候接触了很多患者,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第二,安装难。掌上医院的预约挂号、化验单查询、缴费等功能,需要患者提供大量的信息进行验证、绑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患者安装的主动性。

第三,使用率低。患者安装掌上医院APP可能只是为了挂一次号,用完之后或许就会卸载,或者只是放在那儿,下次挂号再用一下,使用频率非常低。

此外,掌上医院会占用几兆到十几兆的空间,太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安装意愿。

徐利剑认为,对于掌上医院APP的开发,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太多的积极性。作为一名医疗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他提醒:“掌握着核心的患者数据和服务的医院,与拥有技术和开发主动性的厂商进行合作时,要充分考虑患者隐私的保护以及现有的政策限制。”

出路

基于掌上医院的现实困境和逐渐式微,其出路在哪里?

杨杰认为,专业深入不足的掌上医院可能被替代或整合,这些掌上医院现有的主要功能均可以在微信服务号或者支付宝服务窗上实现,而且后两者的应用更轻,完全可以被它们替代;所谓整合,是指建立区域性的健康管理平台APP,可以包括区域内绝大多数大型医院的掌上医院的功能和服务,“患者可能会更愿意安装这种APP。”

杨杰比较看好掌上医院深度专业化发展的前景。他认为,掌上医院可以和远程医疗、智能生物传感器等相结合,加上目前已有的预约挂号、随访功能,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

当然,与其他轻应用相比,掌上医院也有自己的优势。

作为掌上医院的“代言人”,卓健科技CEO尉建锋认为,APP有存在的价值,尤其对大医院来说更是如此,“自有App对于手机功能深入叠加、医院形象塑造、口碑树立都有价值,所以好多大医院还是愿意找我们独立开发应用。当然,微信、支付宝作为天然大用户入口,推广简单,但功能做不深入。”

这一点也得到了朱晨的认同,他认为,APP跟医院的紧密度更高,更容易做一些个性化功能的二次开发,这对于那些对医院忠诚度比较高的患者,比如需要反复就医的慢病患者来说,会有一定市场。

已经积累了数十家医院APP用户的54Doctor准备转向,周鹏远认为,以医院为单位的面对医生的APP将是未来掌上医院发展的方向,成为医生的移动工具,让其通过移动设备进行内部的交互和协作,“掌上医院应该在医生端发力,而不是患者端。”

回归

在今年年初的北京市卫生信息中心的一个会议上,多家医院的宣传部门表示将把上线掌上医院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而今面对掌上医院的窘境,准备上线APP的医院应该何去何从?

徐利剑认为,医院与患者之间持续强交互的需求并不强烈,对于医疗机构来说,HTML5标准的网站、微信等轻应用可能更适合一些。

作为医院一线工作者的杨杰,对掌上医院的态度非常理性。从信息科的角度,他认为掌上医院的选择应该具有前瞻性,要选择有能力进行专业深入的公司合作,这样才能确保医院APP有发展的空间。当然,前期上线可以先实现通用的功能,毕竟APP也是给患者多提供了一个选择。”

朱晨更担心的是功能的线下落地,“现在应该考虑的不是线上能够提供哪些功能,而是线上的功能在线下能不能兑现。”他说:“未来不仅APP会消亡,微信、支付宝也都会消亡,这些东西只是载体,真正核心的东西是医院的服务。APP会死,服务不死。”

对于准备上线掌上医院的医院,朱晨建议,对于产品的选择一定要结合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不能被APP公司、支付宝、微信等牵着鼻子走,“基本功能可以相同,但是个性化的需求一定要明确。”他还提醒,APP公司看重的是医院的诊疗数据,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权限的管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智慧医院,掌上医院,鸡肋,APP,患者,功能,微信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