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潇枫:一个连续七次创业者的移动医疗梦

2014
12/31

+
分享
评论
罗丹 / 健康界
A-
A+
作为一个游走在医疗与互联网行业间的连续创业者,陈潇枫把自己涉足移动医疗创业的经历定义为命中注定。

2014年12月18日,U糖3.0版本上线。陈潇枫带领着他的U糖团队在上海召开了声势浩大的新闻发布会。统一的制服,炫幻的舞台,嗨翻全场的气氛,如果不是看到一长串医疗从业者的邀请嘉宾名单,真会让人有一种误入游戏网站发布会现场的感觉。

就在发布会后的第二天,U糖创始人陈潇枫在他位于虹口的办公室里向健康界讲述了他的连续创业史。

转来转去,只为自在

就像任何一个刚刚开完大型活动的创业者一样,陈潇枫与健康界会面时的状态仍处在“扒层皮”的康复期。健康界面前的他早没了发布会时的“打鸡血”模样,一边招呼人收拾残羹剩饭,一边亲自沏茶倒水。虽强打精神,仍难掩倦容。就这样,下午3:30的会面,在弥漫满屋的酸菜牛肉面和陈潇枫家乡福建水仙茶的混合味道中,毫无客套地开始了。

陈潇枫与医疗结缘始于二十年前。对于一个商科出身,毫无医学背景的人来说,医疗行业早期在他眼中只是一个“来钱很快”的营生。1995年在父亲的介绍下,他涉足医疗器械领域。1996年在秋季博览会上认识了做大型医疗器械的美国朋友,他正式开始了大型医疗器械销售的道路,挖到了第一桶金。而就在医疗器械行业做得风生水起时,国家在翻新设备上出台了政策限制,小设备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竞争成本也越来越高。

2001年,陈潇枫选择创立了中国医疗在线网。对于他第一次向互联网行业转型的原因,陈潇枫解释为“做传统医疗行业,太讲究人际关系,累心。那时候年轻气盛,又赚了些钱,觉得互联网很好玩的样子,就去试试啦。”然而当时厦门的整个互联网气候以及用户习惯都没有达到可以支持互联网医疗行业兴起的程度,陈潇枫与互联网医疗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在三年之后宣告失败。这个与39健康网同时期创立的中国医疗在线网站,在互联网创业的浪潮中成为了成千上万的泡沫之一。回想起这段经历,陈潇枫唏嘘不已。以至于在之后的给创业者提指导建议的环节,陈潇枫毫不犹豫地说出了四个字:专注坚持。然而这段可以作为反面教材的互联网医疗创业经历,却为他之后创立U糖打下了基础。

2003年,在试水互联网医疗失败后,陈潇枫转型做起了VIKA电子杂志。从医疗到杂志的转变,让陈潇枫的身上多了一层传媒人的属性。然而依然是三年时间,VIKA便被新浪收购。与陈潇枫共同创业的同事也一起把自己打包给了新浪。性格使然,不愿受约束的陈潇枫迎来了自己的第四次创业,创立了广州读览天下,也就是之后众所周知的ZAKER的母公司。

2011年底,陈潇枫退出ZAKER,再一次涉足了医疗互联网领域。

从2001年到2011年,十年的时间里,陈潇枫不停地在医疗、互联网、传媒人这些关键词里跳转着。回头看这“闹心”的十年,陈潇枫认为,一部分原因是内心向往自由的性格决定的,其余的他更愿意解释为是一种人生必经的沉淀和历练。“散落在生命中的任何一粒珠子,都会在未来的某天因为某件事情全部串起来。”陈潇枫口中那根串起珠子的线,就是今天的U糖。

再有游戏心态,医疗也是严肃的

2012年离开ZAKER的陈潇枫创立了上海甩动网络,2013年U医U药网上线。一年的时间,陈潇枫便将U医U药全部交由合作团队好药师经营。2014年创立了上海优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同年U糖移动医疗应用上线。这是陈潇枫的第七次创业,也是他口中的“人生最后一次创业”。

U糖是一款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诊后跟踪移动应用软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共迭代了三次。与很多垂直类移动医疗产品不同的是,U糖是从线下做到线上的。目前U糖所拥有的三十几万注册用户,活跃用户占总用户的15%。这些用户几乎全部来自于线下精准用户,其推广模式完全是由医生向病人推荐完成。

对于为什么会选择糖尿病领域作为进军移动医疗市场的切入点,陈潇枫平淡地解释,中国有2亿糖尿病患者,还有庞大的潜在人群。U糖从一开始想做的就不是单纯的诊疗交互三方平台,而是大健康平台。希望U糖的出现能够让那些还没有得糖尿病的人群也能关注自己的健康状态。3.0版本中学习型血糖仪的出现就是希望能让用户在基于一定大数据的基础上,通过U糖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防患于未然。

打开U糖APP不难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小清新科技范儿。这是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移动医疗创业者的招牌动作。在谈到产品迭代的问题时,陈潇枫口中最多的字眼就是“玩”。为了能让“很懒”的用户能够带着“游戏的心态”在家里把软件“玩”起来,陈潇枫和他的团队绞尽脑汁。从1.0到3.0,从最初的数据采集到可穿戴式手环再到U糖神器以及无创学习型血糖仪。陈潇枫搭载在U糖上的产品可谓是五花八门。但是陈潇枫心里清楚,无论硬件多么炫目,仍然需要医生来分析数据,“移动医疗无论如何移动,最终要回归到医疗上来”,而医疗则永远是一个严肃的话题。陈潇枫的团队中既有医学背景出身的专业人士,也有游戏背景出身的开发人员。陈潇枫的宗旨是,产品中呈现的一切可视化和便捷性的设计都是建立在严肃的医疗问询服务基础上的,所有好玩的东西都是为了让严肃的医疗看起来更亲近。

