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健:心源性休克升压药物的选择——肾上腺素 VS 去甲肾上腺素
健康界林怡婷
心源性休克(CS)是由于心脏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及组织灌注不足,引起全身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缺血、缺氧、代谢障碍以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CS的常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其他如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病以及各种心脏病的终末期亦可导致CS。
数据显示,CS约见于5%~15%心肌梗死患者,且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虽降低,但预后仍较差。CS患者病死率高、预后差,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重点和难点。在2021年的东方心脏病学会议(OCC 2021)的心脏急症论坛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刘健教授以“CS升压药物的选择,肾上腺素 VS 去甲肾上腺素”为题,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图1 刘健教授进行精彩学术报告
刘健教授介绍,CS分期存在明显的金字塔,对于开始期与典型期间通常需要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以恢复灌注。对于CS而言,终末器官血流灌注与血压相关,而低血压增加死亡风险,现有指南推荐使用血管活性药物(ⅡC),其中约90%患者使用血管收缩药物。同时,临床中最常使用的药物就是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图2 CS金字塔5期划分
血管活性药物: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
首先,刘健教授对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概述。去甲肾上腺素是CS的一线治疗药物,作用于α1、β1受体,在升高血压的同时增加心脏指数,但不影响心率,临床上应小剂量起始应用,逐渐加量至平均动脉压(MAP)达65~70 mmHg。
而肾上腺素的作用特点在于,可作用于心房大量存在的β2受体,在升高血压的同时增加心脏指数,同时也增加心率和心肌耗氧;但其增加心肌纤维收缩力弱于去甲肾上腺素,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在降低心脏效率大剂量使用时表现出负性肌力作用。另外,肾上腺素可引起肾上腺素能神经过度激活,类似急性的儿茶酚胺性心肌病。
SOAP- II研究与OptimaCC研究
SOAP-II研究比较了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在CS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多巴胺治疗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并显著增加死亡率。研究纳入1679例休克患者,接受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一线血管收缩药物治疗。两组病死率无差异,但多巴胺组的不良反应如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加(24.1% vs 12.4%,P<0.001)。此外,事后分析发现,对于CS的亚组患者,与多巴胺相比,去甲肾上腺素明显降低了病死率(P=0.03)。
另外,刘健教授详细介绍了OptimaCC研究,该研究目的在于比较肾上腺素VS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继发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CS患者血流动力学有效性和安全性。OptimaCC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双盲、随机研究。OptimaCC研究纳入标准为:(1)继发于AMI的CS且成功进行PCI;(2)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收缩压<90 mmHg或平均动脉压<65 mmHg,未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心脏指数<2.21 /min/m2;(3)肺动脉嵌压>15 mmHg或超声心动提示压力升高;(4)未使用正性肌力药物,超声心动射血分数<40%;(5)至少一种组织低灌注(皮肤花斑、少尿、乳酸升高、意识改变)的表现;(6)置入肺动脉导管。排除标准包括:(1)继发于其它病因的休克;(2)需立即进行体外生命支持(ECLS);(3)年龄<18岁的患者;(4)心脏骤停并出现脑缺氧的早期体;(5)征脓毒性、中毒性和梗阻性心肌病;(6)无医疗保险的患者;(7)受法律保护的成年患者;(8)濒临死亡的患者。
图3 OptimaCC研究流程图
OptimaCC研究的主要有效性终点为心脏指数的改善。主要安全性终点为难治性CS的发生率、ICS伴超声心动提示的心脏功能障碍、乳酸水平升高、终末器官功能急剧恶化(如少尿、肝衰竭)、容量充足仍持续存在的低血压。
图4 患者基线特征
然而,OptimaCC研究比较了57例心肌梗死后CS患者应用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效果后,结果显示两组的血流动力学效果相似,但肾上腺素组顽固性休克的比例较高(27% vs 7%,P=0.008),因此研究提前结束。另外,肾上腺素组平均心率显著增快,去甲肾上腺素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患者每搏输出量指数和心脏做功指数的改善无显著差异;肾上腺素组患者乳酸酸中毒和心肌氧耗显著增加。
图5 肾上腺素组难治性休克的发生率显著升高
OptimaCC研究最终结果显示,SOFA评分及其组成部分在两组间无差异(P=0.44)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无差异(41% vs 33%,P=0.56)。然而,刘健教授表示,Optima CC研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其入选率低(4年仅入选57例患者);其次,肾上腺素引起难治性休克的不良反应可能不适用于其它病因的CS。
值得注意的是,刘健教授还分析了一项前瞻性研究,该研究入组了30例非急性缺血CS患者,心脏指数<2.2 L/min/m2,平均动脉压<60 mmHg,伴休克体征。患者随机分至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组和肾上腺素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心脏指数和平均动脉压的改善相似;肾上腺素组患者心率更快。同时,与基线相比,肾上腺素组乳酸水平升高,去甲肾上腺素组下降;另外,两组患者尿量均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组尿量显著更多。
图6 非急性缺血CS的前瞻性研究
最后,刘健教授总结道,对于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应使用血管收缩药物,肾上腺素在改善血流动力学方面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然而,肾上腺素可引起心率增快、代酸、难治性休克。因此,刘健教授建议,一般来说,强心药应该短期应用,首选去甲肾上腺素,还需根据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状态滴定。根据目前的资料,多巴酚丁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线用药,而其他的药物仅用于特定人群。CS患者需要新的安全性好的药物,未来需要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