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大医院如果没有全科医学科 未来就别想评三甲

2014
10/14

+
分享
评论
​陈竺(发言) 漆昌乐(整理) / 健康界
A-
A+
“将来大医院如果没有全科医学科,就甭想评三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在中国全科医学大会上态度坚决地强调了全科医学发展的重要性。

编者按:本文是健康界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名誉主委陈竺在中国全科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上的讲话实录整理。

以下为整理内容:

2009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农村医生队伍建设。201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并连续四年拨款建设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将全科医生制度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重大举措予以推进。可以说,今天我们国家全科医学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好,社会各界对全科医学重要性的认识也正在成为共识。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距离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距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的相应要求、距离应对慢性疾病管理和老龄化社会、城镇化发展等重大挑战能力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是全科医学的学术地位还有待提高。虽然全科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全科医学的理念、方法、技能却最适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情,然而中国的全科医学始终未能成为一种显学(注: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与隐学相对),个中原因值得医学界深思、反思;

二是相关政策环境还有待完善。集中表现在基层全科医生岗位的吸引力不强,这不仅是工资待遇的问题,更涉及到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

三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亟待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以后,新的激励机制尚未完备,原来在基层工作的医务人员逐渐老化,加之上级医院扩张,又虹吸走的一部分骨干,使得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更为严重。医改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逐步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居民有两到三名合格的全科医生的目标。要按时完成这一目标,还非常艰巨,这些问题不解决,全科医学就不能真正发展,全科医生也不能成为具有吸引力的职业。基层医疗服务体系薄弱,人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也就不能真正得到缓解。

挑战就是机遇,困难就是动力,唯其现状不足才有全科医学更大的发展空间,唯其成功不易才有全科医学人建功立业的时代呼唤。作为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的名誉会长,也是一名卫生战线的老兵,谨对全科医学的发展提几点建议,抛砖引玉,供各位同道讨论。

第一,以人为本,弘扬全科医学精神。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并获得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的陈志潜先生,1931年起就在河北定县组织实施乡村医学项目。他的工作是使定县的区域卫生中心协调督导和分区卫生所医生,再组织培训乡村卫生员,使基层医疗服务的普及在旧中国的北方农村成为现实,并进而成为当时全国乡村医务人员的组织、培训的模板。8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的一切条件都比当时优越的多,但又一样是物质条件无法替代的,那就是真正为中国基层民众健康服务的医学理念和献身精神。追思先贤,就是要弘扬这种精神。全科医学不仅是生物医学的医学,还是集合了生物医学、行为科学和社会学的一项综合性学科,除了关注生物学的人之外,还包括关注人的行为学以及社会给予人的影响,真正体现了医学模式从生物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因此这就对全科医生提出了特别的专业要求,一是用基本简单的办法为基层解决和发现尽可能多的问题,二是要对病患报以更为深切的人文关怀。我国过去的医学教育基本上是生物医学教育,追求的是高技术的生命医学,很少教学生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对健康的影响,这一情况必须改变,且相对其他专科来讲,对全科医学和全科医生更为重要;

第二,群策群力,健全全科医生制度。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制度是对现行医生培养制度、医生执业方式、医疗服务模式的重要改革。为此,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全科医生职称晋升体系,不强调外语和论文,主要考核工作业绩和能力,尤其是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基层医疗机构所需要的临床能力,要积极完善全科医生的人事薪酬制度和激励考评机制,但不能把门诊次数、操作次数作为考核指标,而应当把实际工作量和服务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相结合。这方面发达国家有比较完善的社区健康评价体系可供参考,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基层医疗机构监管机制,这种监管不能仅仅依靠卫生行政部门,还要充分发挥好医疗保险体系的作用。在完善监管机制的基础上,可探索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单位,要注意发挥市场的力量。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在社区开办全科医疗机构和诊所,同时探索扩大医疗保险在基层社区的覆盖面,以满足群众多层次的医疗需求,要广泛宣传全科医生在疾病预防、疾病早期干预、合理分流病人、控制全社会医疗成本方面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要对优秀全科医生的典型代表加强表彰和宣传,要坚持评选最美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真正提高全科岗位吸引力、及其行业和社会地位;

第三,时不我待,加快全科医生培养培训。尽快建立一支人数众多、遍布城乡的经过正规医学教育、接受过规范全科培训的全科医生队伍是当务之急。目前医学院校中开设全科医学课程的不多,设立全科医学系的更少,在此我呼吁所有医学院校设立全科医学系,至少应该在临床医学系内设立全科医学专业,并在所有的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和三级医院设立全科医学科,以承担全科医学教育实践和指导培训基层医疗机构的紧迫之需。此外,全科医学的发展情况应作为医学院校和医疗机构评级的一项重要指标,政府职能部门应给予协调和支持,要继续加强5+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力度,鼓励大医院以社区卫生服务为中心,和乡村卫生院联合建立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对开展全科医生培训的基地给予补助,在基层特别是中西部实施3+2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同时尽快在更多省份实施基层全科医生特岗项目,吸引受过正规医学教育和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的医学专业毕业生和医务人员在基层工作一定年限,使其成为基层全科医生国家队和种子队,此外要为全科医生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应为其建立导师制。这次农工党中央在贵州设立同心特岗人才基金项目,以及与遵义医学院的合作,就是希望进一步推动这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基层医生尤其是乡村医生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和毕业后全科医学培训,但他们承担的却是全科医生的任务,因此要为他们免费开展订单式的全科医学培训,但更重要的是提供符合其工作需要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我在离开卫生部前夕已经决策通过了这件事。当时我提出,我们国家国家级的医师资格考试,除了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口腔、中医和民族医这四类以外,应该增加一类,专门针对我们的乡村医生订单制作的国家级的基层或农村全科执业医生或助理医生考试,通过考试以后,这些同道们主要还是在农村和基层工作,但是就获得了执业医生的资格,从而改变了他们的身份。乡村医生不应该永远是农民,这种状况我们一定要尽快的改变。对于考试合格的村医,应制定政策为其转变身份,使其成为体制内的执业全科医生或执业助理全科医生。

以后大医院的评价不再以门诊数量为指标。一个医院一天高达一万多的门诊量不是了不起,这只能说明这个国家的服务体系不正常。将来大医院如果没有全科医学科,就甭想评三甲。作为三甲医院入门的一个指标,如果医院的管理思路没有一个顶层设计、没有一个系统思考的话,医院怎么发展?医改的步伐不应该停下来,我们要明确问题,解决问题,中国的全科医学问题不解决,医改就是不成功的,我们的医患关系永远得不到改善,就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这些都要引起我们的深思;

第四,奋发有为,建设好全科医学峰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社会制度。为此我们要在切割经营性活动的基础上全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做好承接政府相关职能转移的准备,积极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在制订全科医学标准,晚上法律法规,规范培养内容,建设培训基地,绩效教育培训,行业质量监管,维护医生权益,推进行业自律方面多做工作,做好工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学科,全科,三甲,医学,医生,基层,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