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服务惠民生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打出MDT组合拳

健康界瑶瑶

多学科协作诊疗(简称MDT)是指由多个科室医生组成团队,针对某一疾病展开讨论,为患者制定科学、综合、个性化诊疗方案的过程。近年来,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越来越受到业界关注,国内医院纷纷开展。然而由于医生工作强度大、缺乏有效运行机制等原因,不少医院在推行过程中陷入了“有心无力”的困境和僵局。

作为一家地市级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下称江大附院)的MDT工作也曾遭遇过发展瓶颈。但令人惊异的是,该院最近两年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无锡地区赢得了广泛关注与好评。关注度和影响力快速提升的背后,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做了哪些探索与创新?健康界到医院探访后了解到,该院为深入推进MDT,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招式一:建立规范的MDT管理制度

MDT开展需要多科室、多专业临床人员通力协作,然而不同科室专家的时间难于协调,成为制约MDT发展的一大痛点。因此,加强制度保障,制定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显得至关重要。

据江大附院医务处副处长蔡东焱介绍,十年前医院就在全市率先实施MDT,但开展数量一直难于大幅提升。针对这一情况,2018年医院发布了《MDT管理实施方案》,2019年又颁布了《江南大学附属医院MDT组增补通知》,对MDT申请流程、组织实施形式、会诊指征等细节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现MDT流程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据了解,新的文件明确了MDT诊疗病种和服务对象,“按病种设置肺癌,胃、结直肠癌,乳腺癌,食管癌,不明原发灶肿瘤,头颈部肿瘤,淋巴瘤,妇科肿瘤等8个MDT协作组”,并明确MDT申请对象为“初诊的III、IV期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确诊困难或疗效不满意的疑难、急、危重症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的病例,高风险手术及重大疑难手术患者等”。组织实施方面,则指定医务处牵头组织、协调全院MDT;参加MDT讨论的专家必须由各科室遴选相关专业领域业务突出、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进入每个MDT协作组;每个MDT协作组每周的门诊时间也有了明确规定……

谈到目前医院MDT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全院MDT统筹协调人的蔡东焱信心满满:“医院出台新的文件规定后,以流程的标准化保障了MDT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如今MDT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虽然医务处的工作量增加了,但开展起来却顺畅了许多。”

招式二:不断完善MDT考核体系

“光有制度保障还不够,还要辅以一定的考核激励机制,才能提高医生的依从性,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写在纸上’的制度切实转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

为此,医院一方面对参加门诊MDT讨论的专家组成员给予个人奖励;另一方面,加强集体考核,根据不同科室特点、出院患者人数等指标,量体裁衣,制定相应的MDT考核目标,对表现突出的科室,年终给予奖励。

“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后,转变很明显,医生对MDT工作更重视了,观念和习惯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地改变。”蔡东焱介绍说,与此同时,医院还指定质量管理处组建手术质量安全和化疗质量安全专项检查组,定期对全院手术指征和化疗规范执行情况检查考核,确保更多符合MDT会诊指征的患者得到更科学、有效的治疗。

“与前些年相比,我们的MDT病例数有了显著增长,更重要的是,多科专家畅所欲言、探讨协作,专业水平快速提升,患者诊疗效果和满意度也随之提高”,身兼协作组专家和科室管理人员双重身份的胃肠外科许示心主任医师表示,自己“既是MDT工作的参与者,也是受益者”。

招式三:鼓励人才个性化发展

人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也是开展MDT的核心。积极践行“临床研究型医院”发展路线的江大附院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并为之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育才引才的良策,为医院人才个性化、综合化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支持人才个性化发展有助于MDT发挥更大的作用价值”,影像科普放、CT室副主任贺锋以所在科室为例介绍道:“我们科有近20个副高以上的专家,且都有明确的主攻方向,比如有的擅长看胃肠道肿瘤,有的擅长看妇科肿瘤,大家会根据自身专长选择进入不同的MDT协作组,科室也积极鼓励年轻医生将业务和兴趣相结合,在更加细化的领域深耕发展。”

对于如何在科室考核标准和个人发展目标间寻求最佳结合点,蔡东焱表示:“加强科室建设和助力个人发展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医院会给科室和医生加压,但也始终坚持‘人尽其才’原则,努力在医院发展框架内帮助科室和个人制定最优的发展方向和探索路径。”

招式四:运用“互联网+”,开展远程MDT

物联时代,如何更好地技术惠民、服务便民?江大附院始终在思考中探索前行。2018年9月,医院紧跟时代步伐,引入“互联网+医疗”发展新模式,联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搭建了远程MDT合作平台。

医院规定,如果患者符合MDT标准且提出远程会诊需求,医院各诊疗小组经过筛选可以向外联办提出申请,由院方整理患者的电子病历、检验报告和影像检查图像等资料,上传远程会诊系统,由院内、外MDT团队共同确定下一步诊疗方案及后期随访工作……

“开展远程MDT后,患者无需到处奔波,在无锡就可同时获得多位上海专家‘面对面’的诊疗服务。这种合作方式不仅提高了医疗质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也有助于医院开拓学科视野、完善诊疗方案,以专科技术水平的稳步提升造福一方百姓。”蔡东焱透露,目前医院正在与香港医学会等更多高端平台洽谈远程MDT合作,以实实在在的举措逐梦“健康无锡”。

文因事而发,业因实而兴。江大附院精心打造的一“招”一“式”实现了MDT工作的“量”“质”齐升,但在院长华东看来,这些都只是开始:“2020年我们将启用新院区,大幅改善医院整体环境和硬件设施,为开展更多更高质量的MDT提供重要支撑,在改善医疗服务、持续惠民利民的道路上加速地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