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早期复极综合征有危险吗?

郭艺芳心前沿郭艺芳

在临床上,很多人检查心电图是会被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是心电图V2-5或II、III、aVF导联的J点抬高,并伴ST段斜型抬高。有时仅表现为部分胸前导联、特别是V3、V4导联的ST段抬高。长期以来,这种心电现象一直被视为一种正常心电图变异,认为其没有重要临床意义。然而近年来一些研究提示,某些具有早期复极心电图表现的患者可能具有较高的心血管事件(特别是心脏性猝死)风险,因此其确切临床意义尚存争议。

美国心脏协会(AHA)曾针对早期复极这一心电现象发表声明,指出目前关于早期复极型心电图形态尚缺少统一定义,本文中早期复极型心电图现象指的是不伴胸痛症状的ST段抬高或QRS波群末端顿挫或切迹。而早期复极综合征特指伴有早期复极型心电图改变的特发性室颤存活者。这就是说,该声明为“早期复极综合征”赋予了特殊的含义。若我国接受这一观点,在临床上则不应轻易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更为准确的诊断名称应为“早期复极型心电图改变”或“早期复极型心电图现象”。

AHA声明认为,早期复极型心电图现象可能与多种遗传学因素有关,而其中部分个体易发生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一般人群中早期复极现象的发生率约为20%,最常见于40岁以下的男性或运动员。现有研究显示伴有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年轻成人发生特发性室颤的风险可增高至10万分之11。心电图中ST的形态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J点抬高且ST迅速上升者属于良性表现,而J点抬高伴ST段平直或下降者发生特发性室颤的风险可能较高。基于AHA声明中这一观点,我们在临床上不应将所有的既往称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患者均视为正常变异,而应根据ST段形态对此予以区分。然而,由于ST段平直的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发生室颤的风险极低,若非患者曾有心源性晕厥伴意识丧失的病史,不将其作为制定临床决策的依据。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AHA声明不建议对无症状性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常规进行全面的心血管风险评估。对于自行复苏的心脏性猝死患者,若其心电图仅表现为早期复极综合征,不建议对其进行心室电程序刺激试验。然而,对于有不明原因晕厥史的心脏性猝死患者一级亲属,早负极心电现象应作为评估心律失常性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的重要依据之一。

基于AHA声明的上述观点,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宜继续做出“早期复极综合征”这一心电图诊断。对于存在过早复极心电现象的个体,除了进一步分析ST段形态外,还应询问其是否具有晕厥病史或心脏性猝死的家族史。如果该患者属于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一级亲属,应建议其找心律失常或心电生理专家进一步评估并作出必要处理。

看似简单而常见的心电图现象,目前看来远非那么简单。无论如何,继续将心电图存在早复极现象的患者一律视为正常心电变异的观点应该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