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体制内“医生集团”是为了有尊严地赚钱

2015
06/29

+
分享
评论
吴宁 / 健康界
A-
A+
高大上的说辞,终究不是医生自发成立集团的真实动力。真相或许只有一个:即在挣钱的同时,捎带起到了这些社会作用。

“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

——亚当*斯密

在北上广咖啡厅、茶馆的角落里,那群提着笔记本电脑,满嘴痛点、闭环、O2O的移动医疗一族,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已显沉寂。取而代之的,是一波衣着正统、年近不惑的医生。这些人原本应该出现在各大机场的贵宾休息室,然后飞往全国各地的医院接揽“私活”。而今,他们抽出宝贵的时间,开始找寻合伙人、律师、资本、医疗机构等,谋划着自己的集团。

在2015年短短5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有不下20个医生集团先后宣布成立。媒体对于这些雨后春笋般的医生集团,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和热情。万峰、张强、孙宏涛、“岭南三剑客”、哈特瑞姆等个人和集团的品牌和模式迅速为业内所熟知。再加上政策明确的导向和鼓励,一时间,医生群体的创业激情被撩拨得十分高涨。

井喷式的繁荣背后,是群体的原始欲望被激活

在中国,医生收入的多与少存在很大争议。大部分的中国医生,作为事业单位在编人员,享受的是事业单位统一核定的工资,加上一些奖金和绩效,构成了医生的账面收入。这个薪酬水平,只相当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医生收入的零头,体现不了医生的工作价值,更不能覆盖医生职业的投入成本。

财政长期的供给不足和制度的压抑,让医生的收入来源滋生了多条灰色途径。药品回扣、走穴开“飞刀”,甚至收受红包等。与此同时,医生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在逐渐拉大,医生整体薪酬的透明度也大大降低。如此一来,拼命干活却收入甚微的小医生怨声载道;身价不菲的大医生则对自己的收入讳莫如深。扭曲的现实就造就了这样一股力量:小医生渴望多挣钱,大医生渴望挣体面的钱。

一些创业的医生听了上述表达可能会不乐意。在各类医生集团的宣讲PPT里,医生集团的成立至少被赋予了以下的目的和意义:改善患者体验,改善医生职业体验,探索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成为医改突破口……这些高大上的说辞,终究不是医生自发成立集团的真实动力。真相或许只有一个:在挣钱的同时,捎带起到了这些社会作用。

亚当*斯密在1776年的《国富论》里早就用“看不见的手”理论,阐明了这一点。凭本事挣钱何必遮遮掩掩,只是体制的束缚使然。

那么,是时候摆脱体制了吗?

既然对医生而言,创业的目的如此单纯,摆脱体制的时机选择便也成为简单的利益权衡--只要跳出体制,获益大于体制内的既得利益,必然有先行者义无反顾。

体制内的医生,作为一群标准的既得利益者,享受的是国家和政府赋予的职称和头衔,工作的单位是积淀深厚的公立医院,在老百姓心中也是神一般的存在。如果离开了这层保护伞,他们或许将不再是专家,甚至变为无人问津的“黑医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生集团,尊严,体制,万峰,医院,政府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