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来源最新研究!中国团队在Nature刊文

健康界王晓苒(整理)

关于新冠病毒的起源,种种说法一直以来甚嚣尘上。

日前,中国团队有了新发现,打破“新冠病毒起源阴谋论”,并在Nature发表研究论文。

5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及广州动物园研究人员共同作为通讯作者发表题为“Isolation of SARS-CoV-2-related coronavirus from Malayan pangolins”的研究论文。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病毒SARS-CoV-2可能是穿山甲-CoV样病毒与蝙蝠-CoV-RaTG13样病毒重组的结果。

新冠病毒或由来自蝙蝠穿山甲冠状病毒重组

该研究从马来穿山甲分离到一株冠状病毒,其E、M、N和S基因与SARS-CoV-2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100%、98.6%、97.8%和90.7%。特别是穿山甲冠状病毒S蛋白内的受体结合域与SARS-CoV-2的受体结合域几乎相同,只有一个非关键氨基酸差异。

研究表明,在分析的25只马来穿山甲中,有17只检测到穿山甲冠状病毒。被感染的穿山甲出现临床症状和组织学改变,抗穿山甲冠状病毒的循环抗体与SARS-CoV-2的S蛋白发生反应。从穿山甲中分离出一种与SARS-CoV-2高度相关的冠状病毒,表明它们有可能作为SARS-CoV-2的中间宿主。

同时,论文中显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与SARS-CoV和蝙蝠冠状病毒RaTG13具有很高的序列同源性。虽然蝙蝠可能是各种冠状病毒的宿主,但SARS-CoV-2是否有其他宿主仍不明确。

研究人员在文中表示,如果野生动物贸易得不到有效控制,最新发现的这种被贩卖哺乳动物体内的冠状病毒可能会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华农团队早先研究结果:穿山甲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

早先,华农团队就曾通过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组数据,发现穿山甲可能为潜在中间宿主!

2月7日,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发现穿山甲可能为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该研究成果是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沈永义、肖立华等科研人员通过联合攻关,在新型冠状病毒潜在中间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他们的最新研究结果不仅对疫情的源头防控有重大意义,而且为野生动物管控的相关政策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世卫组织发言人:新冠病毒源于动物界,非人为操纵或由实验室合成

新冠病毒起源的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关于新冠病毒起源阴谋论——新冠病毒是人为操纵或合成的说法不绝于耳,但层出叠见的研究结果不断在否定着这一猜测。

4月21日,世卫组织发言人驳斥新冠病毒起源阴谋论,23日世卫组织通过其每日疫情报告再度强调,所有已知证据表明,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界动物,而非人为操纵或由实验室合成。

在英国《快报》5月6日报道中,对于近期美国特朗普政府关于新冠病毒源自中国实验室的说法,世界卫生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博士也再次进行驳斥并指出,需要“适当而明确的科学研究”来确定病毒的来源,目前掌握的数据显示新冠病毒来自动物界。她同时警告称,动物源性表明病毒更有可能在人类中再度暴发。

据报道,世卫组织已经启动了疫苗研发的行动方案,促进相关方面的国际合作。哈里斯博士在接受英国天空新闻采访时也表示,过往在新冠病毒不同分支上的研究,使得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有着很好的前景。另外,对疫苗的高需求也推动着科学界的疫苗研发工作。

本文综自澎湃新闻、中国日报、华南农业大学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