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心房扑动消融术后心电图房室结三径路传导一例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耿旭红 等
患者男,62岁,无诱因出现胸闷、心悸半年,近10 d活动后心悸加重伴头晕不适于2016年6月22日入院,休息后可缓解,无头痛、恶心、呕吐。患者自发病以来神清,偶有咳嗽,咳少量白色黏液痰,无发热,偶有剑突下疼痛。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血压最高180/120 mmHg(1 mmHg=0.133 kPa),体格检查:体温:36.6℃,血压135/92 mmHg。胸廓对称,双肺呼吸运动度一致,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浊音界正常,心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脏超声示:左心房、左心室内径正常范围,左心室壁运动不协调,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主动脉瓣退行性病变。心电图示:心房扑动(房扑)。住院后行射频消融:在窦性心律下于冠状静脉窦200 ms诱发房扑,三尖瓣拖带标测为隐性拖带,诊断为典型房扑(顺钟向型)。行三尖瓣7点位峡部线性消融,转为窦性心律后,反复诱发,无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
术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期间出现三径路传导现象:一条沿快径路下传,体表心电图PR间期为0.22 s;一条沿特慢径路下传,PR间期0.70 s;一条亦为慢径路,其传导速度介于快与特慢径路之间,PR间期0.42 s。在窦性频率不变时,动态心电图反复出现PR间期跳跃现象,0.22、0.42、0.70 s交替出现(图1、图2),有时1次窦性激动分别沿快径路及特慢径路下传心室,形成"一拖二"现象(图2)。当PR间期为0.70 s时,激动沿慢径路下传后再沿快径路逆传心房,形成心房回波或引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因慢径路前传时间长达0.70 s,形成的折返周期较长,心室率76次/min。这种房室结三径路形成复杂的心律失常现象持续5 h后消失。
图1 24 h动态心电图Ⅱ导联片段(图中窦性激动分别沿2条径路下传心室:激动沿中间型径路下传,PR间期0.42 s;激动沿特慢径路下传,PR间期0.70 s,P5出现跳跃现象)
图2 窦性P1、P2沿快径路下传,P3R3、P3R4为窦性激动分别沿快、慢径路下传心室引起"一拖二"现象,当沿慢径路下传时引发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快径路PR间期0.22 s,慢径路PR间期0.70 s
讨论
房室结双径路或多径路为房室交界区存在解剖或功能上的2条以上的通道:慢径路和快径路。房室结双径路在心电图上可引发多种心律失常现象,常见有以下几种:(1)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包括慢快型、快慢型、慢慢型。慢快型最为常见,为经典的AVNRT,约占AVNRT的94%。AVNRT形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房室结存在2条径路,一条径路缓慢传导,一条径路存在单向阻滞。AVNRT的心室率与房室传导比例及折返环路的时间有关。本例最慢径路P-R间期达0.70 s,前传时间较长,折返性心室率较慢。(2)1∶2房室传导,是指1次窦性或房性激动同时经快、慢径路下传,先后2次除极心室而引起心室2次激动,心电图表现为1个P波跟随2个QRS波。其机制为窦性或房性激动沿房室结慢径路下传到达共同通道时,已脱离了激动先沿快径下传激动时产生的有效不应期,使心室再次除极而形成后面的QRS波群。1∶2心室传导取决于双径路速度与不应期的关系:当快径路传导速度快、慢径路传导足够慢,快、慢径路的传导时间差大于希-浦系统远端的不应期时,出现1次心房激动跟随2个QRS波群,此现象又称"一拖二"或同步不等速传导的1∶2房室传导现象,即双心室反应,易被临床误诊为交界性或室性早搏。其形成条件为传导系统远端的不应期必须短于最短的心动周期。(3)跨越QRS波的慢径路下传,当慢径路下传非常缓慢,传导时间大于房室交界区有效不应期时,在R波之前即有可激活间期,此期的P波可越过R波下传心室,心电图极易被误诊为加速的交界性自主心律(图3)。(4)当心电图出现以下不典型的文氏现象时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①PR间期出现成倍增长的跳跃现象;②3∶2传导的文氏周期中,第2个PR间期成倍增长;③心室脱落后的第1个PR间期有长有短,但各自固定;④PR间期逐渐延长最后出现反复搏动或反复心动过速。(5)当PP间期基本规则时出现3种PR间期,且互差大于0.06 s,高度提示存在房室结三径路。心电图中易出现AVNRT,心动过速中常出现RR间期长短交替的心动过速周长变化。原因是通过2条不同径路交替前传,而RP间期不变,长RR间期固定,短RR间期相等。而本例的慢快型AVNRT未发现中间型的慢径路参与折返,原因可能是此径路与另外2条径路不具备折返环路形成条件。
图3 窦性P波沿特慢径路下传心室,在体表心电图形成P波跨越Q
RS波传导临床上房室结双径路与房性心律失常(房扑、心房颤动)共存并不少见[2],另有文献报道[6]50%~70%房室结双径路患者无AVNRT病史,只在动态或常规心电图中表现各种心律失常。该例患者在射频术前心电图为房扑,行线性消融后转为窦性心律,未行常规电生理检查,术后19 h出现多径路现象,可能为心房扑动与三径路共存,射频消融术前表现为房扑而掩盖双径路传导现象。本例慢快型AVNRT折返环较长,心室率较慢,对该患者后期进行随访尚未发生心悸及突发性心率增快等现象,可以继续观察,必要时行常规电生理检查。