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结直肠癌嚣张之势,除了传统便检和镜筛,张苏展教授道出另一“手段”!
健康界陶然 黄美清
据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全球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位列第三,2020年新发193万例。而在全球常见癌症死亡原因中,结直肠癌位列第二,2020年死亡人数达93万例。纵观全球,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的趋势显而易见。结直肠癌为何如此高发?早筛工作应该如何更好地开展?基因检测技术如何助力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这些问题亟待广大临床专家和科研学者一一探索解答。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张苏展教授长期致力于结直肠癌的早诊早治工作,成功开展了多项相关研究。在2020年中国肿瘤学大会期间,健康界有幸邀请到了张苏展教授做客健康界的直播间,就结直肠癌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发展现状:发病率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5年生存率提高至50%
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明确指出,结直肠癌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位列第3位,其死亡率居于第5位。
张苏展教授补充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其中大陆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存在些许差异,往往位居第2位至第4位。在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如上海和广州的发病率已经上升至第2位,而在我国香港和台湾由于生活节奏快、饮食西方化,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增高。
“可喜的是,我国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段已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张苏展教授透过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数据洞见了这一变化。“近十年,我国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已经从40%提高至50%。”
然而,张苏展教授表示,与日本和美国相比,我国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还有15%的差距,目前国外的5年生存率已经达到65%左右。
为何会产生这样的差距?张苏展教授分析说,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西方国家已经开展了大范围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工作,二是其临床治疗更规范化。
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癌症防治行动列为15项重大专项行动之一,并且提出各地应根据本地区癌症流行状况,普遍开展癌症机会性筛查,建议高危人群进行定期防癌体检。
张苏展教授补充说,除了政策上的推进,临床也应该以多学科整合作为一种抓手,使结直肠癌的治疗更规范化,通过这两项手段,可以将我国癌症的治疗获得实质性提高。
结直肠癌早筛:浙江省首推,全国各地亟待重视
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工作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原卫生部组织开展的全国第一次死因回顾性调查发现,浙江省嘉善县和海宁县的结直肠癌死亡率较高,随后将两县列为结直肠癌高发现场,并在当地开展了一系列结直肠癌筛查项目。
于是,张苏展教授所在的地区——浙江省成为了第一个在全省范围推行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省份,截至2018年已累计完成初筛人群34万余人,开展结肠镜检查3.3万余例,发现腺瘤4200余例、结直肠癌280余例。
2012年起,在原卫生部和财政部的支持下,我国正式启动了针对城市地区常见的五大类癌症(肺癌、乳腺癌、肝癌、上消化道癌和结直肠癌)的人群筛查项目——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
张苏展教授表示,当疾病高发并且已成为重大的疾病负担,且不存在确切的一级预防手段时,常常会采用筛查工作,现在在恶性肿瘤当中比较有筛查意义的主要是宫颈癌和结直肠癌。目前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筛查的主要手段包括结肠镜、纤维乙状结肠镜以及粪潜血试验(FOBT)等。
“在结直肠癌当中,我们通常分初筛和镜筛两步进行。”张苏展教授表示,所谓的初筛是指根据每一个人的遗传背景以及FOBT来确定患结直肠癌的几率。对于高危人群,则会建议其做肠镜进一步诊断。
据悉,截至2017年底,城市结直肠癌早诊早治项目已经累计完成人群癌症风险评估245万余例,评估出结直肠癌高危人群36万余例,开展高危人群的结肠镜筛查8.6万余例,检出结直肠腺瘤1万余例、结直肠癌300余例。
对此,张苏展教授也呼吁全国各地可以根据所在地情况及时展开结直肠癌的早筛,推出适合的筛查计划。
基因检测:提高早筛率,实现精准治疗
“近年来结直肠癌早筛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比如增加了粪便DNA的检测。”张苏展教授告诉健康界,目前我国在一些医疗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提倡先通过FOBT初筛,然后通过粪便DNA检测中筛,最后考虑去做镜筛。
除了提高早筛率,张苏展教授指出,基因检测是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技术,通过基因检测可以首先了解这个病是否具有遗传性,但这种基因检测与肿瘤细胞的基因检测不一样,肿瘤细胞属于体细胞,若在体细胞中通过基因检测发现基因突变,并且此基因是肿瘤的驱动基因,临床医生就可以使用靶向药展开精准治疗。
针对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张苏展教授表示,目前指南中推荐针对MSI、BRAF、KRAS、NRAS、RAS等基因进行检测,将基因检测整合到临床医学当中可以真正造福肿瘤患者。2018年发布的《结直肠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专家共识》中,就明确推荐对临床确诊为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进行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
“在新技术的辅助下,希望普通民众管好嘴,尽量多吃健康的食物;迈开腿,花点时间多走走,去健身房锻炼,这是预防结直肠癌最简单的两个方法。”采访最后,张苏展教授同样对结直肠癌的日常防范提出了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