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下医院学科建设新征程

健康界王妍

7月15日,由中国抗癌协会医院管理分会联合健康界推出的“倾听领航者——中国肿瘤管理云讲堂”第五期线上论坛成功举办,本期话题围绕“学科建设的‘行’与‘思’”展开,邀请、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军华副院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薛冬副书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天歆副院长、河南省肿瘤医院任武副院长、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曹琴英书记、佳木斯市肿瘤结核医院刘洪林副院长、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黎志宏书记、邯郸市第一医院刘吉祥书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柠副院长、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杨永国书记、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张博恒副院长、嘉兴市第一医院周清河副院长、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潘全胜副总经理,共同探索交流学科建设的“行”与“思”,启发学科建设的新思路。会议由郑军华副院长担任演讲主持嘉宾,任武副院长担任对话主持嘉宾。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薛冬副书记: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我希望通过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实现医院愿景,成为患者首选的国际一流肿瘤诊疗中心。

在分享中,薛书记针对肿瘤专科医院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三个瓶颈:专科之殇、体量所限、绩效所指,分别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具体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和经验分享,并分别开出非常好的“处方”。薛书记同时分别对于高质量高水平服务、流程的优先、模式的拓展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总结中提到,医院要通过外在的形式和内涵来促进全面发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通过自身累积的经验给了大家借鉴和参考。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天歆副院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于1835年建院,医院始终以学科建设为主线,致力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林院长分别就学科建设的规划、平台、人才、医疗、教学、科研六方面进行分享,针对学科建设具体内容:注重顶层设计,做好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础条件;着力人才引育,打造优秀团队;开展高新技术,提升医疗水平;发展教学作用,培养优秀人才;加强科学研究,提升学术水平六大要素,林院长分别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具体情况,做了详细的介绍和经验分享,并发表了对于学科建设的目标、实现方法及未来展望的观点。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潘全胜副总经理:正大天晴药业集团从1969年建厂以来,在医药工业百强/研发排名中不断刷新,稳中有进,到目前已经是中国化学研发综合实力中稳居前三的。目前正大天晴有四大生产基地,从研发设计到药品生产,从市场流通到临床信息反馈,建立了产品全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在产品方面,正大天晴在肝病药物、抗生素、呼吸等领域均有相关的药物,尤其肿瘤、血液这两个领域的药物非常全面。在药品的研发上,正大天晴共有六大研发平台及多个共建实验室。

俞副总裁表示,在这些硬件的基础上,正大天晴将以”为民族、抗肿瘤“为使命,继续推动临床新药研发、学术交流、医疗改革,造福更多的肿瘤患者。

讨论环节,任武副院长、曹琴英书记、刘洪林副院长、黎志宏书记、刘吉祥书记、王柠副院长、杨永国书记、张博恒副院长、周清河副院长共同探讨了“多学科协作(MDT)诊疗模式如何助推医院学科发展”“如何加强肿瘤学科带头人及梯队培养,引领学科取得突破性发展”“互联网+如何助力学科建设”等相关问题。

十三位专家的精彩分享,启发了学科建设的“行”与“思”新思路,也为在线观看直播的观众带来了思考和借鉴。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扫码观看直播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