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苏慧廉 温州“慈善团体办医”如何影响中国

2014
04/06

+
分享
评论
曹凯 / 健康界
A-
A+
一百年前,教会举办了温州意义上第一家西医诊所,但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一家小诊所是如何修炼成一家现代化的三级甲等医院。

编者按:为了形成一个竞争性医疗服务体系,很多人寄希望于引入社会资本办医,与公立医院竞争。

其实,除了私人资本,非营利性的慈善团体和慈善基金会也是政府可以信赖的重要社会力量。北京协和医院就是百年前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立。湖南长沙的湘雅医院则是由教会创立。一百年前,温州也有一家特殊的医院,由教会举办,为温州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兴建医院的资金则全部来自于慈善人士。

非营利性的慈善团体和慈善基金会如果有意愿创办医院,奉献爱心,服务社会,其实是值得鼓励的事情。

19世纪后期的温州,虽然号称中国最美的城市,但医疗卫生条件并不太好。1902年的一次霍乱就夺走了3万人的性命。

1883年,苏慧廉(William Edward Soothill)受到英国偕我公会(属于新教卫理宗)派遣,来温州开始传教。来华之前,他曾接受过简单的医学训练,自备了奎宁、阿司匹林等常用药品,原本用于自救。

来到温州,苏慧廉就靠着常备药品和微薄医学知识,给人治疗疟疾、感冒等常见病。他甚至还开展一些小手术,拔牙、修正倒睫、睑内翻手术都曾经做过。一传十,十传百,他在温州的家竟然变成了一间小诊所。

一百年过去了,这样一间小小的诊所,居然发展为矗立在温州市区的“温州市中心医院”。但是,已经没有多少人记得,一家小诊所是如何修炼成一家现代化的三级甲等医院。

神医小诊所里的神奇药丸

靠着自备常用药和大胆的临床实践,苏慧廉慢慢被一些温州当地人称他为“神医”。他甚至还帮一位温州秀才成功戒掉鸦片瘾,成为基督徒。因为神医的名声在外,诊所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患者。跟秀才一样,很多患者在病愈后,慢慢成为教徒。苏慧廉在发现医疗对传教有巨大辅助作用之后,有意将诊所做大。

1891年,传教士海和德来到温州,开始接手小诊所的工作。跟苏慧廉一样,海和德其实也是“速成医生”。随后,他们两人将诊所搬到城西教堂。教堂诊所非常简单,连门诊室和药房都是合二为一的。为了让海和德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研究和学习,诊所的门诊时间是固定的。

1893年,海和德向总部报告时提到:“在过去的12个月,我接待了5624个病人。其中3736例为新病人,1888例为复诊。单天最高的新病人门诊量为106人。”

当时,一位麻风患者慕名从青田方山乡下一步步爬到苏慧廉家,向他们求救。经过海和德的治疗,这位患者竟然可以靠着拐杖行走。这件事情激起了苏慧廉的同情心。他的的妻子后来回忆:“如果不是他可怜的样子激起我们的同情心,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会办医院。”

1893年中秋前后,苏慧廉返回英国述职。此时,城西教堂诊所已经人满为患,有必要扩大规模。他请求总部增派专业医生来温州建立教会医院,这也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经过多年探索,外国教会发现医疗救治对传教事业有帮助,于是,教会医院就慢慢一间接一间地盖了起来。

1893年底,阿尔弗雷德医生(Alfred Hogg)启程赴温州,取汉名“霍厚福”。他毕业于英国阿伯丁大学,毕业后被指派到伦敦圣潘克勒斯医疗传教团,在那里接受眼科、咽喉科训练,并在皇家眼科医院做临床助理。

1894年初,霍厚福抵达温州,成为温州偕我公会第一位专业医生。抵达温州,他就投入城西教堂诊所的医疗工作。在诊所的一年期间,他接待的患者达5006人次。这还不包括他们接收的住院患者,以及海和德在乡村接手的患者。

中医延续数千年,让中国人接受西医并不容易。当时的国人觉得西医不伦不类,甚至还有误解。因此,向洋医生求救的多半是在中医那儿找不到希望的患者。除了救治患者,这些医疗传教士还起到另外一层作用:让中国人逐步接受西医,及其诊疗模式,对患者进行现代医学科技的启蒙。

苏慧廉的女儿曾经记载了一个故事。西医用听诊器为患者进行肺部听诊时,会让患者“呼气”,中国患者并不理解:有的坐着做打呼噜状,有的则发出鼻音,还有的差点一口气没有上来。据说,一位妇女听到“呼气”指令,便冲着医生的脖子和衣领吹气。当遭到医生的抱怨后,她干脆弯下腰,干脆一口气吹到了医生的脸上。

英国慈善人士捐款,诊所向医院转型

专业的人员、固定的场所、固定的门诊时间,还有奉献精神,很快就催生出温州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医院。

根据英国偕我公会1895年年报,霍厚福医生的医疗工作当时很成功。诊所有大量的患者,建设一间规模相当的医院已经迫在眉睫。因此,苏慧廉向总部求助,希望募集到一百至一百五十英镑在温州修建医院,承诺捐献者的名字将成为医院的名字。

在了解温州的这一需求后,英国大雅茅斯市(Great Yarmouth)的爱心人士约翰·定理(John Dingley)捐款两百英镑。苏慧廉用这笔钱在温州墨池坊买了块地,开始兴建医院。霍厚福医生的岳父也捐了一笔钱,希望用于建造女病房。

