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日常需要了解的急救常识——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糖尿病天地吕成海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一般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由于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有可能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及早预防,当发生时要及时发现和治疗。本期,笔者就和广大糖友聊一聊出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时,该怎么办?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这在1型糖尿病患者比较多见,2型糖尿病患者在一定的诱因下也可以发生酮症酸中毒,如果不及时治疗可以危及生命。关于诱因和症状,往期杂志当中已有介绍,这边不再多叙述。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率约占住院患者的30%。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临床上以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为特点。医院对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急救时一般有三个主要的紧急处理要点,分别是补液、胰岛素应用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对于糖友自身来说,日常当中,应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好的方法则是在出现酮症,但尚未达到酸中毒程度时,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这需要糖尿病患者通过监测血糖、血酮或尿酮来实现。比如,每日监测血糖,如果发现自己血糖哪天超过13.9毫摩尔/升,这时候就要警惕酮症酸中毒出现的可能,有条件者需立即检测血酮或尿酮。无条件者立即联系医生或去医院就诊可有效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另外,平常服用药时不擅自减药或停药,尤其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尤其是不要迷信降糖偏方而擅自停药,减药或停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日常活动时如果自身容易出汗,糖友应及时补充水分。
高血糖高渗状态
高血糖高渗状态也叫做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多见于年龄较大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不少患者在发病前并不知道自己存在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的主要特点是血糖极度升高,大多在33.3mmol/L以上,但却没有明显的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的主要治疗原则是积极补液、纠正脱水、小剂量胰岛素静脉输注控制高血糖、去除诱因和防治并发症。因为高血糖高渗状态发生隐匿,脱水严重,病死率高,故更应引起糖尿病患者的重视。当怀疑自己出现高血糖高渗状态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对于患者来说,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针对高血糖、脱水以及合并的诱因采取一定的措施,包括皮下注射胰岛素降低血糖,多饮水、积极寻找并纠正可能的诱因(例如感染),同时应及时就医。
另外,因为很多患者发生高血糖高渗状态时,并不知道自己存在糖尿病,因此,每年定期体检、筛查糖尿病十分重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则要注意不随意中断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及时发现和处理过高的血糖,尽量避免该并发症的发生。
乳酸性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它是一种血液中乳酸堆积而引起病人酸中毒的疾病。症状轻者可仅有恶心、腹痛、食欲下降、头昏、嗜睡、呼吸稍深快。病情较重或严重患者除了前面那些症状,还可能出现全身酸软、口唇发绀、低血压、体温低、脉弱、心率快、脱水、意识障碍、四肢反射减弱、瞳孔扩大、深度昏迷或休克。
引起体内乳酸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包括:乳酸生成过多,比如由于心、肺功能障碍或者血管阻塞造成氧气供应不足,在缺氧的条件下,乳酸的生成就会明显增加;同样的,如果乳酸因为未完全排出体外,也会造成乳酸在体内的堆积。
对于乳酸性酸中毒的处理一般以预防为主。如果已经发生了乳酸性酸中毒,则要及时发现,及时前往医院通过输液、抗酸及补钾、胰岛素等方法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二甲双胍,因为二甲双胍容易在体内蓄积而增加乳酸浓度,加上肝功能严重受损会降低机体对乳酸的清除能力,从而会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低血糖昏迷
低血糖昏迷是指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2.8mmol/L,由低血糖导致的昏迷称为低血糖昏迷。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随着糖尿病患者日趋增多及人口老龄化,老年低血糖昏迷患者逐年增加,一些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以导致不可逆脑损害甚至死亡。
对于低血糖昏迷的急救方法主要是预防低血糖的出现。一般情况下的低血糖,口服糖水、含糖饮料,或者进食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即可缓解。对昏迷不醒的患者,可用指压人中、百会、涌泉等穴位(见天地链接),并送医院或呼叫120急救电话。
天地链接:人中、百会二穴
人中,又名水沟,位于鼻柱下,属于督脉,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具有醒神开窍、调和阴阳、镇静安神、解痉通脉等功用。
百会名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由于其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定位此穴道时要让患者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本文转载自糖尿病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