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医疗信息化公司的死亡

2015
03/09

+
分享
评论
相海泉 / 健康界
A-
A+
来自北欧的医疗信息化公司兰博医信宣布破产,五年时间、数千万投资均成泡影。多家与该公司签订服务合同的医院,又该何去何从?

来自北欧的医疗信息化公司兰博医信宣布破产,五年时间、数千万投资均成泡影。多家与该公司签订服务合同的医院,又该何去何从?

突然的死亡

3月3日上午9:30,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兰博医信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博医信")的会议室里,琪琪和同事被普华永道的工作人员告知:兰博医信公司宣布破产。那一刻,琪琪和同事们都惊呆了。

据琪琪介绍,她和同事们之前就知道公司可能会在近期结束,只是没有想到会来得这么快。2014年12月25日西方的圣诞节当天,兰博医信总裁马云鹏突然给公司同事发了一封邮件,告知自己将离职。一直到2015年1月上旬,位于芬兰的母公司Mylab的CEO和财务总监才来到中国,商讨公司的未来。"可能那个时候公司已经决定要结束在中国的业务了吧,"琪琪说。

在琪琪看来,公司在中国毕竟还有三四十家客户,有一些客户的合同尚未到期,有的甚至签到了2017年,公司最可能的做法是留一部分人继续做客户的维护工作,直至合同结束。但没想到的是,春节过后刚刚上班,就等来了公司破产的消息。

在中国,兰博医信并不算是一家知名度很高的公司,但是在芬兰,这家专注于医疗检验信息化(LIS)服务的公司可谓"战绩"卓著:芬兰85%以上的检验信息化市场份额由该公司占据,成立28来,从未流失过一个客户。

2010年1月,Mylab高调进入中国。在当时由兰博医信作为主办方之一的"中芬医疗信息化合作高峰论坛"上,时任芬兰驻华大使出席会议并讲话,中方出席活动的有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时任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分会主任委员丛玉隆、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奠基人李包罗等业内一众大佬。时任兰博医信总裁付淑薇意气风发:"我们长期的规划是,将以中国为全球开发中心,力争开发更多与临床诊断有关的医疗产品,全力帮助推动中国区域医疗建设。"

五年之后,兰博医信在中国有客户近40家,涵盖不同类型的医院,包括50%的在京部队医院。

对于兰博医信的产品,客户普遍给予了积极的反馈。一家三甲医院的信息科主任张东告诉健康界:"我觉得兰博医信的系统更先进,技术也更新颖。不管是速度还是功能,检验科反映都挺好的。"

很显然,兰博医信的产品性能是没有问题的,那又是什么问题导致了公司的破产呢?

水土不服

2009年,Mylab通过收购一家叫仰德思特的公司进入中国。次年,因人事变动,当时还是副总的马云鹏被临危授命,直接被提拨为总裁,一直到2014年底离职。

马云鹏是在美国读的大学,曾在美国从事IT行业十多年。其海归背景被业界认为"对国内商业环境不熟悉",这一点,可以从兰博医信的医院客户那里得到佐证。

蓬莱市第二人民医院院长荆永正早在2006年就和兰博医信公司的前身打上了交道,公司的第一套软件就是和他当时所在的蓬莱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一起设计开发的。2011年,蓬莱二院启动区域检验项目,采用的正是兰博医信的LIS产品。2011-2013年,这家一甲医院的业务收入从1000万元左右增长到了3600多万元,这与区域检验项目的上马有直接关系。

也正因为有如此的渊源,让荆永正对兰博医信的遭遇感慨不已,他对该公司的产品非常信任,但是"有些时候,并不是以产品质量来说话",他觉得兰博医信"不太了解中国国情"。

据一位接近兰博医信的业内人士陈强介绍,兰博医信成立之后,业务一直不见起色,芬兰总部给了马云鹏很大的压力,后者便开始进行人事调整,想办法开拓业务,但"自己的销售渠道没有建立起来,生意仍然不见起色"。

陈强预测,Mylab进入中国五年来,每年的亏损额可能都是千万级的。而他们的营业额,或许只够支付他们办公室的租金。

但毕竟公司已经运营了五年,积累了一定的客户,在这种情况下突然宣布公司破产,退出中国,着实让业界瞠目。陈强猜测,可能是兰博医信在2014年第四季度提交新年预算的时候,芬兰总部对预算不满意,马云鹏因此去职。而已经给了兰博医信足够耐心的芬兰总部,对于形同鸡肋的中国区业务也一筹莫展,于是形势在短时间内急转直下,决定退出中国。

陈强说:"总的来说,是芬兰方面对中国的局面估计得过于乐观了,并没有意识到中国市场的特殊性。"

张东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问了一句话:"为什么别人活下来了,他们就活不下来呢?"那么,中国的LIS市场、医疗IT市场究竟是一番什么景象?兰博医信的失败是个案,还是有行业的因素?

红海中的红海

陈强说:"兰博医信的失败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他们在中国投入很大,教训也比较惨痛。"

陈强介绍,近几年中国的医疗IT市场比前几年有所好转,而且中国又是发展中国家,国外普遍认为应该抓住投资中国的机会。这也是一直在北欧稳健发展的Mylab积极开拓中国市场的原因。

在芬兰,兰博医信是这么做生意的:他们的工作和产品仍然是围绕医院的实验室进行,会把工作做得足够精细,医院需要什么样的服务,他们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只要医院有收入,他们就会有收入,只需要跟着医院一起成长就行了。而国外对医学检验的重视,能让检验信息化产品卖出好价钱。

而在中国,因为行业平均利润率非常低,LIS厂商只有严格控制成本才可能玩得下去。兰博医信刚一成立,搭建组织架构、租办公室、大搞员工福利,高昂的固定成本让陈强感叹不已:这得做多大生意才能把这些固定成本摊进去啊!