1898年2月17日,定理医院正式开张。苏慧廉的回忆录记载:“(医院)能够收治12名男病人、10名女病人的病房,厕所、厨房、门房都建立起。当然,我们主要的工作是门诊治疗,一个相当大的门诊所及一个兼做候诊室的小礼拜堂也建成了。”

当时,这家医院一个上午能接收门诊患者160人次。医院向每位患者收取门诊费30个铜板,诊所还通过药品销售增加部分利润。苏慧廉的回忆录记载:“这样我们就有了一笔可观的生意,盈利部分可帮我们解决资金问题。”

1900年,义和团运动达到顶峰,在全国范围内给教会医院和外国医生带来了巨大威胁。苏慧廉和家人不得不返回英国避难。不过,就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苏慧廉靠着自己的诚心感动了英国医生包莅茂来温州从医。

苏慧廉对包莅茂赞誉有加,认为他“将传教与治病救人结合在一起,治愈肉体也医治心灵”。1901年,包莅茂到达温州,接替霍厚福出任定理医院院长。包医生在温州为中国患者服务14年,直到1914年才因病离开。

随着教会的声名鹊起,定理医院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温州偕我公会决定建造一座新医院。1903年,苏慧廉返回英国照看生病的妻子,向总部提出新建医院的想法。

由于总部当时也缺乏资金,他只好转而求助英国媒体,在报刊上发文请求慈善人士的捐赠。或者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帝,文章见报后第二天,70多岁白累德(Herry Blyth)便回函表示愿意捐献2500块墨西哥银元。于是,苏慧廉亲自登门拜访。他的诚心再次换来回报,白累德最后竟然承诺捐助1650英镑,折合墨西哥银元16900多块。

有了这笔巨款,1905年2月18日,苏慧廉代表偕我会签订购地契约。新医院选址在温州城区的大简巷。新址占地七亩八分八厘三毫,4.96万平方英尺。

而且,新医院由英国基督徒设计师G.W.Bolshaw免费设计。白累德医院的布局及风格整体上沿袭了伦敦的盖伊医院(Guy's hospital)。医院大楼地基长184英尺,宽60英尺,由一幢主楼及东西两翼组成。主楼三层、底层是教堂兼候诊室。东西两翼各是一栋两层的建筑。西翼为男性住院部,东翼为女性病房。由于当时女患者较少,医生办公室、药房、储藏间安置在东翼一层。此外,医院还有若干配套用房。

1906年1月30日,白累德医院正式开业典礼,定理医院也合并进来。1897年开张的定理医院在墨池坊经营了9年,共接诊患者超过7万余人次,接待住院患者4千余人次。墨池坊的定理医院旧址后来成为教会学校的新址。

据统计,白累德医院的床位规模在150张左右,每年的门诊量1万到1.5万人次左右。不论是规模还是设施,白累德医院都是当时整个浙南地区最好的医院。传教士苏慧廉用他的募捐天赋,平地起高楼,给温州患者带来了福音。

培训本地年轻人,留下温州医脉

1907年,苏慧廉离开温州,赴山西接任山西大学的职务。尽管他离开了,但白累德医院自身已经具备了强大的造血能力,逐渐走上正轨。

1914年,施德福接任医院院长。他毕业于爱丁堡大学,曾获得热带病学博士学位,在温州从医32年,各科手术均做。瘟疫期间,他可以不分昼夜巡诊病人,甚至还自配生理盐水。同时,他还受聘于温州海关担任海港检疫工作,连海关的酬劳都充公给医院。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单纯依赖医疗传教士,人力明显不够用。因此,外国医生从一开始就注重带教温州本地年轻人,培养他们成为医生。一些毕业于教会学校的年轻人,跟随英国医生学习,逐步成长温州第一代西医医生。

李筱波和郑叔鸣是外国医疗传教士培养的第一代本地医生。李筱波在医技学成之后,1918年自立门户,创办了温州私立伯兰氏医院。

郑叔鸣则一直留在这家医院服务。1909年他曾给包医生写过一封信。信中的内容可以窥见白累德医院的很多细节:“前个月门诊病人有1416人,这个月已经有1096人。今年已经有1409个住院病人。我们做了很多例手术,过去两三天,开了两个乳腺癌。这比去年的报告增加了150人,所以斯莫德医生工作得极好……现在每周有三个下午做手术,另外三天斯莫德医生教我们医学。”

而且,郑叔鸣医生的儿子郑求是也进入了这家医院。1925年,郑求是在教会所办的艺文学校毕业后,跟随施德福医生学医,成为温州的一代名医。1949年,郑求是开始担任医院的副院长,直至1985年退休。

因为医院发展的迫切需要,教会酝酿开办医学职业学校。美籍护士薛美德女士,1923年开始在白累德医院工作,后来成为医院的护士长。1928年,她主持创办了白累德护士职业学校。

随着内战结束,新政权对于基督教的政策影响到教会医院在中国的发展。1949年,施德福不得不离开中国。他在温州服务了44年,被患者称为“菩萨”。他住宅附近的一条弄堂,被人改称为“施公里”。

1953年,白累德医院被政府接管,第二年就改名为“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而且,教会开办的护士学校也被接管,融入温州医学院的发展历史。白累德医院的历史慢慢开始沉寂。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温州人又慢慢揭开曾被尘封的历史。2009年2月10日,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举行“温州医学院定理临床学院”揭牌仪式。2012年,这家医院又更名为“温州市中心医院”。温州籍作家沈迦新著《寻找苏慧廉》,在2013年掀起了一股苏慧廉热,也让温州教会医院的历史再次被人记起。

本文资料主要来自《寻找苏慧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苏慧廉,办医,团体,温州,医生,患者,诊所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