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循证,用药安全……浙大二院携两岸医院共话管理精髓
健康界刘文阳
台湾的医疗技术在国际上早已享有盛名。全球前200大医院中,台湾地区就占了14家。相比欧美等国,台湾地区和大陆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和历史底蕴,对于大陆更具有借鉴意义。
恰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成立150周年,西湖之畔每年一届的海峡两岸医院院长论坛也到了第八届。12月5日,钱塘江畔的杭州国际会议中心高朋满座。分论坛二的会场上,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王志康、台湾高雄市立大同医院院长陈彦旭,以及台湾澄清复健医院副院长周志建的联合主持下,两岸医院你来我往地“抖”起管理精髓,抖出不少亮点。
从上到下,依次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王志康、台湾高雄市立大同医院院长陈彦旭、台湾澄清复健医院副院长周志建
台湾医养结合“煎蛋模式”
和大陆一样,台湾同样面临着老龄化的困扰。台湾天晟医院小区医学部部长黄郁超介绍,该院参照“工业4.0”的方向,推出一种“大健康4.0”版医养结合模式,就是以医疗为核心向外延伸,结合5G长照服务,共同建构医养合一的大健康互联网。
该模式参考美国白宫顾问李傑教授提出的医养结合“煎蛋理论”,将其进行台湾地区本土化改造。
天成医疗集团是一家典型的台湾医养结合机构,拥有三家医院,总床位1000张,还拥有长照机构床数约600床。黄郁超介绍,天成医疗集团的运作遵循“五化方针”:医院经营社区化、病房设计饭店化、医疗信息网路化、医院设备科技化、临床诊疗服务业化。
“医养结合机构最重要的三点是什么?Location、Location、Location。”黄郁超表示,择地第一。一个优雅安静的环境,对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帮助很大。
台湾天晟医院小区医学部部长 黄郁超
百年浙二护理的循证与创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称浙大二院)拥有150年历史,其护理部门也是。护理是一门人文色彩浓厚的专业,经过150年沉淀的浙大二院护理,拥有深厚的内涵。
浙大二院护理部主任金静芬介绍,医院第一任院长梅滕更的夫人是护士出身,对护理有着深厚感情,曾为浙江近代西医院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护理人才,留下了一个个护理佳话。同样,梅夫人也为浙大二院护理奠定了优良基础,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浙大二院护理部主任 金静芬
除了对护理人文精神的传承,浙大二院护理也一直很重视循证与创新,通过创造新的方法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比如,1986-1988年历经2年多的临床研究,手术室团队发明“3分钟快速刷手浸泡灭菌法”应用临床,这一创举在省内广为推广。金静芬认为,“创新是医学发展的源泉,为临床医学提供可靠的证据。循证,是最佳的证据应用。”
金静芬介绍,浙大二院护理部于2015年成立循证团队,2018年成为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证据应用基地。每个小组每年至少开展1个证据应用项目,护理部组织选题、中期及结题汇报。目前,已开展30余个项目。通过一个个项目的开展,浙大二院护理人在内部营造起科学氛围,为患者提供了更为温暖的服务。
金静芬的演讲结束后,浙大二院副院长王志康忍不住点评;“说浙大二院的护理队伍占医院的大半边天都不为过。哪里有事情,哪里就会有她们的身影出现。无论救治患者,还是创新发明,她们都是冲在最前面的。”
AI提升用药安全
AI正在对医院管理流程和理念带来影响。用药安全,在患者安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AI如何助力用药安全?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秘书长黄琡雅介绍了一个全新的系统:人工智能药物安全系统AESOP(伊索)。
AESOP 系统如何提升用药安全?黄琡雅介绍,它是一个侦测医师用药不适当/错误的警示系统。当医师开的药方和一般医师开的药不一样的时候,系统仅用0.075s便可侦测出是否不当,并跳出显示“Error”的提示框。
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秘书长 黄琡雅
考虑到医生的接受度,这一系统可以和医生互动。黄琡雅介绍,提示弹出的时候,医生可以选择“不认同建议”“认同建议修改处方”,或者“认同建议不修改处方”。如果某一建议被很多医生拒绝,AESOP会自动学习,下次不将其判断为错误。
该系统的智能之处还在于:不会过于敏感,约3%的几率会反应。此外,0.075s就给出结果,意味着基本上医师动完念头就侦测完毕,不会影响医生诊断节奏。黄琡雅颇为自豪地表示,目前这套系统在投入使用的医院当中,被接受率超过七成。
医病共享决策(SDM)让医患更融洽
