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张图看懂国内互联网巨头健康产业布局

HIT小李刘硕

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对资本和市场有很强的吸引力。以阿里、百度、腾讯、京东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巨头”凭借数字技术能力和商业渠道能力已经开启了对健康产业的布局。

由于各家企业的优势能力不同,导致对健康产业投入和未来规划也有很大差异。值得一提的是,“巨头”们的规划战略也经常调整,比如百度曾经整体裁撤了医疗事业部,后来转型以AI产业化为发展方向。曾经的“百度重数据、阿里重运营、腾讯重连接”发展到今天也不尽然。以下是对4家互联网“巨头”在健康产业布局的简要梳理,文字部分以简单交待为主,配图能更清晰地展示各家布局情况。

1.阿里健康

2014年阿里收购香港上市企业中信二十一世纪,同年10月更名阿里健康。以药品信息化和电子监管入局健康产业。2017年,马云在达沃斯论坛强调阿里的双H战略(health&happiness),将健康视为阿里未来两大战略的一翼,更是直接显示出阿里在健康赛道的雄心。经过多年的发展布局,目前阿里健康主要有4大业务群,可总结为“药、医、技和投资”。

(1)药

一是最早开始的医药电子监管,覆盖了85%的国内生产药企和95%的流通疫苗。另外是最重要的一块,也是营收占比最高医药电商业务,有自营和商家入驻两种形式。第三是医药O2O业务,属于配送领域。

(2)医

也可以统称为了阿里的“互联网医疗”业务,包括支付宝医院,与多家医院达成合作,为患者提供从挂号、问诊至购药的一站式服务。还有健康码、云问诊、消费医疗等业务。这块业务较杂,战略发展上并不统一。

(3)技

代表底层技术创新。2018年,阿里健康与阿里云共同加强在图像识别、生理信号识别、知识图谱构建等能力的建设,迅速夯实了智慧医疗基础。

此次疫情中,阿里达摩院CT影像AI已在湖北、上海、广东、江苏、安徽等16个省市的168家医院落地,已诊断34万临床病例。达摩院全基因分析平台也迅速在浙江疾控中心、武汉金银潭医院等落地,大大缩短了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的时间。

(4)投资

主要入股体检行业。国内三大体检公司,阿里已经投资两个,完成对爱康国宾、美年大健康等线下健康机构的并购入股,加强了健康服务的纵深。

更重要的获取更多的流量入口和健康数据入口。

2.百度

百度的健康产业布局一度失败,医疗事业部被整体裁撤,而且还因“魏则西事件”受到社会大众的强烈指责。目前百度整个公司的战略是“All In AI”,百度凭借技术算法算力等优势,打造“百度大脑”,进而对各个产业赋能,实现“产业智能化”。在健康医疗领域,依托百度大脑的医疗产品已经逐渐成型。

借助于AI技术,百度打造了AI医疗智慧中台,并以此为核心向医疗机构提供五大技术解决方案:临床辅助决策系统(CDSS)、眼底影像分析系统、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智能诊前助手、慢病管理。其中CDSS是核心产品,曝光度比较多。目前面向基层医生的CDSS,已经覆盖27个科室,涵盖4000多种疾病,TOP3疾病推荐准确率高达95%。诊断结果由循证算法推算生成,意味着该结果可解释,医生在使用时有据可依。百度在推广CDSS时,强调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医疗行业的知识出版有类似于垄断的特质,而知识是NLP的基础。

二是技术,循证医学需要可解释的AI算法技术作为支持。

三是融入生态,AI要做的不是打破、颠覆或者重建医疗原有的生态系统,而是融入这个由医院、医生、政府、知识出版社、数据运营商等元素组成的医疗生态,广泛地联合合作伙伴。

3.腾讯

腾讯的优势在于社交平台微信、QQ带来的巨大流量入口,但同时也以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支持,围绕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医疗保险和医药研发流通已构建起巨大的医疗事业版图。

腾讯的布局动作主要有三类:投资、自建与合作。投资方面,几乎覆盖了医疗服务的每个环节与场景(投资企业达几十家,配图未能完全展示),目的是实现了线上与线下、B端和C端行业生态闭环。

自建方面,则是出于腾讯的“产品经理基因”,腾讯的医疗业务可分为以互联网为支撑的B端业务,以腾讯医典开展居民健康的C端业务。而人工智能则贯穿其中,两端同时发力改良医疗流程。腾讯自有医疗产品包括:微信智慧医院、智能硬件产品糖大夫、保险平台微保、医学科普平台腾讯医典、医疗人工智能平台腾讯觅影。对外合作方面,腾讯与医疗信息化企业、保险企业、医药器械企业和政府在多领域展开合作,包括家庭医疗、疾病管理、医药流通、医药研发、医疗科普、移动医保支付等,通过整合B端(医疗机构)、G端(政府)、C端(终端用户)资源,腾讯在不断巩固自己的医疗生态布局。

4.京东健康

医药电商是京东进入健康领域最早涉足的领域。2013年,京东开始保健品等非药品类的零售。2016年,京东大药房上线,目前京东大药房的收入已超过四大药品零售连锁上市企业,京东健康零售业务板块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医药零售渠道,合计占医药零售15%以上份额。2017年京东上线医药B2B采购平台“药京采”。

京东把医药电商做大做强后,向健康产业上游延伸,打造“医+药”的模式是顺理成章的规划。2017年12月,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线试运营。起初的模式与好大夫、微医等并无区别。后来改变策略,与线下医院深度合作,将医院整体“搬”上线。

2019年1月,“京东互联网医院宿迁分院”上线,意味着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搬”上了京东互联网医院,成为我国公立医院与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首次线上线下一体化合作。2019年5月以来,从京东独立出来,获得超过10亿美元A轮融资。继京东数科和京东物流之后,京东集团打造的第三只巨型独角兽。

京东健康的未来规划是成为分级诊疗中心,能完成线上问诊、上门检验、在线同步检验报告、开方送药等一系列流程。需要线下面诊时,医生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向病人推荐合适的医院或医生,互联网医院同样可为用户提供挂号、报告、配送药品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