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全球招聘生殖医学学科带头人!

青大附院

为进一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现面向全球招聘生殖医学学科带头人1人。

学科带头人招聘

1、德才兼备、政治站位高;有强烈的事业心,敬业勤奋,为人正直。

2、热爱医学事业,具有良好的医学职业素养,有良好的工作奉献精神,并具备一定的团队管理经验。

3、年龄: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2周岁(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特别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4、职称:已聘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海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有1年及以上学习或工作经历;在国内外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

5、医疗:在三级甲等医院从事生殖医学专业10年以上,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掌握生殖医学核心技术,具有明显的医疗特色。具有三级甲等医院科室副主任及以上任职经历或在中华医学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各专科分会担任委员及以上职务者优先考虑。

6、科研:主持过国家级课题、获得过省部级以上奖励;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在本领域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具有重大原始创新、重要学术价值的代表性论文。获得国家重大项目资助、国家级人才称号者优先考虑。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简介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89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省属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省直保健定点医院,位列复旦“中国医院排行榜”第53位,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最佳成绩为A++。

医院现由市南院区、崂山院区、西海岸院区、市北院区和平度院区组成,开放床位5985张。全院年门急诊量722万人次、出院28.3万人次、手术15.6万例。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专科)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4个、精品特色亚专科3个,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获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口腔医学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

医院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845名,博士1052名,硕士2011名,留学归国人员200余名。拥有双聘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9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3人,担任国家级学术委员会常委及以上职务14人,省级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295人。

医院建设了国内一流的科教楼,总面积4万余平方。科教楼设有蛋白质、核酸、分子生物学、动物实验、代谢组、数字医学、标本库等七大功能平台,完全胜任高端科学研究的需求。

医院为全省首家同时具备心、肝、肺、肾、胰腺、小肠等大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截至目前,已完成器官移植3000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5300例、计算机辅助手术4500例。与此同时,医院大力推行智能化医疗,获批山东省首批互联网医院,成为全省首家通过互联互通五乙测评三甲综合医院。

医院成立了张英泽院士工作站、诺贝尔奖工作站;2022年获批国自然基金45项,全省名列前茅;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奖项多项;主办《精准医学杂志》、《影像技术》杂志;在《NATURE》等杂志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多篇;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参展“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无障碍就医”工程,圆满完成“11.22”重大事故抢救工作、上合青岛峰会医疗保障任务,赢得习总书记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题报道。医院先后荣获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简介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是青岛市规模最大的生殖医学中心,地处市中心繁华地段,占地面积约8336.25平方米,是国内较早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及科研工作的医疗机构,相关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

生殖医学学科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医疗设备先进,硬件设施居国内领先水平。目前拥有妇科医师11人、男科医师7人、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博士9人;设有生殖医学科、男性科、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男科实验室、超声科、影像科、检验科及麻醉科等科室,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全面启用国内先进的实验室监控系统、核对系统和流程管控系统。

岗位待遇

岗位聘期及薪酬福利待遇面议。

报名材料

1、报名时间

本公告为长期招聘公告,招聘岗位自公告发布之日起接受报名,医院将根据岗位报名情况,确定考核人选,适时启动考核程序。

2、报名方式

应聘者须使用本人邮箱将报名材料扫描件发至邮箱:qdfyjob@163.com

咨询电话:0532-82912527,高老师

3、报名材料

报名时须提供以下材料扫描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扫描至一个PDF文档中。

个人简历:包括基本信息、学习经历、工作简历、教学和科研经历等。

职称职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学历学位证书,担任单位职务证明,留学归国人员请同时提供国家教育部的学历认证。

人才称号:获得国家级、省级人才称号的相关证明材料。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以及省级协会的任职证明。

科研教学:教学职称证明以及近5年或任现职以来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奖及专利情况的证明,近5年或任现职以来重要学术论文全文,以及个人简历中列举的其他代表性著作封面、目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