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转化路上的北医三院 是我国研究型医院的缩影

健康界韩颖

目前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带动医学研究和医工交叉的创新保持了高度的活跃。AI+医疗,计算机服务设计等成为热点,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医学创新转化不但能不断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19年11月27日,北医三院第二届创新转化大赛决赛暨第三届科技成果推介会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隆重召开。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刘晖,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翁啟文,国家卫健委科教司规划评估处主任科员施韵,北京市卫健委科教处处长宋玫,中关村海淀园常务副主任林剑华等政府领导以及来自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和产业园区、孵化器、企业、投资机构等嘉宾出席了本次活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党委书记金昌晓,副院长李树强、宋纯理,总会计师李春,运动医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余家阔等院领导和医院科研人员代表一并出席。本次活动由党院办主任、科研处副处长、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姜雪主持。

 北医三院党院办主任、科研处副处长、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主任姜雪

刘晖副主任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本次大会的重要意义,并对三院的创新转化工作给与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创新转化大赛的举办,很好地抓住了临床研究与科技创新的契合点,突出了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的主题,既具有客观的现实需要,又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刘晖副主任

比赛中,14个脱颖而出的医学创新转化项目在进行最后的角逐,展现了三院人积极创新、锐意进取风姿。下面,让我们一起领略北京第三医院是如何进行医学创新转化的。

执行有力度

“近三年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获得专利授权361项,专利转让41项,转化金额也逐年增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宋纯理介绍道。除了各临床科室,信息管理和大数据中心也积极参与到创新转化中,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服务更多患者。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宋纯理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定期举办创新转化大赛和科技成果推介一系列活动,抓项目创新,发展潜力,抓人才优势,迸发创新活力。

思考有角度

2019年8月20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余家阔教授教授团队一系列科技成果转让在北医三院正式签约,这是余家阔教授为首的团队十九年持续努力的成果。余家阔教授介绍道,运动医学关节置换在中国有着重大的健康需求,解决患者的需求就是其坚持十九年的初心。不忘初心,需求牵引,持之以恒,以多赢模式做好转化。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余家阔教授

创新转化几乎在北医三院的每个科室开花结果,医生通过临床中的问题和患者的需求,不断思考,不断创新,一个个创新项目脱颖而出。

措施有精度

北医三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众多患者的信任,在科技兴国的政策引导下,在整体的医疗改革的背景下,北医三院逐渐作为大学附属医院向研究型医院的转型,依托持续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在推进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凝聚力,收获更多来自政府及百姓的认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如是说。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发起构建北京学院路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为科技创新提供新资源、新平台,吸引工程研发等创新企业,推进医学工作者、科学家、投资者和企业家交流合作,实现前沿科技的临床转化应用。希望未来北医三院能凝聚政府的支持,企业的力量,让医学创新成果转化走得更快,走得更稳,也有更好落地的机会,造福大众。

政策有温度

随着医药健康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国相关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产学研的协同,监管政策等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完善。医药健康产业是北京的十大高精尖产业,是北京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作为北京全国科创中心建设的主阵地,着力发挥丰富的科教资源的优势以及我们医疗资源和良好的创新生态的这些方面的优势,通过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持续推动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

中关村管委会翁啟文主任

中关村管委会翁啟文主任表示,中关村管委会也正在根据医药健康产业的特点全力打造医学成果转化的全链条的服务体系,北医三院致力于通过推进制度的创新,改善科技创新环境,促进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使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提高临床能力的推手,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

临床价值+市场价值+社会效益——创新转化

能够落地生产的创新转化项目,临床价值、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项目路演环节,38个转化项目经过层层的筛选,14位参赛选手带着14个优秀的项目进入决赛路演环节。

14个路演项目详细信息

项目涵盖超声诊断科、消化科、肿瘤放射科、运动医学研究所、泌尿外科、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骨科、眼科、麻醉科、危重医学科、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生殖医学中心等科室,从经验丰富的科室主任,到“初出茅庐”青年才俊。他们分别从研究背景、临床价值、研发过程等多方位介绍自己的项目与产品,现场由医院、科研机构、政府、企业内人员等组成的评审团进行现场打分。

参赛选手风采

专家点评团

最终,运动医学黄红拾的“基于外骨骼机器人的下肢运动损伤患者早期精准康复模式构建及其临床应用”、泌尿外科颜野的“一种基于MRI图像的前列腺癌三维可视化手术导航系统”以及信息管理与大数据中心朱声荣的“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取得佳绩,获得三等奖。

三等奖获得者

消化科黄永辉的“内镜下乳头成型术专用抗反流胆道支架”、肿瘤放疗科杨瑞杰的“放疗自动结构勾画人工智能系统开发”突出重围,荣获二等奖。

二等奖获得者

超声诊断科的崔立刚的“超声腔内探头隔离及导声一体化装置”拨得头筹,斩获一等奖。

一等奖获得者

其余8位选手获得优秀奖

在现场150位由医院各科室医务工作者组成的大众评委的投票中,超声诊断科的崔立刚、肿瘤放疗科杨瑞杰以及骨科吴奉梁获得更多大众评委的喜爱,共同摘得人气奖。

人气奖获得者

创新不分大小,无论是辅助医生还是服务患者,无论是基于大数据的决策平台,还是医疗器械中一个小小的零件,只要有足够的价值,就应该有转化的机会,北医三院第二届创新转化大赛决赛暨第三届科技成果推介会为所有参赛的项目提供了一个展示和转化的机会,也期待更多好的科技项目得到发掘,得到转化。

心中有方向 脚下有力量:医学创新 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

比赛落下帷幕,北医三院的创新工作者却依然在路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总结道,回顾这几年我们在科技创新创立的工作,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思考有角度、政策有温度、措施有精度,执行有力度。第二届创新转化大赛决赛暨第三届科技成果推介会给了北医三院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创新项目的机会。希望得到科技成果转化发展的各界朋友的关注。一起携手起来推升新技术新产品,培植新的增长点,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金昌晓

心中有方向脚下有力量,新形势催人奋进,新使命光荣重大,凝聚北医三院和各界的智慧力量,进一步发展科技创新,实干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做出贡献!

 大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