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医学生最想成为的人”,众人描述被伤医生陶勇,看完心痛到无法呼吸
健康界杨瑞静(整理)
2020年1月20日,是农历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二十六,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据@平安朝阳 通报,这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下称北京朝阳医院)发生一起医生被袭击事件。其中一名受伤最为严重的医生为眼科主任医师陶勇教授,后脑勺胳膊多处被砍伤。在他受伤后,他的同事接替来医治剩下的患者。
事件发生后,医疗行业内外纷纷自发为陶勇祈祷。据曾在同一医院共事过的医务人员向健康界回忆,陶医生人很好,很能干。
健康界梳理多位医生和患者的观点后,发现陶勇的“好”,既是医技上的,也是医德上的。
那么,被伤的眼科专家陶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是所有医学生最想成为的人”
事件发生后,陶勇师妹发了一条朋友圈,称他“年轻有为,温文尔雅”“前途无量”。
医生圈素有“金眼科银外科”的调侃,有网友称,他属于站在塔尖上的的那一批医生,是所有医学生最想成为的人。
根据北京朝阳医院官网,眼科主任医师陶勇教授,系眼科学博士,曾留学德国,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公开资料显示,陶勇曾获“2015首都十大杰出青年医生”称号,入选北京大学医学部青年学者奖励计划、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
他在眼科SCI杂志发表论文98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55篇),中文期刊发表论文51篇,主持国际科研基金4项、国家级科研基金两项,省部级/市级科研基金两项,获国家专利3项,参编书籍3部。
他专长于葡萄膜炎和眼底疾病的诊治。2011年主持建立国内唯一一家“眼免疫实验室”;他是中华眼科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和眼免疫学组最年轻的委员;他是现任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葡萄膜炎与免疫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他曾获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称号、获第二届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之“探索之星”,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翻看陶勇医生的履历,28岁北医博士毕业,国外访学一年,32岁副主任医师+硕导,36岁主任医师,37岁在北京朝阳医院担任副主任+博导,被医生同行赞为“八零后的年轻博导”。
“更要为患者提供足够的人文关怀”
有患者是自费来的,他主动开价格便宜的药。
有患者手术只负担得起一只眼睛,他贴钱也要给患者治好,“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瞎”。
2016年,@设计师田亮 发文感谢陶勇,称其为他朋友节省了两三万元的治疗费用,“他帮我们找了一些慈善机构,然后说自己会想办法”。聊天记录显示,陶勇表示不能轻易放弃患者。
一些艾滋病、梅毒患者需要做眼部手术,他为此专门开展艾滋病眼病患者的诊治。
据健康时报报道,陶勇医生团队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开展合作,将患者视情况转移至这两家有传染病专业防护措施的医院进行手术。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治疗规范,从事艾滋病眼病治疗六年以来,陶勇团队救助了无数患者,团队自身人员没有发生一例感染。
正如陶勇自己所说:“为艾滋病眼病患者进行治疗,除了要有丰富的医学经验,更要为患者提供足够的人文关怀。”
此外,据健康时报报道,陶勇热心公益事业,先后三次参加由国家卫计委和香港健康快车慈善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华健康快车行动,为贫困患者实施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逾两千例。
在陶勇最新的一条微博下面,网友排队为他祈祷。
在陶勇被砍伤的那一刻,网上还有1500多人排号等着他看病。只是,那个一直救人的医生,如今也变成了被救治的一名患者。
让我们一起为陶勇医生祈祷。
本文综编自新浪微博@北京眼科医生陶勇、健康时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