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之鉴丨邓绍平: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十年革新路
健康界王星又
四川省人民医院邓绍平采访视频(标清)
2009年,邓绍平院长经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而回国。时值新医改元年,中国的医疗事业发展面对的是无限的可能和更多的挑战。作为“百人计划”专家,“空降”后直接被任命为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四川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的邓绍平,虽然分管的是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进,但更多人期待的,是他将在医改背景下为这所老牌内陆省级医院带来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年如过隙,如今身为院长的邓绍平,在带领着四川省人民医院迎接新的需求与挑战的同时又积极探索创新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这所建院七十余年的省级医院焕发出了新活力,革新路上愈久而弥新。
2019年5月17日,由健康界主办的中国标杆医院学习之旅走进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界有幸借此机会约访邓绍平院长,且听邓院长与我们深度分享这家大型公立省立医院的改革之路和未来规划。
强敌在侧,如何逆势突围?
——加长短板,教学相长
四川省整体医疗水平发展尚不均衡,但是成都市的医疗资源还是极为丰富的。四川省人民医院在其中可谓是强敌林立,如何补足劣势,逆势突围,邓院长与健康界分享了他的思考。
中国现行公立医疗卫生体系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医学院校附属的教学医院;二是省立医院为代表的非教学医院、例如人民医院系列;三是部队医院。根据类别的不同,医院的定位和职责也有差异
教学医院承担着临床、科研、教学的职责,而这三方又同时相互促进,特别是科研与教学将极大程度上促进临床水平提升。不论是高新技术的开展还是前沿知识的掌握和推广,以及所培养的高质量人才资源,都对临床发展起到相当程度的支撑促进作用。因此当对医院进行全面评价时,教学医院会占有相当优势。在这种局面下,没有教学支撑的医院应充分认识到教学相长的重要性,对于非教学医院的省立医院更是要思考如何才能获得与教学医院水平相当的人才、科研以及临床能力,在这一点上以创新发力,以教学医院为目标,比较自身与之的优、劣势,思考如何突围追赶,才是基本的发展战略。
从全国范围来看,不同背景的省立医院发展现状也不尽相同。邓院长对大量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同时具有教学医院和省立医院属性的医院现发展大多优于单一属性的省立医院,而某些具有专科优势的省立医院其实也得益于很早便引入教学医院概念,设立研究所,开展研究生培养,以此促成特有的专科教学支撑。
基于同样的战略规划,四川省人民医院在教学方面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在2002年,医院便与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合并,将研究所并入院内,开展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工作,开始了教学方面的尝试和理念的引入。
更重要的突围是,2013年四川省人民医院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医学院,并开始招收医学专业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同时,医学院也开始申办医学本科办学。2017年教育部正式批准医学与护理学专业本科招生,2019年获批药学本科招生。与以往医学院不同,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旨在开展精英教学,希望结合电子科技大学的优势强项与科技发展趋势,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复合人才。立志培养能够创造价值,促进医院发展的人才。
分级诊疗体系遍地开花,如何继续创新?
——全科医生来破冰
分级诊疗是新医改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各级医院都在加快分级诊疗体系的建设,四川省人民医院也不例外。在发达国家,就诊非常规范有序,这正是源于他们分级诊疗体系的完善,诊疗过程十分高效。在过去,国内没有建立高效的分级诊疗体系,因此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遇冷的情况屡见不鲜。邓院长认为,“看病难”的本质是“看病乱”。现在,国家把加强分级诊疗作为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去开展,会逐渐让“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改善。
邓院长讲到,要真正做好分级诊疗,强基层是关键,基层要有足够数量和优秀质量的全科医生。目前国内在全科医生体系的建设上还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而培养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全科医生这一目标在短期内很难完成,这是中国医改面临的一大挑战。
邓绍平院长回国后倡导全科医生的培养。早在2010年,四川省人民医院就建立了全科医学中心。引进在美从事全科工作二十多年的资深专家担任中心主任。开设门诊,住院病房与技能培训中心,在医院内部强调全科师资的培训,同时开展全科医生的培养。随后拿到全国首批3000万的全科医生培训经费,开始筹建各层级的全科医学中心。
发展全科医学是实行分级诊疗的关键,但全科医学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全科医学人才资源匮乏,全科医生超负荷工作都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并进一步平衡全科医师工作负荷和待遇,提高专科医生转岗意愿度,提升人才储备都亟待我们去思考解决。基于此,邓院长与健康界分享了他的想法。邓院长认为,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是很好的切入点,借助人工智能手段,利用AI doctor来辅助全科医生进行常见病多发病的初步诊治,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以改善全科医生不足的现状,希望能借助科技手段解决基层全科医生的数量和质量的问题。
医改渐深,如何在红海之中找蓝海?
——大医院有大担当
经过数十年管理上的深耕细作,四川省人民医院已进入发展快车道。本次采访中,邓绍平院长也向我们介绍了四川省人民医院未来的规划。邓院长强调,医院发展和战略布局需要结合医院的自身地位和实力来规划,四川省人民医院作为全省龙头单位,希望能在全省的医疗事业和重要领域起到引领和促进作用。目前医院承担着建设老年医学中心和心身医学中心的任务,希望能够借此推广全省各地市州老年医学中心和心身医学中心分中心的建设,促进全省医疗质量同步快速提升。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现有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点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四川更是如此。四川省目前医疗卫生整体发展呈现不够均衡的状态,作为省立医院,需要承担促进较为滞后地区发展的责任,因此四川省人民医院在战略规划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考量。
改善医疗服务,究竟怎么做?
——患者不再“找熟人”才算成功
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四川省人民医院一直走在前列。采访中邓院长表示,国内大型公立医院现有医疗技术和设备其实已经接近国际水平。技术的差距并不是我们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主要差距是在医疗服务与医患关系上。这就要求我们加强软实力的建设,促进医患关系正常化,促进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推广,从而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邓院长跟我们举例说到,在发达国家看病,患者不需要“找熟人”,但是在国内大家还是习惯“找熟人”。从这一点上就反映出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患者心中,对医疗服务质量整体满意度不高,对行业缺乏信任感,这是“找熟人”的根本原因,而这也正是我们需要提高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