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通往智慧

2013
05/13

+
分享
评论
陈平溪 / 健康界
A-
A+
新医改的国民健康梦离现实有多远?在很大程度上,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信息化“抓手”是否能行之有效。

从院前服务,到院内整合,再到院后服务,信息化在优化整个医疗服务流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抓住时机,提升服务,不仅是医疗机构积极探索的问题,也日益成为IT企业竞相追逐的热点。

近日,主题为“创新与变革”的“IBM论坛2013”在北京柏悦酒店举办。其中的医疗分论坛由健康界传媒与IBM联合主办,围绕“e-Healthcare的转型与医疗服务可及性”这个主题,诸多业内专家共享智慧,探讨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走向。

集成平台新热潮

破除医院围墙,整合院间资源,实现无缝转诊与资源共享,这些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的关键命题正在大范围的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进程中被付诸实施。原卫生部部长陈竺在2013年初提出的医改下一步工作重点中强调,“要围绕医联体下足功夫”。对此,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改办信息组组长、药政司副司长姚建红也有深刻的体会,“在中国医改的推进过程中,应把信息化作为主要推手,让信息化为医改添红利。”

于是在新政的指引下,各地掀起了以“医联体”为核心的集成平台建设新热潮。无论是宣称三年内将建立20个医联体的北京,还是表示年内建医联体数目达到25个的武汉,都显得信心满满。

作为信息化领军厂商之一,IBM去年曾对国内多家医院的院长做了访谈,得出了一个结论:院长们希望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社交媒体和各种大数据、数据分析技术等,在更加连接的世界里提升管理者的领导力和竞争力。

“不过,目前医联体模式并没有使医院与社区实现紧密结合。”作为全国16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之一的江苏省镇江市,一直走在信息化建设的前列,镇江市卫生局局长林枫表示,要想把“智慧”真正融入医院信息系统,解决预防、医疗、康复等问题,只有重塑智慧健康服务体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而在上海医联中心主任于广军看来,信息化在不同的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针对信息化与医疗服务体系,于广军总结了医联体的三种状况,“第一种是松散型的,大家互相竞争,基本上没有什么协作;第二种是业务协作型,是指在卫生局整体管控下,医院进行业务协作;第三种便是医疗集团,或者说区域医疗联合体。”

在他看来,在几种协作模式中,第三种获得的青睐更多。“然而,不管是医疗集团化,还是区域医疗联合体形式,最关键的是保证医保互通。”于广军告诉《健康界》。

与此同时,作为区域信息化实践蓝本的厦门,把医疗资源的整合放在了首位。厦门市卫生局局长杨叔禹表示,信息化能推动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但如何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是关键所在。

“医院信息化的下一个重点应该是探讨如何为老百姓的健康带来‘福利’,特别是如何把慢性病的诊疗通过信息化来实现有效分流。”杨叔禹如是说。

社交媒体新尝试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网络管理办公室主任孙宏涛正在尝试为患者搭建更为便捷的就医平台。他希望将医院网站做成一个大平台,让患者切实享受到就医的方便,同时也能合理分配与优化医疗资源。

为此,医院建设了一个多门户系统,该系统包括医院门户、科室门户、医生门户、患者门户。不同的人群可以通过多门户系统进入到医院网站获取所需要的知识和资讯。不同门户分别为患者、同行和院内的工作人员服务,并各有侧重。

“医患关系紧张常常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缺乏沟通所致。”孙宏涛认为,现在有一些做院外服务的互联网企业,之所以做得很红火,恰恰是由于公立医院在这方面做得不好,留下了很大的市场空间。

“而医院如果真正能把自己的官方网站做好,就可以在院前提供给患者需要的资讯,让患者选择需要的专家。”孙宏涛表示,患者到医院以后,医院会进行随诊,医院信息中心负责院内治疗过程中的信息服务,网络办公室则负责院前和院后的信息服务,“在互联网时代,患者服务需要延伸到整个院前院后。”

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简称“齐鲁医院”副院长高海青认为除了做好以上工作外,在院前就将病人合理分流也是患者服务的重要方面。

“齐鲁医院曾在每天的门诊患者中做过一次调查,发现60%的患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20%患者才是疑难杂症,还有20%是可来可不来的,总体有60%的病人可不用到大医院来。”高海青称。

他还认为,60%的患者完全可以通过远程会诊留在基层医院。为此,齐鲁医院几年前推出“网络医学”,把会诊作为网络医学中一项内容。另外,该院神经科的网络门诊,每天都会安排教授出诊。

“山东90%的地区已经达到了村村通宽带,这样就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网络环境。同时,通过建立数个‘云医院’(虚拟医院),齐鲁医院还能衍生出更多面向基层的门诊和医院,从而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指导基层医院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齐鲁医院网络门诊下一步提出‘宽带走到哪里,服务就走到哪里’的口号。目前,宽带都接到老百姓家里,医院的医疗服务就应该跟到老百姓家。

个性化服务新亮点

迎合当前形势,许多IT企业及服务商也积极参与进来。IBM政府与公共事业部第四事业部总经理刘洪认为,医联体其实就是智慧医疗的体现。IBM针对医联体模式做过很多调研,包括业务模式的咨询,以及医疗集团的费用、成本、管理服务等,特别是在信息数据的标准化方面,如何通过数据信息的标准化使医联体的协同单位实现服务质量同质化。

面对医院的不同需求,IBM为医院提供了各类解决方案。如针对当前医患冲突频发的现状提出医院CMO概念,即“医院首席营销官”,或称“首席营销专员”,负责与患者或合作伙伴进行更多互动。

与此同时,IBM还引入了针对患者的数据管理模型。“经常说医患之间矛盾突出,而管理学上有一句话,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不能测量,就不知道坏到什么程度。”刘洪说,事实上,患者的整个诊疗过程,每个片断都有数据。

根据数据模型管理,完全可以追踪到患者就医的每一个环节,并根据这些就医体验的完整数据分析,评判出患者满意度,借此提升医院的运营效果与服务能力。

“IBM在战略布局上一直强调要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希望通过合作的方式来放大创新效果。”刘洪告诉《健康界》,“不管是在医患之间,还是在延伸的医疗服务效果上,信息技术往往只是一种手段,只要真正贴近实际,切实让服务功能最大化,就是智慧医疗的体现。”

不过,刘洪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仍有担忧,在他看来,目前有几个弊端要引起重视:首先是重流程、轻数据,没有把数据资源、信息资源提到比较高的位置上;其次是重应用、轻平台,,很多人都认为把应用做好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平台建设;再就是重建设、轻维护,信息化建设、立项大家都很重视,但是项目验收以后,投产使用后的维护环节比较薄弱;最后就是重项目、轻能力。

医惠科技集团总裁章笠中称,在保证医疗服务可及性方面,院内的信息交互平台也十分重要。“比如说,要让医疗物联网覆盖从临床到管理、后勤等涉及医疗服务过程多个系统和管理平台,不仅需要实现有线网、物联网和无线网之间的融合,还要保证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这样才能实现智慧医疗。否则,仍然是信息孤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智慧,医疗,通往,医联体,患者,数据,门户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