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论健|百度健康总经理杨明璐:搜索+AI将造就C位

健康界梁建

有中文互联网的地方就有百度,而有百度的地方也少不了健康。进入2020年十月下旬,独立注册公司半年多的百度健康向公众交出了一份看起来不错的答卷。

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让互联网医疗迎来井喷式发展。行业利好之下,百度健康也成为受益者。百度健康总经理、百度健康医典总经理杨明璐日前接受健康界专访时透露,疫情以来,百度健康在线咨询服务方面吸引了超10万医生入驻平台,目前已累计服务用户超2.1亿。百度健康问医生产品,经历了突飞猛进的成长,同比日均咨询量增涨了4倍:无论是从服务医生数量,还是用户咨询量,已经成长为了全网最大的健康咨询平台。

百度健康并非百度在大健康领域的首次尝试。早在2015年1月,百度便成立了百度移动医疗事业群,旗下拥有百度医生、拇指医生、百度健康、百度医学、百度医疗大脑以及药直达等业务,主要从事在线挂号、在线问诊等医疗O2O服务。

而在2020年3月全新亮相的百度健康,被看作是百度在大健康领域的全面升级。据杨明璐介绍,百度健康依托百度搜索的入口优势和技术优势,形成了知识服务、在线咨询服务、健康商城服务、慢病管理服务以及互联网医院服务五大体系,要实现从科普、知识获取到长期疾病管理的一系列服务。

可以看出,如今的百度健康已与之前百度单纯在医疗领域的探索明显不同。百度健康的五大体系已经涉及到大健康产业的各个领域,从线上到线下、从B端到C端,触角延伸得愈加深入。这也和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之前的“All In AI”口号不谋而合,将其变成了“All In Health ”。

搭建没有围墙的医院

宫颈癌是当今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越来越多的女性希望通过接种宫颈癌疫苗(HPV疫苗)来预防宫颈癌。然而,目前我国HPV疫苗处于供不应求阶段,部分地区预约极为困难,甚至一针难求。

面对强烈的用户需求,拥有生态合作资源优势的百度健康在9月20日宣布推出HPV疫苗在线预约服务,接种机构覆盖北上广深等60余座城市。通过百度健康平台预约HPV疫苗,用户还可获得三针保障、独家疫苗险、权威专家直播科普等知识与保障服务。

除HPV疫苗预约之外,早在今年4月,百度健康还上线了“核酸检测”预约服务,线下检测后的24小时内可获取线上电子报告。

这两项热门预约服务的背后,表明百度以人的搜索需求为驱动,以知识信息为承载的知识电商模式已跑通——百度健康发挥搜索入口直达服务的优势,通过搜索快速连接人与信息、人与服务,直接进入售卖或预约服务页面,从而实现最短链路的传达与线上线下的服务闭环。

“根据用户的需求来生产内容,能使内容更贴近用户诉求。沿着这个方向,我们不断扩大内容生产的范围,包括视频、插画等形式;接下来,百度健康还会有体检、健康险等全方面的内容去覆盖用户的健康科普需求。 ”杨明璐告诉健康界,百度健康希望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搭建一座没有围墙的医院,让用户看病少排队、不跑腿、更高效。

目前,这所没有围绕的医院已经逐步成型。在今年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健康为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量身定制的智能小程序正式亮相,患者可以直接在百度健康获取全流程的健康服务,并通过小程序挂号就医,让看病变得更快捷便利。

对于与百度健康的合作,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认为,互联网医院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医院利用百度健康的技术和搜索入口优势,搭建线上平台,能在线上完成问诊、线上开药,线上预约检查等服务,可减少病患不必要的到院次数,同时也能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医院的运营效率。

2020年3月18日,百度在银川成立百度健康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并于今年5月在海南拿到了互联网医院牌照,这两家医院的成立显示出百度健康的更大目标——成立自己的医院。

从互联网诊疗,到为公立医院定制就医程序,再到自己建设互联网医院,百度健康充分利用其搜索流量,正试图走出一条能够融合线上互联网医疗平台和线下医疗机构利益的平台之路。

两大基因助力加速跑

存有建设没有围墙的医院愿望的企业,不止百度健康一家。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皆有意在这一领域建设自己的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把患者和医院引流过来,进一步打造自己的服务闭环。

成立于2014年的阿里健康在2020年9月,正式将其APP升级更名为“医鹿”,整合天猫医药、支付宝、夸克搜索等相关业务板块,依托阿里系庞大的电商供应链体系支撑,意在重点向互联网医疗服务方向发力。

而2019年5月宣布独立运营的京东健康则拥有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智慧解决方案四个业务版块,分别对应着京东大药房、药京采、京东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等核心产品。2020年8月,京东健康更是推出家庭医生服务,面向公众进行健康知识科普与教育,也补上了知识服务这一环节。

对于后来者百度健康来说,如何与上述已经独立上市的互联网医疗巨头保持差异化发展路径,一直引人关注。对此,杨明璐对健康界表示,百度健康天然存在的两大百度基因是其快速发展的最大动力,一是搜索,二是AI。

