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推行年薪制,还需要考虑这几个问题

医学界基层医声孟达

近日,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任务》),《任务》明确提出要进行公立医院薪酬改革,强调医护人员的收入将不再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相关联,探索实行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年薪制,旨在联动“三明医改”。

■三明医护的年薪制

从三明市人民政府公开的资料显示:年薪基数不再区分医院等级,全部按医务人员职称核定基本年薪:主任30万元、副主任25万元、主治医师20万元、住院医师15万元;技师、药师为同级别医师的80%;护师为同级别医师的70%;行政后勤人员为医师平均年薪的40%;村卫生院人员10万元。书记(院长)的基本年薪为:市级医院50万元、县级医院40万元、市级专科医院30万元。

同时明确“两条红线”:不得突破核定年薪工资总额,不得亏损兑现年薪工资总额。还有早期制定的“一条底线”:当医院无法兑现医护人员档案工资时,不足部分由当地财政补足,保证档案工资发放。

■年薪制,有人欢迎有人愁

看到三明医护的年薪制,有人欢喜有人愁,因为主任医师30万可能是折扣价。在笔者当地的县医院,热门的科室如心血管科、骨科、肿瘤科、消化科等大主任一年薪资其实不止这个数,而且市综合医院的大三甲主任年薪超50万的不在少数,专科医院的大三甲主任年薪税前超百万也是有的。可是对于县医院的冷门科室如儿科、妇科、感染科等主任来说,年薪30万基本是可以接受的。对于村卫生院即村卫生室人员来说,年薪10万在一些地区来说应该算得上高薪酬了,由于药品零差价,很多地方的乡村医生,诊疗收入很少,大部分收入来源于提供公卫服务而获得的经费补偿,但是由于辖区内常住人口少,公卫经费补助数额有限,综合年收入难以获得提升。所以实行年薪制,医护队伍中应不乏叫好者,也难免有人会产生抵触情绪。

医院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营利则生存压力巨大,但营利又将有“唯利是图”之嫌。那么,实行年薪制能促进医疗公益吗?

■年薪制维护和促进医疗公益

按照逻辑,任何改革都是利益的一次重新分配。作为体现我国体制的优越与民生福祉的公立医院,实行年薪制又将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与影响,能把医疗回归公益初心吗?旱涝保收的年薪制是否让业内人士担扰又要重回吃“大锅饭”的时代?医院内会加重人浮于事的现象吗?部分医生对待病人的态度及服务质量能否让人放心?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年薪制是为了有效杜绝有些医生对于病人“小病大治”及“大病乱治”现象;为了有效制止有些医生开不必要的检查化验单;为了有效防止有些医生轻使命而总爱向“钱”看的行为。是为了维护和促进医疗公益,是为了让医生真正履行医者仁心之术,是为了让医生真正践行医乃仁术之愿。那么年薪制对于医护人员的前行有何影响?

■年薪制应兼顾医护执业前景

年薪制的初衷是为了让医生治好病人,让护士护理好患者,不能一心扑在绩效上,不能为了多收三五斗而挖空心思,不要为了工资表上的光鲜数字闹不愉快,不要为了当量的细节在财务科对照密密麻麻的数据。

但是,年薪制也不是医生看多看少一个样,护士忙前忙后没差距,干多干少总平均。如果是这样,那么谁还为了病人起早摸黑,放弃法定休息日,甚至在寒夜里一声召唤马上冲到医院参与会诊、抢救;谁还为了使病人早点痊愈而挑灯夜读找文献寻循证,不辞劳累时值英年早秃了头;谁还为了让病人提高生活质量,为寻找最佳治疗方案煞费心血。

所以公立医院实行年薪制,要防范吃“大锅饭”,要兼顾医护的执业前景,要以社会效益与病患利益相结合来评判医生与医院的孰优跳差,要以医术进步与医学发展为依据评估医生与医院的排名和晋级。同时,年薪制后,公立医院要时刻关注高精尖优秀医学人才的去留问题。

■年薪制后留住人才是关键

年薪制下,公立医院能否进一步壮大与发展?这是很多业内人士所担忧的。因为年薪制可能会打击部分医生的积极性,从而加速公立医院内优秀医疗人才的流失。

众所周知,在民营医院,为了促进医疗发展及科室建设,常重金聘请在专科领域有特长的优秀医生。而年薪制剔除了医护与业务相关的绩效薪酬,公立医院内的部分高收入医护群体的薪资待遇多少都会受些影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在某领域内及某区域内有特色特长的名医的吸引力。如何让原本在体制内的优秀医疗人才留下来,兼顾他们的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非常关键。

■年薪制如何体现医护价值

在2017年人社部曾提出“两个允许”的概念: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

“两个允许”的出台,意味着医院可以自主安排及调节医护人员的薪酬待遇。此举对于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可谓是“一股春风”,也是体现医护人员价值的重要手段与方向。

因此,年薪制下,根据职务、职称、岗位定待遇的薪资改革模式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不能忽视了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与医疗水平,不能无视医护人员的专业提升与创新发展,更不能忽略了科室壮大与专科特长。

因此年薪制也一定要体现医护人员的价值,以最大体制优势发动及促进他们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而不是选择“躺平”、“佛系”,甚至“逃离”。

■年薪制需要稳健的财务保障

今年,全国的大多数公立医院都在过紧日子,年薪制则会对公立医院的业务收入产生较大影响。作为公益一类与二类财政保障的事业单位,如何有效确保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拨款,关系到年薪制是否能够稳步推进及落到实处。

后疫情时代,各地财务状况运转如何,还有待时间去检验。故公立医院实行年薪制的重中之重,即是政府稳健而健康的财政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