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鲁原教授:空难之后一颗“破碎的心”,警惕这类疾病

健康界陈鲁原

特邀撰稿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  陈鲁原

“心碎”是对极度悲伤者的一种最古老的隐喻。可能是失去亲人,可能是情侣分手,可能是突如其来的天灾或事故,人们常用“心都碎了”来形容;也可能是一个愉快的事件,“高兴得要命”。但是,直到近些年来学者才发现人们确实有可能因重大情绪打击而患上心脏疾病。因此,“心碎”不仅是一种文学比喻,而且是一种病症,严重时会损伤心脏。

2022年3月21日,东方航空一架波音737客机在执行昆明——广州航班任务时,于梧州上空失联,目前已确认该飞机坠毁。机上人员共132人,其中旅客123人、机组9人。

人有悲欢离合,常人一般无法接受的主要就是“悲”和“离”。空难不幸发生,遇难者家属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遭受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巨大打击,不仅感到痛苦,还有可能患上“心碎综合征(broken heart syndrome)”。目前有关部门已组织心理学家和心理医生对遇难家属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500多人次,对身体不适的家属及时安排就医,并组织医务人员24小时待命。

何谓“心碎综合征”?

“心碎综合征”的狭义概念是指因经历重大外部事件打击而产生极度悲伤或愤怒的心理时,所引发的胸痛 、呼吸困难、晕厥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也称为“应激性心肌病(stress ca rdiomyopathy)”、“Tako-Tsubo综合征”。不过后两种综合征既可由心理应激也可由躯体应激引起,不一定表现为“伤心欲绝”,例如36%有躯体触发因素(支气管哮喘、癫痫病、ICU急救等可促发),28.5%无明显触发因素。

2005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了这种综合征。其在日本的发病率为1.2%~2.2%,西方国家为2%~3%。这种病症90%的患者为女性,80%超过50岁,多在58~75岁之间。只有不到3%的病例发生在50岁以下的患者。70%的患者都是因为痛失心爱之人而患病。

“心碎综合征”是一种短暂的心脏综合征,包括左心室尖部运动缺失而出现明显向外膨胀突出,就像充气的气球一样,(又称“心尖球囊样综合征”),这时心脏的跳动能力会突然减弱,造成剧烈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

A为左心室造影显示的心尖球囊样改变,酷似日本捕捞章鱼的瓶子(B)

2001年,日本人以“短暂的左室心尖膨胀”的名称向西方报告了这种综合征。根据室壁运动异常分布的区域,还有另外三种非典型的类型,即心室中间型、心室基底部型和局灶型。

“心碎综合征”四种不同的类型

为何会发生心碎综合征?

心碎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已提出的机制假设包括儿茶酚胺过量、冠状动脉痉挛以及微血管功能障碍,其中交感神经的刺激在其发病机制中占据中心地位。

当遇到过大或突如其来的“情绪压力”时,身体会释出大量肾上腺素及其他化学物质,并流入血管。据报道,在35例患者中,26例(74%)患者的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这些物质对心脏来说俨如毒素,会影响肌肉正常活动,心尖段对肾上腺素的反应更灵敏。病理过程可能包括应激诱导的心肌顿抑和微梗死、冠脉微血管功能紊乱和心肌脂肪酸代谢异常。

会因伤心而亡吗?

“心碎综合征”并不代表心真的会“碎”。患者心脏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通常在发病后几天内好转。例如日本报道有心尖球形扩张的26例“心碎综合征”患者,其中20例的左心室功能于七天内恢复。随着时间的流逝,心理感情平静后,患者2~4周就能完全康复。

在某些情况下,“心碎综合征”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危及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尽管这种机率很低。例如,一些患者会出现心力衰竭、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心脏骤停或显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症状和体征。

虽然痛失亲人的哀伤永远都不可能完全消散掉,但在一个自然的适应过程中,急性悲痛会被转化和整合,通常不会给遭受其折磨的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困难。如果这份经由失去而带来的伤痛异常持久,严重到让认难以重新开始新的生活,那么便是哀伤恶化了——因为它跟“复杂性哀伤(complicated grief)” “杠上”了。后者表现出强烈的情绪痛苦、社会功能受损,并且至少持续6个月。在居丧或丧亲者中,有7%~10%的人发生复杂性哀伤。

与急性心肌梗死相区别

某些“心碎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心肌梗死的所有体征和症状,伴有新的ST-T段异常、血清心肌酶释放。专家估算急性心肌梗死疑似病例中可能有1%~2%的患者实质上是“心碎综合征”,这部分患者无阻塞性冠脉疾病,无急性斑块破裂的证据。如果发现冠脉疾病,室壁运动异常不在冠脉疾病范围内,仍可诊断为“心碎综合征”,因为15%的“心碎综合征”患者合并冠脉疾病。

“心碎综合征”患者肌钙蛋白一般仅轻、中度升高,且不随病情的好转或恶化而改变。大面积左心室功能超声特征性的异常改变一般在前2周内恢复,因此通常需要连续评估左室功能。

“心碎综合征”普遍病程短暂,所以一般使用支持治疗进行处理。通过消除病因和诱导因素,解决心理和病理压力就可以快速舒缓症状。心理健康专家可以帮助患者有效地管理负面情绪,以防止情况恶化。相应地,患者将不得不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至于药物治疗,在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允许的条件下,β阻滞剂可能有效。5%~8%伴有左室血栓的患者需要抗凝治疗。

尽管一个人一生中很少会出现两次发作的“心碎综合征”,但一些心脏病专家会选择对已经患有该病的患者进行预防性用药,未来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明确这种治疗的真正获益情况。

据人民日报24日报道,在相关部门的安排下,目前已有200多名旅客家属前往坠机事故现场。遇难家属如何走出悲伤?刚开始阶段,也许他们不愿意接触外界而选择封闭,但只要愿意说出来、哭出来就是进步。在这个阶段,无论是陪伴还是倾听,无论进行心理疏导还是提供有效、透明的信息,把每一项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人性化,才能更好地治愈人心,避免“心碎综合征”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