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华:中医的出路是人工智能吗?

吴继华医学博士吴继华

今天一位好朋友跟我谈起自己的项目--人工智能中医。到时候可以不用面对面看中医,用仪器测脉搏,看脸色,然后电脑开药方。这个话题让我思考很久。总觉得自己有话要说。

所谓人工智能中医可能是指用电脑网络云计算把中医临床经验运用到更为广泛的范围。可以远程自动诊断,也可以远程自动会诊。

窃以为此项目未必是明智的。中医和西医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医诊断和治疗之个体化。每一个病人的证侯都需要分别辩证,没有一个药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中医难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人工智能真的能够代替医生进行辩证论治?我很怀疑。

中医的出路是智能化?我觉得不对。中医的出路是完整地继承中医的精髓思想。加强人才的培养。我们不仅需要中医学院来培养基础人才,更是需要培养高水平的中医大师。一个大师有时候所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几万医生的作用。因为医学,特别是经验医学的发展是由大师来主导的。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首先要加强古典文学的发掘和研读工作。现在很多的中医博士都不懂伤寒论,不懂金匮,都不懂温病,文言文基础非常薄弱。反而是用西医的方法去研究中药成分。这样的中医就是半桶水。怎么去承担传承大业?我们培养人才的方向还是偏了。

其次我们要鼓励临床出专家。不强调学历而看重疗效。把精力集中到治病上来。敢于给年轻医生提供机会独当一面。不要求外语也要能够评职称。不要把宝贵的经验浪费在背外语单词这样的低效率的事情上面。中医教学也要集中学习古典文献,而不是选一段断章取义,当成识字课本了。投机取巧是培养不出大师来的。

第三要学习外国发展中医的经验。学习日本怎么搞中药专利,学习美国澳大利亚怎么容纳中医临床。不能总是觉得老子最正宗老子天下第一。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从历史中学习的同时,又结合了先进的现代技术;才能针对新冠病毒这样的新问题找出解决方法,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实践宝库。

第四大力提倡中医自立门户,让病人的双脚去投票。自古以来为什么中医能够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他是饭碗,是立身立家所需要。有本事能够治好疑难杂症的就可以自己决定收费标准,没有本事的只好饿肚子。这才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不需要什么证书来保驾护航。

中医的出路不能看跨行跨专业。中医的出路在于提高自己的水平。在于怎么真正地拥有学科总体发展的实力。而不是给人家一种靠猜谜语或者类似算命一样的医学伪体系。把骗子从中医的行列里面彻底清除出去,把玄乎妙算的神算子彻底暴露在光天华日之下。这样才能说是在本世纪真正地恢复了中医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