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健:新常态下企业医院如何成长

2014
10/21

+
分享
评论
曹健 / 健康界
A-
A+
企业医院的发展必需转换发展模式,从粗放式转换为集约化,从自主式转换为融合式,从提供单一服务转换为多维度服务。

中国经济在历经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正在逐渐步入“新常态”阶段,更确切的说则是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

从表面上来看,经济新常态是一种经济增速的放缓;从本质上来看,是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动力的切换和制度环境的改变。在新常态下,经济结构将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产业主体。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已占GDP的80%以上。可以预见,新常态下我国服务业比重上升将是必然发展趋势。作为第三产业的医疗服务业,在新常态下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但是,对于企业医院来说,由于缺乏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在优质医疗资源占有量较少、经营理念滞后等因素的制约下,如何在新常态下进行发展,则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新常态下的机遇

在经济新常态下,为企业医院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契机,所带来的发展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医疗保健行业继续快速增长

在新常态下,我国将逐渐迈入后工业化时代,我国的后工业化进程正沿着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部地区进行传递。从国际经验来看,在向后工业化时代进展的过程中,医疗保健业的增长速度都是超越所在国GDP的增长速度。以美国为例,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初期的20多年中,医疗保健业的增长速度除个别年份都是以超越GDP的速度进行增长。

图:美国医疗保健行业增加值增速减去GDP增速(三年累计)(1955-1980年)

(资料来源:wind资讯)

2、人口红利结束医疗需求增加

我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益于庞大的人口红利,“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使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对于制造业来说,人口红利的消失意味着成本的上升;但是对于医疗服务业来说,却意味着医疗需求的逐步增长,同时也意味着企业医院如何进行发展模式的转换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增加的医疗需求。

3、需求结构调整带动消费升级

新常态下的明显特征是经济结构实现再平衡,重点表现为: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收入结构中的企业收入占比明显下降,居民收入占比明显上升。

居民消费的升级,一个重要体现就在于对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居民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疾病的诊疗,更多的将是疾病的预防与康复以及疾病诊疗的质量。这也就要求医院为患者从过去所提供的单一疾病诊疗模式转换为多维度的服务模式。

新常态下的发展模式

笔者认为,在新常态下企业医院的发展必需转换发展模式。企业医院的发展战略应从粗放式发展转换为集约化发展,从自主式发展转换为融合式发展,从提供单一服务模式转换为多维度服务模式。

1、集约化发展

集约化发展,要求医院的管理从粗放转向节约、约束与高效,实现人力、财力、物力等要素的有效调控,将成本与质量管理相结合,最终获得效益价值的最大化。

当前医院产业的发展还大多停留在盲目无序的扩大规模阶段,以至于国家卫计委不得不屡次发文“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在现行的按项目付费的医保支付模式下,医院并不注重成本控制,所做项目越多收费也就越多,医院也就有更多的扩张动力。据统计,大型公立医院(床位数大于800张)的数量从2003年的206家增长到了2012年末的1032家,年均复合增长率22%,而同期9年间全国医院数量只增长了39%。美国医院在20世纪70年代,经历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医保控费之后,激发了医院自身改革动力,医院开始注重规模经济而不再盲目追求扩大规模(在美国和英国开展的一项大规模调查表明,医院的床位数在200张以下以及600张以上会产生低效率现象),通过各种方式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增强了医院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随着医疗服务理念的转变与健康需求的增加,客户对医疗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医院的服务质量可直接体现出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医院的设施环境、技术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等,作为医院的品质形象体现,同时也是集约化管理模式效果能力的有效评价指标。

2、融合式发展

对于企业医院来说,融合式发展有三个含义:第一是人才的融合,第二是医院间的融合,第三是资本的融合。

人才的融合--企业医院的发展大多受制于人才的匮乏,如何高效地获得人才,则是决定医院能否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的获得需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一是作为全职人员直接引进学科带头人;二是以院际间协作方式进行合作,带动其相关专业发展;三是与具有较高技术能力、市场运作能力的专业机构(如大型医院或医疗专家/团队开设的医院咨询管理公司等)进行学科共建,充分利用外部人才,做到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实现医院的跨越式发展。

医院间融合--医院间的融合发展包括:一是通过并购方式组建医院集团,对外部民营医院的并购,可以实施多元化的股份制;二是以契约型方式促进医院发展,契约型方式又包括医院托管、医联体、对口扶持医院、松散型医院集团等。

资本间融合--企业医院只有通过多元的产权架构和市场化的运营机制才能够改善医院治理结构和提高运营效率。多元产权结构的实现,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混合所有制模式下,企业医院能够有效地进行不同资本的融合,可以将民营资本、员工资本、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等不同类型的资本融合在一块,充分做到各路资本为我所用。在混合的过程中,不能为了“混”而“混”,否则只是“混”而不“合”,“混”是基础,“合”才是关键。

与单一产权相比,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更能促进医院的发展和增强活力。产权多元化的目的在于转变机制,建立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现代医院制度,通过无形之手让市场机制在资源优化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也是各种所有制资本相结合的内在要求。

3、多维度服务模式

随着居民的卫生观念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医院的功能正在从单一的疾病治疗向预防、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全程服务模式转变。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要求医院必须能够为客户提供多维度的医疗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不但涵盖了现有的疾病治疗服务还包括疾病管理服务、移动医疗服务和康复医疗服务等。

疾病管理服务--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但是由于发病原因的改变,这一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十年前有慢性病导致的患病率是39%,新发疾病的患病率是61%。在今天这一结构已经发生逆转,有慢性病导致的患病率已经达到61%。据统计,在美国80%的医疗费用被用于20%的慢性病人群。如何减少慢性病人群比例以及延缓慢性病人群的发病,已成为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这也给医院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机会。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疾病管理目前已成为一项常规的医疗服务,它支持医生和病人建立一种交流的合作模式,医生可对病人进行医疗知识教育,帮病人改变生活方式,以此来预防和控制疾病的蔓延,并有人对医疗过程和结果进行持续评估。

移动医疗服务--移动医疗是指提供移动设备、提供医疗或健康信息和服务。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已经发挥出愈加重要的作用,通过移动医疗服务能够帮助医院提升医疗服务效率,让医生更便捷的对患者进行长期的管理和追踪随访。在效率提升方面,可以通过移动医疗服务更好地平衡与安排患者的就医时间,缩短患者的导诊与候诊等待时间等。

康复医疗服务--我国现有8300万残疾人和2.7亿慢性病患者,他们的康复医疗需求已经远远超出现有医院的服务能力。康复医疗目前作为医疗服务领域的蓝海市场,企业医院应通过融合社会资本,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从疾病治疗领域向后延伸。

(本文作者为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欧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卫生经济、医院资本运作和医院管理等研究,合著出版《医院产业资本运作与集群化》一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曹健,常态,医院,医疗,模式,疾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