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子刊建议以这个值为新的「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

医学界内分泌频道天辉

临床上将血糖水平高于正常水平,但还未达到确诊糖尿病水平的阶段称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不一定会发展成糖尿病,部分患者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实现逆转,或长期停留该阶段。如果不进行干预,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成 2型糖尿病的风险很高,每年约5%-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发展至糖尿病。

近期发表于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期刊的一篇文章提出:目前糖尿病前期的诊断标准存在不足之处,建议将OGTT 1h≥8.6mmol/L作为糖尿病前期的诊断阈值,这一标准有助于更准确、更早地识别出糖代谢异常患者,通过及时干预,来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等疾病风险。

目前,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存在5个问题

首先,目前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不统一,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耐量受损诊断标准相同,但对空腹血糖受损的定义不同(如表1)。并且ADA建议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来筛查糖尿病前期,而WHO未给出相关标准。

表1 WHO和ADA的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对比

注:FPG:空腹血糖;OGTT:口服糖耐量测试;HbA1c:糖化血红蛋白

其次,血糖异常普遍被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前的诊断标准并未体现这一点,依据如空腹血糖这样某一点的指标来评价显得有些绝对化。

第三,当用“血糖浓度”和“HbA1c浓度”分评估糖代谢异常时,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只有一小部分人的结果是重叠。

第四,许多临床情况会影响HbA1c的浓度(例如,贫血、遗传、种族或民族差异、慢性肾脏疾病和血红蛋白病),这可能导致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被高估或低估。

最后,当前糖尿病前期标准可能会导致诊断延迟,错过最佳干预时间。胰岛素钳夹试验证实:即使葡萄糖水平低于当前糖尿病前期的既定阈值,β细胞功能也会逐渐恶化,直至达到前期及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Whitehall II研究招募了基线没有糖尿病的英国受试者,结果显示,在13年的随访中,空腹和负荷后的血糖浓度最初呈线性增长,在2型糖尿病发病前的6年至3年,血糖浓度迅速增加。研究指出:“糖尿病前期患者已经处于血糖轨迹的陡峭部分,在这个不稳定期之前,预防会更有效。”为了预防或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应在高危人群处于血糖异常连续过程中的稳定期时实施干预措施。尽早地识别出糖尿病前期的潜在患者,及时实施干预措施,以扭转糖尿病发病的进程。

以OGTT 1h ≥8.6 mmol/L作为筛查糖尿病前期的阈值,25%-42%糖耐量正常的个体会发展为糖尿病前期

发表在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的一篇文献提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的OGTT 1h是一个比空腹血糖、OGTT 2h或HbA1c浓度更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1小时的血糖浓度在预测2型糖尿病进展方面显示出最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以OGTT 1h ≥8.6 mmol/L作为筛查糖尿病前期的阈值,在当前定义的糖耐量正常的高危个体中,25%-42%的人会出现糖尿病前期。值得注意的是,OGTT 1h水平≥8.6 mmol/l的占比随着糖耐量的恶化而增加,在空腹血糖异常(IFG)中占56.6%,在糖耐量异常(IGT)中占77.6%,在合并IFG+IGT中占93.8%,而在新诊断的T2D受试者中占98.8%。[1] 这些数据表明,从糖尿病前期到T2D的漫长过程中,OGTT 1h≥8.6mmol/L可能是比IGT更接近血糖异常的生物标志物。

该阈值还可以区分进展为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风险更大的个体。而与之相对的是,口服葡萄糖1小时后血糖浓度低于8.6 mmol/L患者的β细胞功能保存得更好。

同样发表在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的“STOP糖尿病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对空腹和OGTT 2h血糖浓度正常(即低于目前的糖尿病前期标准)但OGTT 1h≥8.6mm/L的人是有一定效果的。[3]

小结

糖尿病前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用OGTT 1h血糖水平可更早更准确地识别出潜在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这将有利于降低糖尿病前期以及糖尿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Bergman M, Manco M, Sesti G, et al. Petition to replace current OGTT criteria for diagnosing prediabetes with the 1-hour post-load plasma glucose ≥155mg/dL (8·6mmol/L).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8; 146: 18–33

[2]Bergman M, Buysschaert M, Ceriello A, et al. Current diagnostic criteria identify risk for type 2 diabetes too lat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 2023 Apr,11(4): 224-226.DOI: 10.1016/S2213-8587(23)00039-6, PMID:36803366

[3]Armato JP, DeFronzo RA, Abdul-Ghani M, Ruby RJ.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prediabetes in clinical practice using 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STOP

DIABETES).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2018; 6: 7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