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的“心思”有谁知?乘风破浪勿忘心脏健康…

健康界林怡婷

时常有人戏称:“谁懂女人心?”意指女性心思如麻,难以猜测。而在现代社会,这句话或许有了另一种的解释。

在高速发展的当下,女性不仅肩负着照顾家庭的责任,还需承担社会工作的压力,种种“重担”使得女性心脏难以负荷,同时其自身对心脏健康的关注度不足,女性的心脏往往会出现区别男性的各类心血管疾病(CVD)。但是,因为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部分女性患者未得到及时和规范治疗,甚至许多临床医生对女性CVD的特殊性及严重性都存在认识不足。

图1: 女性心脏健康(来源:图虫创意)

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女性的心脏健康现况,又有几人真正知晓?

女性CVD危险因素独具特点

随着对CVD危险因素认识的不断加深,我们已知传统CVD危险因素对女性群体的影响有别于男性群体。通常情况下,绝经前女性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较高,而雌激素对心血管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所以绝经前女性相比男性而言不易患CVD。然而在45岁或50岁以后,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急转直下,绝经后更是由于雌激素水平过低,女性患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梗等CVD的概率大大增加,甚至超过了男性1

同时,女性除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心血管危险因素2

首先,女性的初潮、妊娠、绝经等与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有专家表示,口服避孕药女性的卒中及血栓风险会增加;同时,高龄孕妇、体重异常,妊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或发生子痫前期、心肌病、羊水栓塞等危重症并发症,会增加孕产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增加。

其次,女性随着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出现体脂分布改变、糖耐量降低、血脂异常、血压增高、交感兴奋性升高、内皮功能异常和血管炎症等一系列生理变化,将导致CVD风险增加。

最后,研究表示,女性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患系统性红斑狼疮年轻女性(35-44岁),其心梗风险较同龄女性增加50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CVD死亡风险则增加50%。

女性早已“肩负重担,压力山大”

女性在社会中至少承担劳动者、照顾老人者、为人父母者、为人妻子四个责任,可以说,大多数的女性早已“肩负重担,压力山大”。而评估具体的压力源,可进一步了解女性心血管病的社会及心理决定因素。在既往针对女性压力分析的研究中,其研究结果常自相矛盾。而女性在生活与工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她们本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是否认为当前的生活有意义、有价值,可能会影响其健康行为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2020年12月11日,来自美国的学者在JAHA杂志上发布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评估了女性的社会生活压力与吸烟、BMI值、体育锻炼、饮食方式、胆固醇及血压、血糖水平之间的联系3,以此来分析42岁至61岁之间女性的社交角色的压力是否会影响她们保持良好心脏健康的能力。

图2: Social Role Stress, Reward, an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Life’s Simple 7 in Midlife Women: The Study of 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

研究发现,相比于“悲观”的女性,“乐观”(认为自己的生活与工作有意义)的女性,每周至少参加两个小时的中度到剧烈体育锻炼的几率高58%,不吸烟的几率高30%。

表2: 女性的社会生活压力与吸烟、BMI值、体育锻炼、饮食方式、胆固醇及血压、血糖水平之间的联系

该研究还发现,女性平均压力评分每提高1分,保持理想血压的机率降低13%,保持BMI低于30(肥胖症的临床定义为BMI>30)的机率降低10%,饮食健康的机率降低18%。同时,女性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压力等级越高,评分达到优良的水平越低;女性所扮演的角色获得回报越高,评分达到优良的水平越高。

该研究的作者表示:“由于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我们无法确定压力与心血管病的发展方向。”然而,值得肯定的是,社会与生活压力确实影响了女性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评分。

工作和生活双重压力下,女性更易得冠心病

已有研究发现,来自经济、工作、人际关系的心理压力,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同时,有研究指出,由于女性先天的生理特征,使得女性在面对各种社会生理压力源时,更易患冠心病。2021年2月,一项基于美国WHI-OS(妇女健康计划观察研究)的最新分析发现,女性在遭遇巨大的人生事件(例如丧偶、配偶重病、亲密朋友去世/离婚资金短缺、失业、与子孙有重大冲突等)或者处于社交压力大(例如经常有人让其心烦,遭遇苛求、排挤、胁迫等)的情况下,患冠心病的风险显著增高;同时,当女性在工作场所没有足够的能力实现对工作的需求和期望时,产生的工作压力也与CVD疾病息息相关4

图3: Associations of Job Strai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Social Strain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该研究指出,尽管单纯工作压力大(例如工作负担重、强度大,而自己对工作任务的控制力较低)与冠心病风险无关,但工作压力大的同时如果社交压力也大,冠心病发生风险就会显著增加。作者认为,人们应该关注社会心理压力对女性的有害影响,尤其是CVD风险,缓解压力或可有助于预防冠心病。对于工作和社交压力均较大的女性,可通过监测工作压力、减少工作负担、改善社交网络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该研究纳入了80825名WHI-OS数据库中受试者的纵向数据,其基线平均年龄为63.4岁(7.3岁)。在平均14.7年的随访期内,共有3841名女性(4.8%)患上了冠心病。

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在校正年龄、其他压力、工作年限、社会经济因素后,女性处于高应激压力事件时,其冠心病风险增加12%;社交压力大的女性冠心病风险增加9%;社交压力大、被动工作压力大的女性,冠心病风险增加21%。需要注意的是,工作压力与冠心病的发生并不独立相关。

表2: 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女性社交、工作压力与冠心病之间的风险相关性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指出,工作压力和社交压力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p=0.04),即处于高应激压力事件的女性,如果同时存在被动的工作压力,其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将大大提高。

写在最后

许多临床研究发现,女性CVD发病的症状不如男性典型,有时女性心血管系统症状不明显时,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同时,中年女性患者也容易将自己的不适症状,如胸闷、气喘、心悸等归因于更年期的现象,从而放松了警惕。

另一方面,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罹患心脏病的原因主要依旧是不良的生活方式。例如吸烟会增加CVD发生率,女性吸烟群体比例虽然低,但女性接触的二手烟危害也深扰其“心”。无论男女,体重肥胖都会提高CVD发病率,而研究表明,坚持适量运动可降低40%的心脏病,然而,现况是诸多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不仅缺乏锻炼,更是“久坐不起”。另外,熬夜、精神紧张、心情烦躁时,女性由于激素水平不同,更易出现情绪化现象,这也会给心脏带来不良影响。所以,许多时候女性需要的是心理辅导与压力的疏解,同时通过健康生活,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心”。

参考资料:

1. 中国女性心血管疾病预防专家共识.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10, 321-328 (2012).

2.  付志方, 刘. 关注女性心血管健康特殊性. 医师报循环频道 (2021).

3. Stewart Andrea, L. et al. Social Role Stress, Reward, an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Life’s Simple 7 in Midlife Women: The Study of 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9, e017489, doi:10.1161/JAHA.120.017489 (2020).

4. Wang, C. et al. Associations of Job Strain, Stressful Life Events, and Social Strain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10, e017780, doi:10.1161/JAHA.120.017780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