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2千多万!又一家民营医院申请破产!
民营院长俱乐部孢子菌
来源:民营院长俱乐部
作者:孢子菌
近日(10月15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了这样一份破产重整民事裁定书:
裁定书显示,申请破产的医院公司“重庆精诚医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精诚医院”)截止2020年1月31日,资产共计6895654.87元,但负债额却达到了25586722.11元,总资产负债率高达371%。
经法院二审认定,精诚医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已经提起多起诉讼;且企业资产不足以偿付全部负债,已具备重整条件。
其次,该院具备继续生产经营的场地、设备、人员等基础条件,且仍在持续经营中,具有一定的重整价值。再次,精诚医院提出了详细的重整计划,通过债权债务关系以及生产经营的调整,具有重新获得盈利能力、提高清偿比例的可能性。
此外,精诚医院部分债权人也表达了同意其重整的意见,企业继续经营将有利于实现企业财产价值最大化,进而维护全体债权人的利益。遂同意精诚医院破产重整。
据“天眼查”等公开资料显示,重庆精诚医院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经营范围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眼科、儿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口腔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老年科的一级民营医院。
“民营院长俱乐部”简单查询了裁判文书网显示的各类文书发现,在2018年以后,该院爆发了多起劳动报酬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以及一起房屋租赁合同纠纷。
2020年9月25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显示,重庆精诚医院曾将医院住院部三楼转租给重庆市鸿禧养老院有限公司,开展“鸿禧医养照护中心”等服务业务,不过双方当事人签订的《项目合作协议书》中并没有明确约定养老院支付租金的时间,养老院也有一段时间内并未按约定标准支付租金。
最后,法院对养老院要求精诚医院承担40%租金等要求不予采信,明确养老院还需支付精诚医院403228元。
虽然这些纠纷矛盾可能不是导致精诚医院选择破产重整的直接原因,但过高的负债,以及接连不断的官司,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精诚医院18年以后比较混乱的经营管理问题。换句话说,精诚医院会走上破产之路,并不是毫无根据。
破产成为常态?
半年多家民营医院陷入倒闭危机
事实上,2020年开年至今,除了精诚医院之外,不少民营医院都陷入了倒闭破产的危机:
2020年4月,由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跨界办医”建成的长沙昌恒康复医院申请破产。据了解,该院自2014年开业以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截止2019年12月,已欠债4900余万。
2020年5月,广州南洋肿瘤医院有限公司欠值600万,因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等原因,被债权人申请破产。
2020年6月,设有床位1200张、贵州单体量最大的民营医院“六盘水市凉都医院”,在内部装修未完成的情况下,发生了投资方资金链断裂的问题,最后只能申请破产重组,发布“招募重整投资人”公告。
2020年9月,总投资1.3亿元的四川沐川中医医院被媒体曝光:拖欠100余名医护员工半年多工资,欠薪230余万元。且大部分科室因疫情被封闭,经营效益下滑,医生与患者多次发生口角,以致当地人社局有意协助该院“破产重组”。
…………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这些医院,虽然在疫情期间受到了不少冲击,但更多的,在疫情爆发之前就已经遭遇了股东纠纷、资金链断裂、债台高筑等问题。而疫情,不幸成为了让这些矛盾加速爆发的催化剂。
居安思危
民营医院“活下去”的唯一法宝
有知名企业CEO说:“我们与破产永远只有六个月”。
这句话有夸张的成分,却也言简意赅地道清了经营一家企业的不容易,也督促着所有企业居安思危,对风险要有较高的忧患意识。
民营医院也是一样。造成民营医院倒闭破产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选址不当、定位不清、没有中长期目标、忽视投资回报率,从一开始就“错了”;有的是缺乏经管人才、没有高水平的医疗团队、管理层频繁更换、股东纠纷、放权矛盾,开着开着就陷入了泥潭;更有甚者不规范经营、粗略设置员工绩效、无视患者体验,失去人心,或者直接被“处罚”拖倒……
总而言之,医疗是一个慢行业。不论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是医院管理者来说,比起扩张布局或是快速盈利,维稳有时候可能更重要。当一家医院面向未来的时候,回归医疗价值才是我们真正该做的事。不必强迫自己与超级医院比较,了解自己医院优势、特点,才能走出自己的经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