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医三院:建中西医结合智慧医院 促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中国数字医学王崇民
医院运营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据北中医三院副院长徐佳介绍,北中医三院的信息化建设是以结果为导向进行的顶层设计,目前已完成信息系统标准化核心机房建设、全院整体网络和移动网络设施配置、远程诊疗基础功能实现、信息安全系统一期建设、智慧医院信息系统一期建设以及部分薄弱环节的补充建设等。
徐佳是北中医三院中西医结合外科的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肝内外胆道结石及肝胆和胃肠道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而作为医院的副院长兼副书记,还分管医院的意识形态,疫情防控、信息化建设、内部绩效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徐佳除所擅长的医学专科外,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作为医学和信息应用科学的跨界型人才,他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精心布局,特别是在“信息安全”和“突出互联网医院中西医结合特色”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 徐佳
三化六防 打造信息安全堡垒
在信息安全领域,一直有“防守慢一步”的说法,即攻击总比防守快。待攻击者使用新的手段进行攻击以后,才能针对这种新型攻击手段进行定向研究,找出理想的防护方法,因此医院的信息安全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迭代的并不断投入的过程。
徐佳介绍,医院借去年改善就医环境之机,对信息安全做了全面的升级改造,同时也对医院的信息安全防护进行了整体的规划。总体来说,北中医三院的信息安全规划设计是以“三化六防”为指导思想,即以“动态防御、主动防御、纵深防御、精准防护、整体防护、联防联动”为措施,建设“实战化、体系化、常态化”的整体安全防护和安全运营体系。具体来说,医院将信息安全建设分为三个阶段,逐步进行实施。
第一阶段
主要以合规建设为主。基于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保2.0等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以医院HIS、LIS等应用系统及互联网诊疗为核心,从网络、主机、应用、数据和管理制度等不同层面进行建设和完善。特别是在数据安全方面,医院结合现有的业务场景,从数据流转的全流程进行数据安全防护建设,包括数据的分类分级、数据存储环境的安全、数据访问环境的安全、数据访问身份的安全以及科研数据分析过程安全等。
第二阶段
主要以安全运营建设为主。以态势感知平台为技术支撑,实时监测网络安全情况,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平台将自动进行研判和处置,通过将医院安全数据、管理制度和流程、信息安全人才进行有机结合,达到构建符合医院业务特征的安全运营体系的目的。
第三阶段
以主动防御能力建设为主。特指以威胁情报、蜜罐等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实战化攻防演练,安全评估等多种手段,发现并修复医院网络的安全短板,同时通过系统的持续改进和完善,构建医院的整体安全防护体系。
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医院今后还将结合信息化数据、流程、人才等进行聚合建设。通过信息系统和安全系统的聚合,产生自适应安全能力;通过业务数据和安全数据的聚合,产生自主安全能力;通过IT人才和安全人才的聚合,可产生自成长的安全能力。医院还会通过实战攻防演练,建设系统的内生安全防护能力,保障医院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
建设互联网医院 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
北中医三院作为北京市第一家中西医结合医院,在中西医结合综合救治方面实力强大,特色突出。
同时将这些优势充分融入了中西医结合互联网医院建设中,在诊疗思路、诊疗方法、治疗用药等方面,充分体现出中西医结合的特点。
为实现医院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型,做实中西医结合的信息化应用基础,满足“简洁好用、设计科学、中西互通”的综合应用需求,北中医三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信息化升级改造。
一是通过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的规划与建设,重点做好信息化顶层设计,实施基础平台工程,统一标准规范,利用集成平台打通不同系统之间的壁垒,实现西医诊疗常用的应用系统与中医诊疗的辅助支持系统之间的信息互通与信息共享。同时,平台可向上联通国家、区域级的中医药数据中心或质控中心,推动中医药电子健康档案和中医电子病历数据库的数据交换与协同共享,支撑跨地区的中西医“医、教、研”工作的深度交流。
二是以自身信息平台为基础,依托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信息集成平台,规划构建大学体系内的中西医临床数据中心、中西医科研数据中心与管理数据中心,将诊疗系统中所产生的数据分类存储、按需调用,并通过基于信息集成平台与主题数据库的平台应用系统,辅助临床中医诊治与中医学科研究等工作更好地开展。
三是选用技术较为成熟、已有行业运用经验的物联网中医诊治辅助仪器与可穿戴设备,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形成仪器设备与应用平台的“软硬结合、数据互通”,进一步丰富中西医诊疗过程中的效率工具与科学辅助,最终形成一体化、体系化、科学化的中西医结合信息化综合平台。要让中医走向标准化,实现中西医结合诊治更大的发展,望闻问切只是起点,而辅助诊断仪器与患者可穿戴设备则是推动这一进程不断前进的源动力。
北中医三院将通过深入研究信息化中西医结合的具体实践路径,探究摸索信息技术对中西医结合领域的综合促进作用与实现手段,促进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诊疗手段深度介入诊疗的全过程,建设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互联网医院。
五年规划促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基于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3个文件的通知》(国卫医发〔2018〕25号),智慧医疗得以高速发展,它不仅改进了医院的管理及运营模式,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也对医院的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
徐佳指出,未来北中医三院将在深入贯彻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的同时,集中力量通过信息化手段,达到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他说,今后五年,医院将以互联网医院评审、电子病历评级、互联互通成熟度测评、智慧医院等级评估等为抓手,完成互联网医院评审及后续优化工作,为建设智慧医院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医院将进一步加强智慧门诊、智慧病房建设,并通过建设云桌面系统,提升工作效率,实现分级诊疗,提高患者满意度及获得感;再次,医院还将实现信息系统与等级保护2.0三级系统建设定级,加强院内信息网络系统安全建设;最后,医院还将进一步优化远程诊疗系统,为对口帮扶医院提供有力支撑。预计到“十四五”末,北中医三院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基本建成医院内部的智慧服务体系,为医院精细化、智慧化、安全化管理和运行保驾护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以下简称“北中医三院”)是北京市首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直属的临床医学院,也是教育部直属医院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单位。目前医院在职职工1067人,具有高级职称人数达175人。医院现有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和5个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重点专科。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