“各位在坐的医生请算一下,平均给每位患者几分钟的时间?”高雄基督教医院院长卢介祥抛出“灵魂一问”。“谈创新的同时,要把基础的事情做好。”卢介祥说,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等在所难免,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对医患之间的关系影响很大。
高雄基督教医院院长 卢介祥
卢介祥介绍,台湾同样面临着医患之间沟通不充分的问题。根据2014年台湾病人安全通报系统年报(TPR),可能因“沟通因素”引起的患者安全事件中,有31.6%属于医疗团队与病人间的沟通问题。
医病共享决策(SDM)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卢介祥介绍,SDM是一种具体落实病人为中心的照护流程。将病人及其家属,纳为医疗团队的一分子,基于平权,协助病人考量到医疗以外的需求,促进医病、医护、医医之间的沟通。
实证医学提出的医病共享决策模式
如何将SDM导入临床?卢介祥表示,它有一定的步骤,需要工具的协助。也需要明确团队成员及任务分工。还需要建立团队运作共识,包含主题推动目的及重要性、界定主题适用范围、规划临床导入流程、规划决策辅助工具应用流程(如适用阶段、实施场域)、预期效益。此外,还需明确临床导入实施范围及执行情形。
卓越绩效模式的实践
“没有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的医院就是耍流氓。”浙江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陈海啸语出惊人。同时他表示,医疗技术不能“一白遮百丑”,资源、战略、领导、过程管理、分析与改进、顾客与市场缺一不可。他分享了“新木桶原理”:长板更长更强,短板优先提升,木板之间的无缝隙整合。
浙江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主任 陈海啸
“问题在一线,解决在一线,效果在一线,奖励也在一线。”陈海啸称,然而医疗质量改进一定是自上而下。他介绍,恩泽医疗中心通过确立岗位职责管理体系、业绩评估体系、医疗质量改进体系、成本控制体系、福利报酬体系等五大管理支柱,从患者安全类指标、并发症、人均收支结余、总资产收益率、药占比、人均个人总收入等指标入手,衡量运营效果。
大数据助力医疗仪器管理
医师、病患、医疗仪器是密不可分的“铁三角”。台湾基督长老教会马偕医疗财团法人马偕纪念医院医学工程部主任张国颂介绍,医疗仪器有其生命周期,就像人的生老病死一样,需要日常维修、定期保养、紧急叫修。
医疗设备的问题容易被忽略。张国颂介绍,马偕纪念医院通过自行研发的一款医工APP,将仪器设备的位置、健康状态乃至效益等掌控在手掌之中。
台湾基督长老教会马偕医疗财团法人马偕纪念医院医学工程部主任 张国颂
管理者需要对使用效益进行追踪,以及进行仪器汰旧管理等。张国颂介绍,通过仪器效益追踪平台,可以设定仪器的使用目标值、每月使用次数、每月产值、每日使用时段(尖峰)、单笔医令与ID等,使得效益平台可视化。
大咖畅谈未来发展
对话环节更精彩。在中国医院协会会长助理兼标准办主任朱夫的主持下,几位医院院长进行了一次“畅谈”。
中国医院协会会长助理兼标准办主任 朱夫
对话嘉宾从左到右分别为: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吴皓、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以及山西省人民医院院长李荣山。
大陆医院管理上的特点和趋势是什么?
吴皓:精细化是当前大陆医院的一个管理趋势。如今,各家医院都在通过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院章程、标准,从而建立高效、科学、可持续性的运作机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开展,也和医院精细化管理的进程相呼应。
此外,医院也在纷纷建立临床医学中心、成果转化办公室,同时,重视研究型人才培养。这些都是重视内涵式发展的明显特征;
再者,医院越发重视信息化,纷纷建立数据中心,从而提升医院效率和质量。这些都是精细化管理进程中的重要体现。
如何看待当前的医保管理工作?
李荣山:医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老百姓看病的钱袋子。过去,医保归人社部、卫健委管,曾经出现过很多问题。医保局成立后,扭转了不少过去的不正之风。然而,医院曾经不规范使用医保基金的惯性很大,一些抵触情绪在所难免。医院需要正确对待,调整自己的运作方式,从而更好发展。
朱夫:医疗需求的增长幅度是25%,医保基金的增长率是7%,两者肯定存在矛盾。如今,作为付费方的医保局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医保局做了很多正本清源的事情,但是由于其成立的时间不久,和医院的磨合有待进一步提高。医院和医保应该站在一起,一同通过精细化管理去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把钱花在最需要的地方。
未来三年你家医院最重视什么?
吴晧:最关心三级医院的运营绩效,如何面对国家经济下行的压力。
李荣山:通过信息化建设提升医疗和服务的水平,是我们今后三年的重点。
艾开兴:三年以后,估计同济大学附属肺科医院的职工达到2千名左右。我希望三年以后,他们的精神状态和现在一样好,身体状况比现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