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如何管理?北京协和医院这样做!

健康界玉玲

7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举办了一场发布会。显然,这不是一场像看起来那么简单的发布会。理由有二。

其一,北京协和医院在医疗界的地位无需多言,且该院是北京首家获批互联网医院的医院,有标杆意义;其二,在这个会上发布了全国首个互联网医院管理技术规范,意义自不待言。

在这场“互联网医院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管理技术规范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高勇透露,截至2021年6月,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增长到1600余家。但具体到运营中,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会长文俭表示,我国互联网医院总体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职能定位模糊、互联互通机制不畅、行业监管困难等问题。

从线下“奔协和”转变为线上“问协和”,互联网医院该怎么用?怎么管?怎么疏通有效资源?

如何推动“问协和”

北京协和医院在2021年3月15日通过了互联网医院评审,成为北京市首家获批的互联网医院。医院党委书记吴沛新介绍,互联网医院是北京协和医院“三步走“规划的重要部分:

2018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远程医疗中心,先做互联网咨询,互联网诊疗,再是互联网医院,逐步构建“云上协和”。“下一步,我们希望推进互联网诊疗和传统诊疗,在品质上、规范上、流程上进一步高效整合,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大更多合力。”吴沛新说道。

北京协和医院互联网医院共有两大建设目标,一是线上线下服务、流程、机制、标准一体化,便捷患者就诊;二是发挥协和医院多学科优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与效率。在北京协和医院院领导班子部署下,医院成立了11个部门组成的项目组,从各个层面探讨互联网医院管理技术规范。在本次会议上,《北京协和医院互联网医院管理技术规范汇编(试行)》正式发布。

《北京协和医院互联网医院管理技术规范汇编(试行)》发布 

北京协和医院多个部门从各自分管的工作出发,结合协和医院长期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的经验做法,对互联网医院框架下的医疗质量管理、院区间远程会诊、知情同意、诊疗业务、护理咨询服务、药学服务、病历书写、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规范和技术规范进行了阐述。

医务处介绍了北京协和医院互联网医院质量管理规范和院区间会诊规范;门诊部介绍了北京协和医院互联网诊疗门诊管理的理念

信息中心从顶层设计、基础保证、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实现等方面分享了北京协和医院互联网医院信息平台的搭建和互联网医院信息化建设技术规范的编制;

护理部介绍了互联网护理咨询的护士准入标准、服务对象遴选、服务内容、管理和评价细则等全流程技术规范;

药剂科从互联网药事管理制度、处方管理制度和药品配送管理制度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具有协和品质的互联网药学服务;

病案科结合国家政策、临床实际需求和互联网医院特色,介绍了互联网诊疗病历书写规范,对病历书写提出了模板、内容和质量评价等要求,切实保证病历书写质量。

《北京协和医院互联网医院管理技术规范》是北京协和医院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探索和实践,还将为上级部门制定行业规范提供参考。

互联网医院的探索思考

除了互联网医院管理技术规范发布,本次会议的另一核心议题是互联网医院高质量发展。

其中,北京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吴沛新,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刘文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叶全富,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会长文俭,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综合协调处处长张晓斌,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医疗资源处副处长高勇,浙江恩泽医疗中心副主任、恩泽医院党委书记梁军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任陈有信进行了致辞及发言。

叶全富指出互联网医院发展目前面临的困境:从三医联动来看,虽然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在政策上有一些突破,但目前行业整体还处在健康咨询和导诊,不能首诊。

接下来,国家卫健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将出台互联网诊疗监督管理工作规则与办法,并组织互联网诊疗的闭门会,就政府、医院、患者等的定位进行探讨。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刘文先致辞

在互联网医院探索上,刘文先表示,互联网医院高质量发展、线上服务规范化发展要进行系统谋划,给出清晰明确思路,包括模式创新、技术与医疗服务融合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等。

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张晓斌表示,公立医院在互联网建设中需要进一步考虑老年人实际需求,

探索便利老年人网上就医解决方案:一是坚持两条腿走路,优化就医流程,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就医服务;二是提升互联网医院适老化水平;三是希望加强对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培训,形成立体化的服务格局。

文俭指出,在政策推动引领下,我国互联网医院建设进入了规范建设、系统发展新时期,主要有五个特色:一是建立健全卫生健康保障新体系;二是开启了互联网医院建设新起点;三是把握互联网医疗新特点;四是增加了深化医改新手段;五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同时,文俭建议,应当通过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医院参与,合力构建互联网医疗公共平台。平台建设的重大意义在于,一是各类医疗机构集中到一个平台上,实现资源的重配流程再造;二是让广大患者自行选择互联网医院和医生。

最后,梁军波、陈有信结合实践,分享了医院在互联网医院建设中的实践与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