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育、基因编辑……为了对付蚊子人类想出来这些办法

MedSci梅斯Z君

炎炎夏日,在有了空调、西瓜和WIFI这些基本需求之后,人们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当然是没有蚊子的打扰!想想那些年即将睡着突然出现在耳边的“嗡嗡”声,再想想蚊子只叮着自己就是不叮身边好友时他/她那个无比欠揍的眼神……

一想就牙痒痒好不好!

蚊子这个问题,早就是世界人民的公敌。

在国内,广州近年来投放了数以千万计的绝育雄蚊,以此减少蚊子的繁衍(雄蚊不吸血,而雌蚊一生仅可交配一次)。

而老外们更不留情,竟想出了通过基因编辑手段,在雄蚊体内植入能够“剪碎”精子中X染色体的基因的招数,强迫雄蚊只留下雄性后代。

而且,这个“生男基因”还能代代相传,继而通过打破雌雄比例对蚊子的种群进行“断子绝孙式”的毁灭性打击!

但远水难救近火,无论“一代绝育”还是“代代绝育”的方法,想要推广还有各种硬件和生态上的问题要解决,短期之内没什么指望推广。

面对蚊子的夜夜骚扰,躺不住的科学家们决定另辟蹊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近期发表的一篇论文就表示,电子音乐“Scary Monsters and Nice Sprites”能够减少登革热传播者——埃及伊蚊的叮咬以及交配的成功率。

简而言之,电音一放,蚊子不仅不太想叮人了,连啪啪啪的兴趣也降低了!

音频驱蚊的原理并非空穴来风。声音对于一些昆虫的感知、进食、求偶等行为都有重要的作用。

譬如对于蚊子来说,要想成功交配,雄蚊必须通过触角和器官协调自己的飞行音频和伴侣的飞行音频才可能实现。

如果所播放的音频干扰到蚊子的日常行为,是不是就能够让它不咬人了呢?于是就有了前文所述科学家们用电音来测试蚊子的那篇论文。

科学家们把蚊子与仓鼠放在一个笼子里,测算在放电音与不放的情况下,蚊子发现叮咬对象、开始企图叮咬、“骚扰”频率、得手情况以及交配情况。

结果如下图:

实验时长为 10 分钟,共放入 10 只雌性埃及伊蚊(空腹12h)和 1 只雄性埃及伊蚊这么一看,效果简直可以算是显著。也就是说,声音的干扰,确实可以影响到蚊虫的行为。

加入这个影响的范围能够扩展到其他害虫,那么应用前景将更为广阔。

毕竟相对于各种可能污染环境甚至对人体有毒的杀虫剂,音乐攻击不仅环保无公害,而且便宜易推广。如果在田边支个喇叭就能驱避害虫,对于农业而言将是重大的利好。

不止是昆虫,其实音乐对人体也会造成影响。

有研究显示,在音乐状态下,脑电波中的α波的脑电标准功率谱有所下降,意味着有助于精神的放松。(α波与人的愉悦,放松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脑电α波功率值越大,说明患者注意力越集中,学习能力越强。)

而这种放松不止能够用于调整心情,还可能惠及一些患者。

音乐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应激能力,改善焦虑情绪甚至减轻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焦虑状态。

一项针对接受康复治疗且存在认知损害的脑卒中患者的研究显示,在接受了4周结合α波音乐干预的治疗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相比无音乐干预的对照组出现了更加明显的下降。

也许,未来音乐疗法能够在精神与情绪相关的疾病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所以,郁闷了、难过了、担心了、紧张了,不妨听个音乐吧!

但碰上蚊子来了就不要指望音乐了,毕竟这样的电音即便真的让蚊子不想叮人也不想啪了,听着听着估计也不要睡觉了。

听说如今也有很多APP能够通过超出人类听觉范围的高频的声音驱赶蚊子,不妨……

原标题:夏日攻坚战——“蚊”前蹦迪

参考文献:

[1] Hamady Dieng, The Ching Chuin et al., The electronic song “Scary Monsters and Nice Sprites” reduces host attack and mating success in the dengue vector Aedes aegypti, https://doi.org/10.1016/j.actatropica.2019.03.027

[2]袁全,刘兴华,噪声和音乐对脑电功率谱的影响,DOI: 10.3969/j.issn.1002-0837.2000.06.003

[3] 马将,黄洁等,α波音乐对脑卒中后认知损害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DOI: 10.3969/j.issn.1007-3205.2016.0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