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化建设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

2015
02/28

+
分享
评论
黄教琛 / 健康界
A-
A+
如何在院区空间受限的情况下,满足海量的就诊需求,着实是地处区中心的广医二院一个大难题。信息化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这个情况。

对于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一带的居民来说,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为当地居民熟知的名字是:“河南医院”。而今,该院更名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广医二院),日均门诊量接近一万,已成为海珠区急救和诊疗的中心。然而,对于地处区中心的广医二院来说,如何在院区空间受限的情况下,满足海量的就诊需求,着实是一个大难题。

用合理设计突破物理空间限制

为了配合医院发展,一座26层的新住院楼于2009年拔地而起。广医二院基建科科长黄剑文告诉健康界,翻新后的旧住院病区连同新住院楼,病床总数可达1600张。新住院楼的二楼与2013年6月启用的新门诊楼之间用一道连廊贯通。医院这样的设计目的只有一个:让患者少跑冤枉路。

面对用地不足和日益增长的病人流量之间存在的矛盾,广医二院的大楼设计尽可能地利用纵向空间面积。新门诊楼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共17层,地下2层,地上15层,其中1至7层为门诊,8层为总检验中心,9层为体检中心,10层以上为科教用房。

门诊是医院人流最密集的地方,高层建筑不利于人流的快速疏散,加大建筑的垂直运送压力。尽管新门诊楼在设计时考虑到新增的病人量,在门诊楼的每一层都设有挂号和收费窗口,但业务量增长的速度还是超出了原来的估计。黄剑文表示,医院的物理空间只有这么大,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来改善患者各项流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效率。

推进信息化建设进程

相比于基础建设,广医二院的信息技术的推进受阻较少。俗话说“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有限的空间中,信息技术仿佛拥有一种打通障碍的魔力。这给信息科科长陆慧菁及其团队一种决心——“全面推行医院数字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

尽管目标清晰,医院对信息技术的投入仍然十分谨慎,陆慧菁说:“在医院信息技术领域流行这样一句话‘超前一步是先进,超前两步是先驱,超前三步是先烈’,讲的是医院对于信息技术的投资需要抱以谨慎的态度。事实上,目前医院服务患者的很多信息技术,在其他行业中早已有应用。但是,医疗很特殊,它服务的对象是病人,关系到生命安全,因此我们必须谨慎。通常,我们会优先投资技术成熟、实用性高的信息技术,一旦投入,就在全院铺开应用,这是我院运用信息技术的原则”。

信息化管理在广医二院起步较早。“早在一九九七年我院在全市第一家使用收费后自动排序配药、看屏取药的配发药模式,改变了一直以来一人配药发药的传统模式,实现配药—对药—发药的流水线作业,提高了配药速度并减少了配药中的人为错误。去年配合新门诊楼布局,优化原来的配药方式,采用多种模式可调空,使用条码打印技术(不需要写药袋),进一步提高配药速度及减少人为差错。今年更是部署了西药房智能处方识别系统,实现门诊西药房待发处方药品的智能识别,通过信息管理软件控制,把数字药蓝与电子处方捆绑,快速提示药师取药发药,明显提高窗口发药效率,以应对目前近上万的常态化门诊流量”,陆慧菁在介绍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时,首先谈到药房配发药的问题。由此可见,庞大的门诊人流量,无论对于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信息化管理,都是不小的考验。

患者就诊渠道全面打通

在门诊,除了实现网上、电话、医生工作站预约挂号外,病人可在院内自助挂号。随着移动用户端微信和支付宝平台的引入,挂号以及缴费方式将变得更加多元化。当然,作为支付平台,微信和支付宝除了支付功能外,还具备报告单结果推送、费用清单查询等功能,这种服务对于该院信息技术人员来说并不陌生,“其实,体检系统早就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或者邮箱的方式,获知体检的结果,这依靠医院的一套针对体检的智能信息系统。这套系统之所以目前没有应用于患者,主要考虑体检报告是经过体检医生审核后统一推送总检结果,包括了建议和意见,而一般患者的检查检验结果需要再次找专科医生结合临床其他指征综合考虑报告内容并做进一步治疗。”陆慧菁解释。

在病房,病人可以直接体验到的是订餐和移动医疗服务。患者在入院时开具就餐卡并充值,直接在床边下单订餐,系统把数据传输到营养饭堂,根据选定的套餐统一配送。对于特殊病人还可以进行订餐营养评价分析,营养指导及平衡膳食的设计与评价。另外,护士可以手持PDA,采集病人的生命体征,核对输液药物。一些年龄较大的病人还被安排佩戴有芯片的病人身份腕带,防止走失或擅自离院。

用信息化提升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信息化技术在医院中应用比重最大的人群是临床医护人员,他们是服务病人的主体,这个主体角色如果发挥良好,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都会上升。复杂的医疗技术结合繁杂的数字化技术的结果是令人眼花缭乱的。

其中,对于临床治疗有着指导作用的莫过于临床路径的信息化建设。2011年,广医二院采用信息化管理临床路径,将40多种常见病纳入这个管理系统。医生只要确诊该病人进入路径管理,系统自动按每一阶段的治疗方案生成医嘱及监管执行情况,如果医生修改方案则需要说明理由。建立临床路径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对于年轻医生,这套系统能让他们对常见病很快上手,并且能有效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和缩短住院天数。

2011年,医院全面布局无线网络,逐渐实现无纸化查房,让医护人员有了更多的时间走近患者身边,有效的促进了医患关系的良性互动。医护人员的工作通过无线传输,提高了信息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这种技术尤其适合医嘱较多的内科查房。

信息化技术同样适用于院外病人服务,包括随访、急救和分级诊疗。医院的随访系统能自动筛出出院病人,并对其制定随访计划。近几年,广医二院的院前急救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同信息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在患者被120急救车送到医院之前,终端医疗仪器自动采集病人信息,从120急救系统导入到医院信息平台,使得急救科医护人员能够提前了解危重病人的病情,制定诊疗计划。另外,医院已经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影像会诊平台,指导几家医联体单位的影像评估,以此帮助提高社区医院的影像诊断水平,促进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信息化技术为医院提供的是一种隐性的增值服务,它能够提高医疗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能对其监督管理。陆慧菁最后补充:“在期待未来医院之间数据共享之前,要加强对患者的信息化教育。比如患者需要理解用同一个身份证件看病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利于医院建立并管理其健康档案,而且有利于医生对病人的健康状况全面评估,最终获益的是病人自己”。

相关附件下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精细化,信息化,医院,广医二院,信息技术,门诊,病人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