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生被妻子举报!收礼、回扣、出轨花销百万……同为医生,为何有人入不敷出?

医脉通施剑翘

作者:施剑翘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3月28日,河北石家庄,一女子发视频实名举报其丈夫,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吴某某利用职务之便受回扣养小三。

根据视频内容,该医生利用职务之便收取礼品、大额回扣,在婚姻存续期间包养小三,为其购置房产和车辆,价值百万。并且还和小三私自转移夫妻共同财产。目前他们房产被法院拍卖,妻子儿女无房可住。

图源:视频截图

次日,医院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纪委已就此事介入调查,后续会及时通报结果。

30日上午,记者联系了河北省卫健委,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接到举报后,也已经派专人介入,跟进调查此事。

该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广泛关注,网友纷纷感慨:现在的医生真是太有钱了!

在知乎、微博等平台上,每天都有大量医生在吐槽自己收入低、工作辛苦。但同样是在这些平台上,隔三差五就会出现“医生腐败”新闻,甚至数额有时候庞大到令人瞠目结舌。

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其实都是真的。

目前,我国的注册医生人数近400万,几乎是一个小型国家的总人口。虽然身份都是医生,但身价却有极大的差距。

或者更直观的说,医生群体中是分“阶级”的。有“首陀罗”“吠舍,自然也有“刹帝利”“婆罗门”

影响医生身价的因素有很多,学历是其中最明显的一个。虽然会有“特殊情况”,但放到整体来看,博士赚得比硕士多,硕士赚得比本科多。

除了学历,医院层次也很重要。“门庭若市”的大三甲自然比“门可罗雀”的基层诊所有“钱景”,这是毋庸置疑的。

此外,年资对收入的影响也是非常直观的。众所周知,医生培养周期长,成材难,但依然常年处于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造成这一现状的最核心原因是医生这个行业的“稳定成长性”,只要兢兢业业地工作,就算职称上不去,收入也会随着年资稳定增长,再坏的情况下也不至于断崖式下降。不会像那些吃“青春饭”的专业,过了35岁就成了“弱势群体”。

在社交媒体上“哭穷”的医生多处于职业初期,尤其是规培医生,更是彻彻底底的“廉价劳动力”。有时候我在想,也许是因为年轻时候过于清贫,物质欲望被严重束缚。所以当那些医生有了地位后,才会那么疯狂的为自己谋私利。

当然,这不能成为“收回扣”的借口,错了就是错了。否则按这个思路,那些身居高位的贪官也情有可原了,人家付出的努力和担的风险可不比你医生少。

以上这些对于医生收入的影响因素比较重要,但并非全部,更关键的部分大概只有业内人才懂。

举个例子——科室

对于患者来说,在医院里穿白大褂的都是医生,但他们之间收入的差距,是外人很难想象的。即使在同一家医院里,弱势科室副主任医师的收入也有可能赶不上强势科室刚来的住院医。

翻阅历年医疗腐败丑闻,多数医生,尤其年轻些的医生都出自强势科室。文章开头那个身陷“举报门”的吴医生就出自公认的“高富帅”科室——神经外科

2017年,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黄玉杰涉嫌严重违纪问题被立案审查,经查,黄玉杰的行为已构成严重违纪,其中受贿问题涉嫌犯罪。据知情知情人爆料,涉案金额破几千万。

科室对收入的影响,可见一斑。

那么在强势科室就一定赚钱吗?

也不一定。

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分配机制,通俗点来说就是领导的“人品”。

有的领导吃大肉给下属分小肉;

有的领导吃大肉给下属分骨头;

有的领导吃大肉给下属分肉汤;

有的领导吃大肉什么也不给下属……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包小三”的医师显然是碰到“好领导”了,他仅是个主治医师就能获得这么高的回扣收入。听说在某医疗平台上,已经有不少年轻的医学生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当做奋斗目标。

这种价值观不应该被提倡,可人性又岂是那么容易更改的。

医生收入公平何时能实现?

作为一个成年人,笔者深知绝对公平并不存在,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尽力追求相对公平。

医生阳光收入的结构性失衡,让弱势科室的医生们心怀不满,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才流失、儿科等部分科室人才短缺等问题。而强势科室的竞争愈发激烈,曾经硕士能稳进的医院,如今博士都被挑挑拣拣。

由此不难看出,实现收入公平会对中国医疗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的三明医改、DRG/DIP政策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我的所见所闻,灰色收入问题确实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同学历、年资医生间的收入也在逐渐缩小。

希望有一天科室之间不再有强势、弱势之分,认真工作的医生靠干干净净的阳光收入就能过上体面的生活。

期望那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