陈潇枫在采访中多次向健康界强调,医疗是门槛很高的专业领域,我们必须要通过专业的角度来做这件事情。哪怕页面的呈现会复杂一些,繁琐一些,用户的操作体验差一些,但是权衡下来我们还是要保留这些必须的医疗说明的部分,因为我们做的是一个专业的医疗类APP。因为医疗肯定是要很正式很严肃地去对待他。可以用做游戏的形式去做移动医疗,但绝对不能用做游戏的态度来面对移动医疗。医疗在很多时候就是复杂的。对于移动医疗开发者的考验就在于如何能够在保留医疗专业操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让产品傻瓜化、游戏化起来。

尊重传统医疗是做好移动医疗的前提

谈起当下火热的移动医疗市场,陈潇枫的表情凝重,瞬间忘记了自己被访者的角色,裹挟着一眉头的疑惑,自问自答起来。“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居然觉得会做个APP就能做医疗?这个市场太狂乱了,一个想法就敢融资。互联网思维能看病吗?能强加在医生身上吗?”作为一个绝对有资本拥有互联网气质的创业者,在谈到移动医疗的问题时,极力地与互联网撇清关系,陈潇枫认为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不是移动医疗,而是医疗移动。

U糖目前在线的医生将近400余人,2015年目标是达到1000人。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很懒”的患者群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粘度非常强,对医生的忠诚度高。陈潇枫为了让更多优秀医生留在U糖平台,前期几乎将大部分利益都让给了医生。陈潇枫选择合作医生的标准并不是单纯看钱,而是从医生需求角度出发,区别对待。他把使用U糖平台的医生分为两类人,一类医生就是真的想看看这个病人在出院之后各项指标的情况,包括一些数据分析,另一类医生就是想利用平台沉淀自己的用户,建立个人品牌。移动医疗问诊咨询类平台,能够带给医生最大的利益就是个人品牌的建设和营销。

和一些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类似,U糖平台也可以让医生选择性地进行问诊。“因为很多用户都是从下线来的,医生和患者之前都已相熟。即使医生在短时间内没有回答用户的问题,用户也完全可以理解。这是和轻问诊模式很不同的一面。医生之前也接触过病人,他能清楚哪个病人严重、哪个病人不严重,他们可以有选择性地来进行服务。”

陈潇枫认为,没有一种思维可以强加在某类人群身上,互联网思维也不例外。不可能用互联网思维去改变或者颠覆医生或者患者,应该是适应他们,移动医疗从业者应考虑如何运用新的信息交互手段为医生服务,为患者服务,把自己调整成一种工具。“尊重传统医疗是做好移动医疗的前提,不论是移动还是互联网,都不可能取代医疗本身的价值和地位。”

就在交流快要结束的时候,兜兜转转地还是回到了一个最俗的问题上,为什么会把最后一次创业献给移动医疗。陈潇枫对于移动医疗的理解简单而直接,“无非移动医疗就是让他们活得更好,让患者和医生沟通得更便捷。这样就够了。”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决定了医生谁也不敢在没见面的情况下就给患者开药。移动医疗只是通过现代化的工具去简化一些流程,比如道路成本、时间成本以及区域成本等,用来缩减人力物力。它只是对传统医疗的补充。

与陈潇枫的交流并不轻松,他来来回回创业七次,表面看来游荡,实则内心笃定,喜欢在交谈中占主导位置,信马由缰。也许很多人都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在他小二十年的时光里,有一种状态一直贯穿始终,就是他的创业者状态。2015年4月,U糖4.0版本将会发布,到那时U糖盒子的出现又会给移动医疗糖尿病垂直领域带来何种创新。陈潇枫,这位有着七次创业经验的连续创业者是否可以梦圆移动医疗,我们拭目以待。



谁是陈潇枫?


陈潇枫二十年前入行医疗,十年前转行互联网,继续耕耘十年移动智能医疗。

美国森坦那瑞大学 MBA

1995年涉足医疗设备行业

1997年进行大型医疗器械代理创业

2001年联合创立中国医疗在线网,2003年关闭

2003年联合创立VIKA电子杂志,2006年被新浪收购

2007年联合创立广州读览天下(为ZAKER母公司)

2010年联合创立ZAKER

2012年创立上海甩动网络,创立之初获得新浪微博基金天使投资。

2013年创立U医U药网

2014年创立上海优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U糖移动医疗应用上线


什么是U糖?


U糖是一款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诊后跟踪应用,患者通过“U糖”可以科学的控制自身的血糖变化;医生通过U糖可以轻松管理患者;U糖可终生记录和采集用户的数据变化,并结合强有效的专业医生专家团队,对患者的健康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及时为糖友提供专业建议。

    

U糖针对血糖患者推出系列智能穿戴设备(包括蓝牙智能血压仪、蓝牙智能血糖仪)具有自助式测量、记录功能,患者借助U糖可以轻松记录或采集自己的血糖、血压、体重等检测数值。U糖通过专业医学模型和预算模式搭建一套健康分析体系,根据用户自身健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会给用户相关的饮食指导、运动建议,从而生成相关数据报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