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新主张|岳阳医院周嘉:“组合拳”打造中西医结合一流医院
健康界董俊
历时44天,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医疗队共收治患者201人,出院192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下称“岳阳医院”)采用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打出了中西医结合救治的强劲“组合拳”。
内服外治,加速康复
2020年2月15日下午5点,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四家附属医院组建的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122名队员,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前往武汉雷神山医院。抵达武汉后,上海医疗队着手分管雷神山医院的两个病区,全力开展对重症病人的救治。
岳阳医院是这支医疗队的其中之一,这已是岳阳医院派驻的第三批援鄂医疗队伍,由李斌副院长任领队,心血管内科樊民主任任队长,共31名医务工作者。院长周嘉在向健康界介绍这支精心选派的“中西结合”精锐部队时说,“作为中西医结合医院,我们挑选了3名西医生,也有两名具备丰富针灸临床经验的中医生。护士总共有22名,最小的是23岁。”
事实证明,这样的人员安排为后期实施中医与西医协同、中药与非药物疗法相结合的抗疫“组合拳”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接下来的44天里,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七病区成了岳阳医院分队的攻坚阵地。
雷神山医院病区是全新的,从无到有,仅用了10天!搬运家具、物品消毒、清理物资,医务人员们都需要亲自上阵。“一人一策”的精准治疗机制和100%中西医结合救治率使团队在新冠肺炎救治中疗效显著。据了解,岳阳医院医疗分队在疫情一线,不光采用吸氧、抗菌、抑制炎症风暴、营养支持等西医综合治疗,还有中药汤剂、针刺辨证论治等中医手段。
接诊病人后,队员们发现部分患者从发病到收治的2-3周时间内,普遍存在乏力、气短、纳差等肺脾气虚症状。于是,岳阳医院分队立即汇报医院新冠肺炎防控小组,经多学科专家讨论后,针对性地给予具有益气清疏、健脾固表作用的“金芪清疏颗粒”进行治疗,有效缓解了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肺脾气虚的症状。
除了“内服法”之外,岳阳医院分队还将针刺、雀啄灸、穴位敷贴、耳穴埋豆和“岳阳功法”等中医“外治法”在雷神山医院开展运用。
周嘉表示,医院为“上海方案”积极贡献了岳阳智慧。“对于一些重症转为轻症的病人或者轻症病人,可以服用中药汤剂,再配合西医的药物和中医的功法等,中西协同,可加速病人的康复。”
将小管针推向世界
“今天什么时候给我打针灸啊?”入住雷神山医院的不少患者因针灸治疗改善症状后,常会追着岳阳医院的医生询问。
在疫情一线的战场上,小小的针灸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疫情期间,以周嘉为首的岳阳医后方专家力量充分发挥了中医的外治法,针对雷神山的患者救治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针灸处方。
据悉,针灸对于失眠、焦虑、偏头痛,没有治疗禁忌症的患者,都可以起到不错的效果。而且,针药合用效果往往比单纯中药治疗更佳。此次驰援雷神山,擅长于中医外治法的岳阳医院特意挑选了针灸技术最娴熟的两个重症医师龚亚斌、侍鑫杰。
“在别的病区,中药西药服用完,就查房休息了。我们查完房之后,病人还要做治疗。”周嘉表示,岳阳医院所接管病区的病人还能享受到针刺治疗,加速康复。
但是在隔离病房里,医生们却是层层防护,戴着护目镜、口罩、双层手套。不光护目镜容易起雾,进针时隔着手套不容易找准位置,还可能误伤自己。针刺治疗时,往往需要一个护士配合一个医生才能完成治疗。
于是,坐镇岳阳医院后方的总指挥周嘉想了个办法。他提议在传统针灸针的外面加个一次性套管,改良成“管针”。针灸针10公分,塑料管做成9公分,摁在穴位上,尾部一拍,针就进去了。周嘉表示,这支带着“岳阳智慧”的管针最大的优点是,穴位定位准确,进针迅速方便,痛感减轻,又不容易误伤到医生自己的手。据介绍,岳阳医院将2万根针带到一线,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症状,缩短了患者治愈的时间。
“我们还想做一件事,就是把岳阳医院成功的经验推广到国际上去。”周嘉说,国内已经很少运用管针,但是由于操作简便,往往受国外针灸医生欢迎。在美国有大量的针灸注册师,如果这些医生能够参与到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中,也会让更多人受益。
在全球很多地方,针灸已经被纳入医疗保险。周嘉认为,中医是中国的,同时也是世界的。未来在全球范围内,岳阳医院也将对针灸的应用和推广进行进一步探索,做到真正的扶正济贤。
“1+1>1”
周嘉把援鄂行动比作“打一场战役”,需要海陆空多兵种作战,缺一不可。西医如同空军、炮兵、坦克兵,先把敌人的阵地横扫一遍,中医就像步兵集团巩固阵地,守卫胜利。“如果要打赢这场战争,必须是多兵种的协同应战,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周嘉说。
在他看来,中西医结合是中西协同这种技术与方法的试验田。作为一名心胸外科医生,周嘉曾给超过6000多个患者做过心肺手术。他举例表示,面对一个局部扩散的肺癌患者,往往需要在不同的治疗阶段选择中西医不同的方法。作为岳阳医院的掌舵者,周嘉需要研究的是,什么时候用西医,什么时候用中医,并使之有效地调动起来,将理念传输给医院的每一个科室主任。当前,岳阳医院正在打造这样的标准化流程。
周嘉认为,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应该是“1+1>1”!即一种中医方法加上一种西医方法,最后大于一种纯中医的疗效或一种纯西医的疗效,而所有方法的最终方向,都指向一个目标——让病人能够早日康复。岳阳医院的目标就是打造成一家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中西结合医院。
“我想打造的中西结合医院,整体实力应该大于一个纯粹的中医院。”周嘉认为,国内领先的中西医结合医院需要首先找到一大批优秀的中医人才,支撑医院的中医学科建设。作为医院的管理者,珍惜人才、寻找人才是重要能力。
作为全国领先的中西医结合医院,岳阳医院占据上海市这块经济发展高地,同时医院具备明确的发展框架体系,有1家国家中药临床研究基地,3家国家中医区域诊疗中心,6大临床诊疗中心,同时保证落实绩效分配方案,这些都是吸引人才的优势条件。“现在的院长应该还是比较开明,还是比较爱才,会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吸引人才,给他们一个很好的环境,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作用。”周嘉笑着说道。
【院长在线】
健康界:经此一役,您在医院管理方面有哪些新感受?
