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肚子疼——让孩子无比痛苦、家长非常崩溃的“慢性腹痛”
儿科医生董红红儿科医生董红红
在门诊看诊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反反复复肚子疼的孩子。大多已经看过很多次医生,也做过很多检查,但并没有查到真正器质性的原因。医生一般建议就是继续观察,这让孩子和家长都非常崩溃和痛苦。
今天就和大家简单梳理一下慢性腹痛,希望能给有需要的朋友们提供一些思路。
考虑慢性腹痛,要满足下列4个条件:
腹痛发作≥3次。
腹痛严重到影响了日常活动。
反复发作时间≥2个月
无已知的器质性原因。
对于反复腹痛超过2个月,次数大于3次,并且在腹痛时会影响日常活动的孩子,我们要首先除外器质性原因引起的腹痛。
医生在询问病史和查体时,都会特别注意有无“警报症状”。作为家长,重点是注意观察孩子有无下列“警报症状”:
体重减轻(特意减肥除外)
不明原因的发热
吞咽困难或吞咽时疼痛
呕吐,并且呕吐呈喷射性或胆汁性(呕吐物发绿)等
慢性腹泻(稀便或水样便≥3次/天,持续≥2周)或腹泻时为血便
有泌尿系统症状
背痛
炎症性肠病、乳糜泻或消化道溃疡病的家族史
皮肤改变(比如湿疹、荨麻疹或其他皮疹)
如果有以上任何表现,都需要及时看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
如果没有上面所有表现,医生查体也没有发现异常,化验大便潜血是阴性,那么大多不需要额外的辅助检查。
对于没有“警报症状”,查体没有发现异常,大便潜血阴性的慢性腹痛,我们称之为功能性腹痛。
对于功能性腹痛,常见的类型以下:
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常有腹胀、恶心、干呕等。可细分为下面两种亚型:
餐后不适综合征:进餐后出现饱胀感而影响规律饮食,常见表现为上腹部腹胀感、恶心和嗳气等
上腹痛综合征: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排便不能缓解。有些进餐会引起疼痛,有些空腹疼痛,而进餐后疼痛缓解。
肠易激综合征:表现慢性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
腹型偏头痛:腹痛反复发作超过6个月,常有偏头痛家族史。伴有2个或2个以上下列的表现:厌食、恶心、呕吐、头痛、畏光和苍白。
功能性便秘: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下列表现:每周排便2次或2次以下;每周至少1次大便失禁发作;憋便姿势或过度刻意控制排便;排便疼痛或排硬便;直肠内巨大粪块;阻塞厕所的粗便。
非特异性功能性腹痛:不能归于上面任何一种类型的功能性慢性腹痛。
虽然功能性慢性腹痛并没有已知的器质性原因,但对于孩子的生活影响很大,需要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真正治疗起来很复杂,这里只能简单的说一些大原则。
建立良好的医生-孩子/家长之间的治疗关系。医生认真对待孩子和家长的主诉和担心,同理孩子的疼痛以及疼痛对孩子生活的影响。孩子和家长充分相信医生,和医生共同建立治疗目标。明白和理解治疗并不是完全消除疼痛,而是恢复正常的功能。通过缓解疼痛以及增强应对疼痛的能力等,让疼痛对孩子的生活不再有明显的影响。
避免触发因素:家长和孩子记录每次疼痛的可能触发因素,比如食物、活动、情感、思想或地点(家里或学校等),如果发现每次疼痛都有相同的触发因素,要有针对性的避免。
对于食物,不要盲目限制饮食,要在尽量保证均衡饮食的情况下(食物过敏引起的腹痛不属于功能性腹痛的范围,所以不在这里讨论),和医生一起讨论,有针对性的规避大家都一致认为的食物触发因素。
焦虑也是常见的触发因素,同时反复腹痛也会造成焦虑,和医生讨论,选择一些放松技巧(比如深呼吸或渐进的肌肉放松等)和进行认知行为治疗等来缓解焦虑。
对症治疗:
缓解腹痛:
益生菌对于某些慢性腹痛有缓解作用,可选择已证明对胃肠道不适有益的益生菌,比如鼠李糖乳杆菌、罗伊氏乳杆菌,可试用4-6周。
补充水溶性纤维,在保证每日膳食纤维摄入的情况下,(膳食纤维总量建议为年龄(岁)+5-10g),可尝试补充至少4周水溶性纤维,观察腹痛是否有改善。
薄荷油,可减少胃肠道平滑肌痉挛。
缓解消化不良:
少食多餐,同时避免进食加重不适的食物、饮料和药物,比如高脂肪食物、 含咖啡因的饮料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如果孩子存在腹泻或便秘,则需要遵医嘱治疗腹泻和便秘。
慢性腹痛原因复杂,需要我们仔细观察,注意有无任何一种“警报症状”。对于没有“警报症状”,查体没有发现异常,大便潜血阴性的功能性腹痛,则需要家长、医生和孩子一同努力,选择适合孩子的综合和个体化治疗,让疼痛对孩子的生活不再有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