在芬兰,Mylab发展稳健,日子过得非常舒服;而在中国,可怜的行业利润率和激烈的行业竞争显然让兰博医信极不适应,且无计可施。或许正是因为这些,让兰博医信在中国常年鲜有作为,而退出时又如此激烈。

兰博医信的失败固然有对中国市场不了解等自身原因,但是否还有行业的问题?中国医疗IT产业的生存状况究竟是什么样的?

医疗信息化行业长期观察者、德睿医疗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咨询业务董事总经理刘晓介绍,由于医疗机构运营压力的增大,医保付费向价值为导向的支付方式转变等因素,医疗信息化成为医院的刚性需求。自新医改实施以来,医疗信息化市场逐渐升温,市场潜力巨大。

但陈强认为,医疗IT市场的主要份额是由硬件产品贡献的,软件所占比重相对要低很多,医疗IT软件企业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陈强介绍,中国医疗IT行业的毛利率只有20%-30%,这还不包括BackOffice(后台行政管理成本)、产品开发的成本,如果再扣掉这些,"毛利率能超过10%的或许就没有几家了"。他介绍,我国医疗IT软件市场的行业平均利润率大概只会比快递行业好一点,而且还不具备后者的规模效益。医疗IT行业的人均产值是20-30万,而兰博医信还没有达到这个数字。

在我国的医疗体系中,检验和影像等科室被称为"医技科室",其地位远远不如临床来得重要,而检验还不如影像。相应地,检验信息系统的价格自然也上不去。从整个医疗IT市场来看,LIS市场相对成熟,份额有限,竞争也更激烈。

琪琪称,兰博医信卖给一家二级医院的LIS系统价格在10万元左右,其中还包括签约第一年的服务费,"客户的很多要求往往都是签约第一年提出来的,这就涉及大量研发和实施的投入。"合同期过后,每年的服务费是1.5万元,"有些客户甚至不交服务费,但是也不能不维护。"她把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归结于医疗IT公司的恶性价格竞争。

恶性竞争现象的背后,是外资公司的尴尬处境。刘晓表示,99%的外资医疗软件企业没有进入中国,已进入也多见失败。虽然国外公司的产品往往有设计和功能上的优势,但是由于本土需求差异大,而国外企业全球管理者对本土团队和中国市场的不适当决策,很难取得成功。加上中国本土市场的不成熟和本土公司的相对低成本往往会让国外公司徒呼奈何。

陈强把LIS市场称为"红海中的红海",其实当初兰博医信考虑过创新业务模式:免费提供LIS产品给医院,靠收取服务费营收。但因为总部没有这样的经验,并不知道是不是可行,保守的欧洲人选择了放弃。

中国的医疗信息化市场还远远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春华曾在2013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主要企业均处于跑马圈地的状态,在营业规模有较大增长的同时,利润并没有大的增长。还有较多的公司出现了无利可图的状态,都把盈利的希望放在了未来。必须认识到这个行业并不是一个暴利行业,小心经营、耐心经营的企业将是这个行业的最终胜利者。

而兰博医信,已经没有了看见未来的机会,或许,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仓促的退出

荆永正坚定地相信,即便芬兰方面退出了,这家公司依然可以转让出去,因为公司的产品确实很好,而且还有这么多客户和市场。

但是,芬兰方面授权了普华永道向中国的员工宣布破产。"兰博医信结束得很突然,芬兰方面的处理确实有点太着急了,他们应该给国内公司留一个妥善的退出方案。前几天还在和同行聊:他们是不是打算以后再也不回中国了?"陈强说。

张东所在的医院与兰博医信的合同还未满一年,尚在免费服务期内,对于这个突然的变故,张东表示很无奈:"我得等他们正式的函件,他们应该告知客户,这个产品不做了,以后维护谁来做?"

荆永正说,蓬莱二院跟兰博医信的合同还有一年才到期,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善后:"他们应该会找我们来谈吧,到时候大家一起商量看怎么解决。"

对于马云鹏的去职,张东同样觉得意外:"我觉得马总挺有想法的,不是卖点软件什么的,他是想拿这个当事业来做的。"

3月4日,健康界联系马云鹏,他表示自己已经在新公司上班了,不便接受采访。后来他又给记者发了条短信:我先和兰博医信董事长沟通后,再联系您。截止记者发稿前,尚未收到他的消息。

据了解,兰博医信尚有一些医院的服务合同尚未到期,在这个关头,医院应该怎么办?

刘晓给了两个建议,首先仔细查看与兰博的合同,看是否有条款能够帮助医院保护自己或者增加谈判筹码;第二是分析医院面临的选择,很可能需要适进行系统替换,如果还在系统实施合同执行期间的,需要立刻开展评估工作。

陈强的建议是,医院应在短期内稳定现有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并在市场上寻找第三方维护力量,将原先与兰博公司的合同款项转向购买服务。在未来长期规划中,做好新系统切换的技术方案和预算计划。总而言之,避免因为厂商的变故影响医院信息系统和业务运行的稳定性、连续性。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琪琪、陈强、张东均为化名)

相关附件下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疗信息化,死亡,兰博医信,马云鹏,医疗,医院,陈强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