周嘉:这个百年难得一遇的医疗行业大战役,让中国的经济格局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在大环境的改变之下,我们医院的运行模式也会随之改变,我们必须适应这样的改变。
岳阳医院是上海最早获批的互联网医院之一,在线诊疗、物流配送打通后,用药可以直接送到家中,不增加病人的任何费用。此外,上海中医临床培训中心也设立在岳阳医院内,同时打通上海240家社区医院和29家二级医院,提供远程会诊、培训等服务。后疫情时期,我们会充分利用好社区的卫生资源,利用培训中心和互联网医院,让老百姓在满足诊疗需求的前提下,少跑路。
健康界:目前,国内医院正处于复工复产阶段,岳阳医院做了哪些部署?
周嘉:从2月底开始,我们医院就复工复产了,比上海一般的三甲医院要早两个礼拜。
当时上海防控做得很好,还没有外来输入案例。我们便分析认为,上海市95%以上的发病人群都不是上海户籍或者长久居民,而是流动人口。岳阳医院的受众人群主要是本地人,我们在仔细分析、评估岳阳医院的门诊、住院、手术患者结构后,在确保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保障就医安全的前提下,提出现行的医院门诊、探视、手术等制度,并逐步全面有序恢复日常诊疗工作。但前提一定是保证防控工作安全到位,每一个病人入院,都要严格检测过三关:血常规检查、血清抗体筛查、拍CT片子,这三项检查必须都合格。同时,我们实行院内禁止探视,对于必须陪护的人员,也要和入院病人接受同样的筛查。如此一来,我们就做到位了。
到了3月中旬时,岳阳医院所有科室门诊已经全部恢复。到3月底时,我留意了下,医院基本已经做到了收支平衡。这在三甲医院中应该还是为数不多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在确保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我们比大多数医院提前了1-2周有序恢复诊疗。
作为一个院长,我必须要关心老百姓的切实的利益,不能因为防控,就把他们拒之门外,否则就叫因噎废食。患者的刚性诊疗需求必须要保证,医院的初心就是为了救治百姓,维护他们的健康。
健康界:你认为,这次疫情给中医药领域带来哪些发展机会?
周嘉:我们的中药发展之路,可以借鉴于日本的方法。他们利用汉方、经典方逐渐让老外获益。反观国内,中医传承的比较好,但是中医药仍存在很多问题。
中药成为中药之前,是农副产品。农民往往希望快速获利,导致种植不规范现象,造成中药功能退化。比如三七要种五年,往往一年就卖出去了。一般中医需要开3克就够了,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12克才能达到同等效果。
当然,目前相关方面的监管也在加强,一些机构甚至拥有标准的中药种植基地。一旦有了中药种植的标准化,控制好农药、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才能够把控住中药的质量,中医药才有可能真正走向世界。
健康界:你怎么看待中医药的发展与创新问题?
周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知是不断变化的,但是用古代一成不变的方法来治病,肯定有问题。
我们也发现:有几味中药,会引起肝损伤。古人不知道,但我们现在知道了,有些一定不要超过它的标准使用计量,我们可以用现代的方法去检测它。所以我想,作为一个当代的医生、当代中西结合医院的院长,我要讲的是传承与创新——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古代人没有管针,而我们在这次新冠肺治疗中,用这个就会更加方便。术要不断扩大,这就是总书记讲的创新。把中医的道、精华的术融合到一个新医学里面去,让病人更快、更好地康复,这是我们的终极目的。
【院长名片】
周嘉:心胸外科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兼任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心胸外科专委会主委,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针刺麻醉临床研究领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