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及青少年初次创伤性髌骨脱位诊疗指南(2024年版)》正式发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

北京积水潭医院牵头发布

《中国儿童及青少年初次创伤性髌骨脱位诊疗指南(2024年版)》

近年来,随着儿童及青少年体育运动参与度的提高,初次创伤性髌骨脱位(First-time traumatic patellar dislocation,FTPD)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FTPD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内侧髌股韧带损伤、股骨外侧髁及髌骨内侧关节面骨软骨骨折等,对儿童及青少年FTPD,既往多采取支具保护、限制膝关节活动和避免体育运动等非手术治疗方法;而对合并膝关节游离体的患者一般仅进行游离体取出或复位固定。得益于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FTPD的认知和诊疗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有学者发现,单纯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的髌骨再次脱位或者不稳定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修复重建者,而反复脱位则会增加膝关节骨软骨损伤的风险,严重影响儿童及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关于手术指征的判断及术式选择,则尚未形成共识。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儿童及青少年FTPD诊疗行为,近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牵头,联合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及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小儿创伤与矫形学组共同发起,国内外42家医疗单位参与制定的《中国儿童及青少年初次创伤性髌骨脱位诊疗指南(2024年版)》在中华骨科杂志正式发表。

本指南是继《中国儿童和青少年前十字韧带损伤诊疗指南:胫骨髁间棘骨折》及《中国儿童和青少年前十字韧带损伤诊疗指南:韧带实质部损伤》之后的第三部儿童青少年运动损伤系列诊疗指南,旨在提高儿童及青少年FTPD诊疗的科学性,最终提高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质量。指南任务立项后,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主任杨征带领团队通过问卷调查、现场会议、在线会议等方式进行了多轮次论证。

指南采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定及评价(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分级体系和国际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care,RIGHT),基于近20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资料,经相关领域的专家广泛讨论,制定了8项推荐意见。

指南指出了儿童青少年FTP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10-19岁)和解剖学改变(滑车发育不良、高位髌骨及胫骨结节外偏),其常见的合并损伤为内侧髌股韧带损伤和骨软骨骨折。对于合并骨软骨骨折的FTPD治疗需考虑骨软骨骨折的位置、损伤程度和游离骨块大小,对位于负重关节面、面积≥1cm2且完整的骨软骨骨折建议手术固定,并建议同期处理髌股关节不稳定。对不合并需手术干预的骨软骨骨折的儿童及青少年FTPD患者建议首选非手术治疗,而对于有特殊运动需求或高复发风险的患者可将髌骨稳定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推荐使用Patella Instability Severity(PIS)评分评估此类患者脱位复发的风险,得分≧4分再脱位的风险比≦3分高出5倍。治疗髌股关节不稳定的推荐术式为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对于胫骨结节至股骨滑车沟距离>20mm的患者同时建议施行远端重排手术以稳定髌骨。

指南制定过程中得到了中华骨科杂志社马英主任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冯超和黄林作为主要执笔人完成了指南撰写工作。

END

供稿丨小儿骨科

编发丨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