“搜索代表着群众基础,AI则是技术能量。”杨明璐认为,百度的搜索用户不仅仅体量大,而且处于大健康需求的起点,这是百度健康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据她介绍,疫情期间,用户通过百度搜索浏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信息日均超10亿人次,每天超过5000万人查看“抗击肺炎”频道,而百度健康“问医生”单日咨询量超过85万,体现了在线问诊服务在疫情之下的高度需求。

百度健康的另一大优势基因是AI技术的成熟。杨明璐告诉健康界,“百度的第二个标签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型公司,基于百度强大的AI和技术实力,我们能实现在海量搜索数据个性化表达中非常真实和直接地获取用户的意图,并且能够把它智慧化地连接到我们所提供的服务上。“她认为,AI在医疗领域的作用就是利用大数据对患者和医生进行有价值的匹配引导。而在这方面,百度健康无疑处于第一梯队。

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医疗

互联网作为新技术革命的代表,不仅改变着当今世界的运行规划,也影响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不可避免,互联网也给传统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机会。在互联网与医疗的融合和碰撞中,到底是”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代表着未来发展趋势,业界观点不一。

对此,杨明璐认为,“不管做科普、做问诊、还是做服务,其服务主体是最重要的,而服务主体一定是供给侧,那么供给侧是谁呢?一定是医生、医院和医疗机构。”在杨明璐看来,医疗产业的特性是以供给侧为主,然后用互联网的手段去提升其效率,改变其形态,提升其体验。

杨明璐举例说,百度健康的线上问诊记录显示,如果是遇到一般的小病小痛,用户会非常敏感地说自己需要互联网快捷的体验,一秒钟都不愿意等,需要提完问后马上就想要有人来服务。但是,如果用户想为自己找一个好医生来诊治,他愿意等好几个小时。

上述用述的典型需求说明,互联网医疗用户的需求本质和主体,还是偏就医方面,用户想要获得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才是其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她认为,“医疗+互联网”才是行业发展的下一步。互联网医疗的本质还是医疗,而互联网只是实现医疗技术更新迭代的一种手段。

双生态承载行业使命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互联网搜索引擎,百度肩负着极大的社会责任。对于以诚信为本的医疗健康行业来说,杨明璐希望百度健康也能承载这份责任,做普惠性质的医疗服务。

“对C端用户来说,做普惠型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就是要惠及每一个中国人和每一个中国家庭,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医疗困难和问题。不管是医疗健康知识的获取,还是找到能够匹配他们需求的好医生,这都是我们To C端的一个愿景。”杨明璐说。

对于To B端,百度健康则希望真正完成对于医生的赋能。杨明璐告诉健康界,百度健康目前需要重点完成两个工作,首先是在其数据库打造医生的名片,通过这个数据库,医生自己可以做医典,也可以做直播和在线问诊,甚至可以引导患者链接到自己医院的挂号平台;而另一份需要完成的工作是在国家的政策方面。杨明璐称,百度健康会积极地拥抱政策的变化与落地,同时也要及时向相关部门输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在以信息和知识为核心的移动生态的布局下,百度健康至此已形成了以健康医典为核心的内容生态和以百度健康问医生为核心的服务生态。百度健康所构建的自己做“内容“和为医院做”服务”的双生态,或将为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不同玩家提供一定的借鉴。

面对面:

健康界:几大互联网巨头都已进入互联网医疗赛道,你认为百度健康如何才能快速突围?

杨明璐:受今年疫情的催生,互联网医疗成了一个新风口。我们发现:今天公众对于医疗健康相关的需求表达的起点,依然在百度。互联网医疗是个朝阳行业,百度现在做互联网医疗依然不晚,这样的选择对百度来说很重要,医疗或者健康战略我们要大做投入,坚定不移地往前推进。

健康界:有医院院长曾认为,医学是一个很人文的事情,但互联网医疗缺少这方面的一些温度,对此你怎么看?

杨明璐:好的医疗服务一定是服务,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医疗手术或者治疗。在服务里面一定要体现人文关怀和温度,这是我们一直在不断追求的方向,这也是分层次的。基础是先能满足需求,然后再提温度。其实,百度在这个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在疫情期间给社会人群提供24小时义诊服务,就是在不断地渗透这样的温度感。

健康界:百度健康当前正在推进健康科普的智慧化,但是科普也有一个可信度的问题,有时候很多医生也会有不同的观点。那么,百度健康是如何为健康科普把关的?

杨明璐:在我们所做的医疗内容里面,一直会持续存在一个升级打怪的过程。因为早些年的互联网医疗信息内容其实是鱼龙混杂的,作为搜索引擎,其实很难去真正理解医疗的这些层面的准确性,所以我们选择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就是从2016年开始,我们会定向输出一些比较权威的合作伙伴,把用户搜索的一些需求输出给他们,由他们来连接海量的医生来生产内容,然后再反向补给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