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眼科:质量管控五步走
一流的科室背后总有一流的管理制度,来维系这个团队的卓越和荣光。
北京同仁医院(下称"同仁医院")在建院之初,就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视为其生存发展的命脉,因此,确保临床治疗的安全有效,早已镌刻在各科室的管理规范中。眼科作为同仁医院最大的科室,自然也不例外。
同仁医院眼科现有医生、护士、技术人员500余人,外加每年实习的100名研究生和100多名进修医生以及几十位离退休专家,接近800人的庞大队伍堪称全国眼科的航空母舰。如何管理好这支庞大的队伍,让同仁眼科这块"金字招牌"经久不衰,拥有10余年管理经验的同仁医院眼科主任魏文斌,做了如下梳理:
梯队建设:副高职称仍需轮转3年
梯队建设,是确保医疗质量过硬、医疗技术传承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同仁医院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吸纳新鲜血液的原则。魏文斌告诉健康界,从2006年开始,眼科每年至少保证5-6名新医生的加入。现如今,医学博士也已成为填充队伍的最低门槛。
此外,年轻医生轮转制度被魏文斌视为梯队建设的关键。同仁眼科拥有11个亚专业,轮转制度能让年轻医生发现每个专业医生的长处和不足,也能让其有选择的学习最好的技术。不仅如此,魏文斌表示,同仁医院眼科的医生在晋升副高职称后,仍需轮转三年才能固定专业,他强调,只有这样,医生的整体培养才算到位。"我们以前有这样的医生,毕业后只做近视眼或白内障手术,到头来他也只会看这两种疾病的患者,其他眼疾就会束手无策,这样还算不上合格的眼科医生,因此我认为医生轮转制度是成为一名眼科医生最基本的保障。"魏文斌如是说。
医疗规范: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是一个学科能够持续发展下去的关键。魏文斌称,在同仁医院眼科,要让几百名医生按照某一人的说法做,或让某一人的行为影响到科室整体,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形成规范,来约束医生的诊疗行为。
"举个例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来了,不是听谁说先用药,还是先打激光,而是眼压多高的时候应该怎么处理,下一步怎么办,什么时候手术,都要有严格的医疗规范。"魏文斌告诉健康界,同仁医院发展起来,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常规诊疗规范,拿眼科为例,从1980年代开始,同仁眼科就开始制定自己的诊疗指南,经过几十年的修订,《同仁眼科医疗指南》现已成为正式出版物。在魏文斌看来,《指南》规范的落实不仅影响着同仁眼科的医疗质量,对国内同行也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而同仁眼科在医疗规范的创新和探索中,也提升了整个行业医生的水平。放眼世界,魏文斌说:"美国威尔斯眼科医院那么有名,他靠的就是《威尔斯眼科手册》,医生都是拿着这本手册出门诊,以它为蓝本,而且《威尔斯眼科手册》每年都会修订,确保了内容的准确度和权威性,同时也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障。"
确保门诊医疗质量:取消进修医生单独出门诊资格
和住院患者相比,门诊患者量大而杂,因此,要保证医院的医疗质量,门诊是第一道关口。"门诊的医疗质量有保障,首次诊断就会很明确,患者的反复就诊次数就会减少,所以门诊的出诊医师资质可以说是保证全院医疗质量的基础。"魏文斌坦言,一直以来,眼科门诊都是安排大量的进修医生坐诊,而这一问题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还要追溯到4年前。
2011年2月,刚担任眼科主任不到3个月的魏文斌做了一件让眼科所有医生都为之震惊的事--取消进修医生单独出门诊资格,让主治及以上资质的医生更多的出诊。事实上,这一制度并非一蹴而就。很多主治医师早已养成了不出门诊的惰性,制度实施初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医生们在微博上宣称要罢工,我没有服软,大会小会上强调这样做的必要性,坚持了不到一年,结果就出来了。"魏文斌称,这些主治医师,如果不出门诊是没有手术可做,出了门诊他们才会遇到很多病情复杂的患者,也得到和往常不一样的锻炼机会,久而久之便承认了门诊的含金量,也保证了门诊医疗质量。
尽管取消了进修医生的出诊资格,魏文斌称,这丝毫不会影响来同仁医院进修的医生和研究生的学习机会,甚至还能让他们得到比以前更快的提升,那就是门诊跟着专家走。"进修医生和研究生不独立出诊,而是都加入到专家的就诊队伍中,跟着专家学习。"他还称,除了没有处方权,进修医生、研究生和医院其他医生一样,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协助接诊患者。
手术权限:考核不过不允许上手术
手术的分类管理和手术权限的考核与制定,是同仁眼科管理的又一个亮点。魏文斌称,任何一名医生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机制,才能为患者实行手术。"比如做白内障手术,我们先要考核医生,通过了,授予他可以做白内障手术的权限,这个权限名单由各手术室护士长掌管,医生申请做手术,如果没有权限,护士长是不可能为他安排手术台的。"他还强调,眼科每年都有若干次考试来审核医生的手术权限,专家也不例外。
"白内障手术是全科考核,需要在全科范围内组织理论考试和手术操作考试。我们有一位副主任医师,屡次考试都没有通过,我们就取消了他做白内障手术的权限。"此外,魏文斌还称,除白内障手术是全科考核外,眼科的每一个专科都有专科内手术权限的资质考核,而这恰恰是保证眼科手术质量的关键。
病例讨论:从科室讨论做到"同仁眼科论坛"
疑难和纠纷病例的讨论会诊制度,在同仁眼科传承已久。在魏文斌看来,这种讨论形式可以从侧面反映同仁医院的学科水平。"去年,我们大概讨论了五十多个病例,这些病例分为两类,其一是多位医生搞不清的疑难病,我们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会诊;另一类是有纠纷或有潜在纠纷的病例,比如已经做了多次手术的青光眼患者,眼压仍控制不好,那么这就是一个高风险的手术,这位患者就是一位潜在纠纷的患者,这样的病例,我们就需要拿出来集合多位专家一起讨论。"
和众多制度一样,初期执行多专家会诊制度时,推行的并不顺利,这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专家很难给予积极的配合。"多学科的会诊是要占用专家时间的,而对于他们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为此我们科室决定自己出专家会诊费,这样一来,保证了会诊专家的积极性。"魏文斌称。
除此之外,同仁眼科每年两次的临床病例讨论会,也已初具规模,从最初的科室临床病例讨论逐渐发展至行业内的标志性会议。"我们原来在医院学术报告厅或研究所五楼会议室,经常搞一些病例讨论,参会的人能把整个楼道挤满。"魏文斌告诉健康界,有别于疑难和纠纷病例讨论,这种临床病例讨论包含的面更广,甚至可以是一个特别简单的病例,但在诊疗过程中,很多医生有不同的想法,这就是临床思维的一种锻炼,对年轻医生的成长非常有意义,也颇受他们的认可。
相关附件下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