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飞教授:聚焦乳腺癌——内分泌治疗面面俱到,规范创新突破困境

健康界熊粤蛟 黄美清

根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例,已然取代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因此,采取有效的乳腺癌防治措施对于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肿瘤防控工作的重要环节。

2020年12月11日,第八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暨2020年全国癌症中心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数百名肿瘤专家在此共商我国肿瘤防控大计。在本次大会上,健康界特别荣幸地邀请到了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飞教授,作为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飞教授向健康界介绍了我国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对如何打破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困境提出了精彩的见解。

健康界: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请您谈谈目前我国乳腺癌的流行病学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马飞教授:无论是在我国还是纵观全球,乳腺癌都是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目前我国乳腺癌发病率依然以每年3%~4%的速度在快速增长,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这样的发展趋势必然导致我国未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不容乐观,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很严峻的形势。

健康界: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诸多治疗手段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其治疗地位不低于手术。请您结合临床研究心得,分享下乳腺癌中内分泌治疗的经验。

马飞教授:内分泌治疗的历史很悠久,如果追溯起来的话应该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1896年,使用卵巢切除来治疗乳腺癌的肺转移的治疗方法就已经出现,现在来看这就属于内分泌治疗。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内分泌治疗开始得到广泛应用 ,主要是作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那么它的治疗是针对特定靶点——激素受体,这样来看的话,内分泌治疗应该是最早的精准医疗,或者是最早的靶向治疗,是目前历史最悠久、最成功的靶向治疗。

而内分泌治疗也正是因为具有靶向治疗的特点,所以可以实现高效低毒的反应,那么这样的一个作用给我们临床上带来了什么样的推动?第一,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尤其是可以极大地延长晚期患者的生存期。而且内分泌治疗还可以和其他治疗方法联合,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存期。第二,通过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策略,可以极大地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第三,内分泌治疗同时有预防的作用,它可以减少高危人群乳腺癌的发病率。

所以内分泌治疗可以说在乳腺癌整个防控体系中实现了一个全周期的覆盖,从预防到早期患者,再到晚期患者。同时它也是个全方位的覆盖,无论是绝经前的女性,还是绝经后的女性,无论是女性乳腺癌还是男性乳腺癌。所以内分泌治疗应该是整个乳腺癌防控当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健康界:晚期乳腺癌是否可以像慢病一样进行疾病管理?如何打破晚期乳腺癌诊疗困境?

马飞教授:近年来,我国在晚期乳腺癌的诊疗水平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使患者生存期得到了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延长以后,实现了带瘤生存。带瘤生存的患者面临着慢病管理的问题,所以乳腺癌是在所有实体肿瘤中能较早实现慢病管理。

对于晚期的肿瘤,慢病管理需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实现诊疗的规范化,现在在辅助治疗方面,我们有很多成熟的数据,有很多指南和规范,辅助治疗在早期的患者中已经做得挺好了,但晚期患者的情况比较复杂,治疗中可选择的方案也比较多,受到各种因素包括卫生经济条件、心理等问题的影响。 这些情况其实给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尤其现在各级医疗机构可能对于乳腺专科救治的布局和能力还有待提升,所以晚期乳腺癌患者缺乏规范化的治疗。我们需要提高规范化治疗的程度,才能够保证晚期患者最基本的诊疗水平,实现同质化诊疗。

第二,相对于其它疾病阶段的乳腺癌患者来说,晚期的患者更依赖于创新性的治疗手段。

因为疾病已经发展到了晚期阶段,可能现有的治疗手段不能够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期,创新的治疗手段也许会给患者带来新的生存机会。所以创新诊疗手段的应用是晚期诊疗水平提升的关键。而且创新诊疗能在实现晚期患者生存期延长的同时,预防早期患者疾病的复发,甚至能够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所以创新也是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的重中之重,总之,我认为目前来说整个晚期肿瘤的诊疗就是4个字“规范、创新”。

马 飞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治疗中心主任。

兼任: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委会秘书长、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委会副主委、国家癌症中心乳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规范委员会秘书长、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入库专家、中国药师协会肿瘤专科药师分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多原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委会副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秘书长、全国女性卵巢保护与抗衰促进工程专委会副主委、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总干事长、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肿瘤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肿瘤化疗质控专委会主委等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中国肿瘤青年科学家奖”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