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长三角丨老生“新”谈:多管齐下解锁分级诊疗新模式

健康界李卓

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快速展开,医联体的构建也将从“以医院为重点”向“以基层为重点”转变、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如何实现各区域医疗机构功能的定位布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联动?省级人民医院与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建设有何异同点?

2019年10月18日,由江苏省人民医院联合健康界主办的“区域联动 跨界融合” 长三角医院协同发展战略联盟高峰论坛在南京举行。在以“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为主题的分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的几位医院管理者就分级诊疗做了主题演讲,就构建相关的战略布局、协作机制、和创新模式展开热议。

论坛由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副院长茆家定,江苏省人民医院城北分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二院区)院长黄普文分别主持

江苏省人民医院城北分院(江苏省人民医院二院区)院长  黄普文

黄普文:院府合作——县区级公立医院发展新模式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级诊疗,关键在于理念转变,真抓实干谋发展,在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上不断加强,同时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培训。目前,医保联网、异地结算、交通便利对县区级医院影响很大,患者会不论实际医疗水平地流动到城市大医院。要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同质化、均等化,实际上困难重重,因为目前医疗服务整体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还都不足。作为县区级医院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布局: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基础医务人员的进修与培训;要启动双向转诊平台;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要充分利用院府合作医疗模式,逐步破除财政、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吸引人才下沉到基层,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短板,做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医院”。另一方,要确立县区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为基本医疗和急救医疗,功能专事才是分级。

山东省立医院对外合作与医务社会工作处处长  宋开兰

宋开兰:远程医疗服务助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医联体”是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而远程医疗是助力分级诊疗的有效载体。远程医疗突破空间、地域限制,通过远程门诊可扩大老百姓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的范围,增加老百姓的获得感,缓解分级诊疗实施过程中的医患矛盾。为了建立高质量的远程医疗服务,山东省立医院搭建了远程医疗专线网络,并且整合了医联体内患者信息共享临床数据,建立临床信息共享云平台、互联网健康监测系统等,形成了从远程医疗到远程培训、远程质量控制的综合体系,提高现阶段基层诊治水平,减少老百姓分级诊疗实施后诊疗水平的担忧。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医联体办公室主任  赵莹

赵莹:从“联体”到“连心”,全面打造医联体一体化合作模式

医联体合作模式的关键在于不断提升基层能力,但如何让分级诊疗充分流转起来?大医院在分级诊疗当中是何角色定位?这些问题能得出答案,医联体建设才能言之有物。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从2009年开始医联体建设以来,初步构建了“三联动”体系,实现院内科科联动、医联体内院院联动,专科联盟内盟盟联动。同时建立12345章程,以分级诊疗为愿景,坚持公益、自愿,以有序、实效、快捷为目标,从诊疗、科研、慢病、互联网+四方面出发,实现文化、技术、管理、人才、信息的融合,整体推动医联体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吉大医得出方法总结:让、留、快、暖。即:实现绩效改革,利于基层,让利于民;坚持分级诊疗方针,技术全面下沉,人才持续培养,使基层首诊住患者;双向转诊捷便利;常驻联络员为患者提供心服务。如此在效果、效率、效应上让基层流转更充分,也使大医院抓住公益性原则找准定位。

四川省人民医院远程医疗会诊中心主任  周宏

周宏:互联网助力医联体提升“造血”能力

医疗联合体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推进“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同时鼓励医疗联合体内上级医疗机构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面向基层提供远程诊断诊疗服务,促进医疗联合体内部结果互认与实时共享。不仅于此,借助技术手段,医联体工作更需将“输血”变为“造血”,除人才外,还要定向帮扶建设重点学科、联合申报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加强行政部门联合,从管理、理念、文化的融合上全面提升服务能力。若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将切实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事业发展部主任  王志远

王志远:专科联盟促进学科协同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共享和互联的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才能建立良好的相互共存的生态系统。建设专科联盟生态圈也是如此,首先要加强医生和医生之间的互动,专科和专科之间的协作,建立互联共享的健康发展生态圈,更要将政府、企业、患者多个利益相关者纳入其中。只有因此建设起高质量优势专科群,提升并同质化基层专科水平,才不负联盟建立之目的。“珠江专科医疗联盟”通过机制化管理创新促进联盟运行, 同时研发适合的远程协作系统 ,让每个科室都成为“专科远程MDT会诊中心”。联盟通过“专科精准双提升”模式、珠江医疗立体转运平台、对接省级远程医疗平台等,综合提升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最终实现专科联盟促进学科协同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