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未必比高血压更安全!
哈特瑞姆心脏科普心脏医学科普
我们过去说了很多高血压的害处,但今天要特别强调的是,血压太低也不行!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一、多低才算“低血压”?
低血压一般指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 mmHg,但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这是因为血压的正常变异范围相当大,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人所测得的血压正常值不同。
很多时候,血压没有低于正常水平,也会出现相应不适症状,所以是否是有临床意义的低血压,需要根据个人情况综合分析。
二、常见低血压原因及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 ——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蹲位突然站立,或长时间站立等引发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似乎很常见,但后果并不乐观:轻者可引起头晕、眼前一黑等,重者可增加脑卒中、心血管疾病风险,以及造成摔倒骨折、猝死等。
季节性低血压 ——夏季外界气温较高,机体为保持恒定体温,增加散热,体表的毛细血管舒张,较容易出现季节性低血压。患者可有头痛、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改变环境温度或者湿毛巾擦拭皮肤等可改善。
餐后低血压 ——常在饭后出现头晕、乏力、发困、眼前发黑、胸痛、甚至晕厥和跌倒等症状。可自己在餐前、用餐结束时、餐后半小时和1小时分别测量血压。若餐后“高压”较餐前降低20 mmHg以上,则可诊断为餐后低血压。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高血压患者服药不当引起的低血压 ——高血压患者在接受降压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血压过低或怀疑低血压症状(头晕、头痛、眼前发黑、晕厥等),应及时找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尤其是同时服用3种或以上药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监测血压,及时与医生沟通。
疾病及体质虚弱导致的高血压 ——心梗、脑梗、心律失常、心衰、糖尿病等患者均可出现低血压情况。此外严重的感染、失血过多等紧急情况也会出现。对于一些“亚健康人群”如体质虚弱者、缺少运动者等发生低血压的机会较多,可能间断出现头晕、乏力、气短、精神不振、易疲劳等。
排尿性低血压 ——排尿中或排尿后突然晕倒,神志不清,发作后2-3分钟恢复正常。多因夜间膀胱充盈后突然排空使腹腔压力骤减,静脉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而出现低血压。此类患者排尿时最好以手扶物,以防摔倒。
还有一部分身体健康的青少年、女性,无任何疾病,也会出现生理性血压水平较低,一般也无任何不适症状,无需紧张,动态观察即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三、如何改善低血压?
1.对因治疗
例如:
体质虚弱者要加强营养,坚持运动,改善心肺功能;
因药物引起者可根据医生建议停用或调整用药剂量;
对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只能注意体位改变时不要过猛,或以手扶物,避免低血压造成其他不良后果。
2.适当加强锻炼
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功能,有利于减少低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3.合理饮食习惯
低血压人群每日清晨可适量饮些淡盐开水,或吃稍咸的饮食以增加饮水量,有助于增加血容量,改善低血压。可适当增加营养,但每餐不可吃过饱,相对减少芹菜等有降压作用的食物摄入,但一切都要记住适度!
敲黑板:
有些女孩为了瘦身,过度节食或者饮食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体内营养供应不足,产生头晕、黑朦、乏力、记忆力减退等低血压症状及更严重后果。
4.必要时可药物治疗
上述非药物治疗无效且症状较严重者,可选用米多君、利他林、麻黄素等升压药,但一定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不可自行加药或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